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美國孩子都選文科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意林在線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6月是高考季,正好我游學美國,特意關注了一下美國社會的專業選擇,本以為美國人都像美劇《生活大爆炸》里描述的那樣熱愛科學,結果發現事實與之大相徑庭。
  
  美國白人中產階級家庭的主流選擇,長盛不衰的是三大學院:商學院、法學院、醫學院,堪稱三冠王。即便是本科學理工的,往往在研究生階段也會轉換到這三大專業。從2008年金融危機到現在,常春藤學校商、法、醫專業的學費都在一路飆升,看看mBa學費漲幅就可以想象這些專業火到什么地步了。
  
  從統計數據看,就業率、失業率、起薪水平、平均薪酬,理工類并不差,但理工科和大文科(文史哲商法醫)的商業模式完全不同,越深入就越天差地別,最終走向兩條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美國理工科大多數都是什么人在讀呢?以外來留學生為主,也可以說,理工科是?絲專業,而商、法、醫是高富帥專業。為什么呢?還是商業模式決定的。理工科的?絲化不是理工科生自己愿意,而是學科的商業模式決定了其中大多數人的命運是無法逆襲的。其實這兩者的就業分工就是一條微笑曲線:低端的高投入低回報的苦逼行業外包給吃苦耐勞的外來移民。
  
  那么,大家會有疑問,理工科和大文科商業模式區別到底在哪兒?導致了這么大差別的投入回報率。
  
  第一,發展趨勢不同。任何社會現代化過程必然伴隨從制造業到服務業的轉型,導致服務業的發展空間巨大,例如醫療、法律、金融、傳媒等服務業;而傳統制造業只會相對越來越萎縮,相應的理工類人才需求低迷。
  
  第二,個人抱負不同。理工類行業是一個專業領域,做到極致也就是一個技術專家,出了小圈子便無人知曉;人文財經法商類的知識則是整合性的,上升空間無限,美國從總統、議員到意見領袖、社會名流,更需要的是整合性的知識和與人打交道的能力。
  
  第三,知識淘汰速度不同。理工科幾年知識就更新一遍,資深工程師還得像小學生一樣天天讀最新的文獻,稍不留神就會被業界淘汰;文科一套知識體系混飯吃到老也行,幾十年都不會有顛覆的革命。
  
  第四,競爭程度不同。理工科的知識是全球通用的,因此,全球化背景下必然面臨世界范圍內的競爭,幾乎沒有門檻,隨時會被印度、越南更低價的工程師取代。美國的產業外包就是例子,印度已經變成美國的后臺辦公室;大文科的產業大都是本土化的服務業,準入門檻較高,外國勞動力很難直接競爭,這也決定了為什么投入回報率要更高。
  
  第五,內部權力結構不同。理工科不能干個體戶,必須有實驗室,必須團隊作業,離開組織什么都不是,這個權力結構是一個等級森嚴的金字塔結構。理科生就業可能容易,但上升太難了,只要頭頂的老板、導師、首席工程師不死,騰不出位置,就得一輩子任其盤剝,沒日沒夜泡在實驗室里或者寫編碼,然后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成果被老板奪走;文科生大多數是個體戶,可以自由選擇,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當然也可以說是萬金油式的人才。
  
  這就解釋了為什么理工科被美國的中產階級家庭拋棄,也解釋了為什么很多理科生在本科修完之后,馬上改換專業,因為這些人都是些先知先覺的機靈鬼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yilin/434255.html

相關閱讀:人治不如法治
中國人的自信從何而來
奧普拉的成功無法復制
世界足壇巨星:最感謝那些曾看輕我的人
善良的“謊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