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瑣事繁多,生活勞累,心情頗不暢達,時常自怨自艾,脾氣變得起伏不定,惶惶不可終日。朋友見狀,勸我去趟附近的開福寺散散步,周末正好有一個佛學講堂。
我去聽了,剛好兩個小時。法師講了很多,只記下了四句:來是偶然,去是必然,盡其當然,順其自然;貋砗,細細咀嚼,暮寢而思之,不敢說是醍醐灌頂,但至少算得上豁然開朗,柳暗花明。
來是偶然。佛家自古有六道輪回之說:天,人,阿修羅,畜生,惡鬼,地獄。人排在第二的位置,僅次于天道?赡芊鸾探塘x包含某些宗教色彩,可現在的科學已證實我們在成為受精卵之前必須要打敗億萬個兄弟姐妹,也就是說我們降生的概率只有幾億分之一,這個數字實在太低,比中頭彩的概率低多了,除了可以用奇跡來形容外,沒有第二種解釋。人人都是大自然神奇的造化,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海內孤品;人人都是稀世珍寶;人人都是一個宇宙。
《菜根譚》上說:“人之有生者,如太倉之粒米,如燭目之電光,如懸崖之朽木,如逝海之巨波,知此者,如何不樂?”生活中固然不要驕傲自大,但也千萬不要妄自菲薄,不卑不亢,坦坦蕩蕩方是智者之所為。
去是必然。世上存在許許多多的不公。主觀的,客觀的。可有一道關口誰也逃不掉,誰也躲不過,那就是人生的鬼門關。
一個人,不論他是四海之主的帝王,富可敵國的商人,還是滿腹經綸的才子,傾國傾城的佳人;亦或是一貧如洗的販夫走卒,青燈古寺里的僧尼;大限到來之際,都只能束手就擒,別無他法。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知曉這一點,則一性寂然,自可起物外而游像先。生活會多一些閑情偶寄,增一分淡然,增一分自我;少一些名利權清,減一分難以自拔,減一分難以自拔,減一分桎梏。
《小窗幽記》里說:“人生不得行胸臆,雖壽百歲,猶夭也。”每個人都只能活一次,僅有一次,來到這世上,千萬別客氣,只要不逾矩,自己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誰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先來!
盡其當然。世界很精彩,五彩繽紛,生氣勃勃,因為是由形形色色,風格迥異的人組成的,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泥人張”。
陶淵明寫過一首詩:“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多疑慮。”哲學家尼采一生都在吶喊:成為你自己。美國的心理學家馬斯洛更是不遺余力地告誡我們要努力做到“自我實現”,人生中最開心的事莫過于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么,然后全力以赴去拼搏,讓夢想成為現實。
是帝王,就勵精圖治,奮發圖強,爭取成千古一帝,是將軍,就金戈鐵馬,保家衛國,不教胡馬度陰山;是才子,就舞文弄墨,懸梁刺股,繼往圣之絕學,開萬世之太平;是隱士,就臥雪眠云,吟風弄月,琴棋書畫詩酒花;是平民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柴米油鹽醬醋茶,平平淡淡每一天……
順其自然。當年孔圣人懷著匡扶濟世的宏愿周游列國,歷盡艱辛,百折不饒,到頭來還是未能如其所愿,只能退而著書立說,成萬世之師表。只為人生徐了自主性,可創性以外,還有天然的局限性;壽命有限,能力有限,精力有限,時勢有限……這是生命無可奈何的一面,也是自然的。
其實,生活中有許多煩惱只緣認得“我”字太真。一念求全,則萬緒紛起,倘若隨遇而安,則無人不得矣。正如王安石所言:“盡吾志也,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寬,而鄙者自隘;風花雪月本閑,而勞攘者自冗。”凡事盡我之所能,而后隨緣隨喜,順乎自然,珍惜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則人生何處不青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yilin/445254.html
相關閱讀:奧普拉的成功無法復制
中國人的自信從何而來
人治不如法治
世界足壇巨星:最感謝那些曾看輕我的人
善良的“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