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科學教案:有趣的塑料袋
一、教材分析及設計意圖:
本節活動選自山東省編新教材主題三《尋找小秘密》中的次主題一《空氣的秘密》中的一節教學活動??《有趣的塑料袋》。
現在人們普遍認為幼兒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應該再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應該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他人及環境的積極交流與和諧相處的培養上。因此,我在科學教育活動內容選擇上特別注意活動內容"源于生活,緣于興趣"。根據以上的情況便生成了“有趣的塑料袋”這個活動。目的在于保持幼兒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于觀察和發現;從而感覺到"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讓幼兒們真正理解科學、熱愛科學,達到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目的。
《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展區發展。在日;顒又,我們經常需要用到塑料袋,然而也時?吹胶⒆觽儼堰@些塑料袋拿出來當玩具,他們有的把塑料袋放在頭上當帽子;有的拿著塑料袋當風箏;還有的用塑料袋包扎糖果。這個在成人心中不起眼的塑料袋卻成為了孩子的寶貝,捕捉到這個興趣點后,我有意識地觀察過孩子的反應,發現他們對于塑料袋的玩法顯得比較局限,但是興趣依舊濃厚。當孩子遇到難以跨越的障礙或困難時,教師的幫助性介入可以大大促進其發展,從而幫助孩子拓展經驗,獲得知識。
二、幼兒情況分析
我們中一班的孩子喜歡探索,喜歡嘗試,有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對于動動,做做,非常感興趣,動手能力比較強。在平時的的活動中尤其是面塑活動的開展以來也積累了一定的剪、貼技能和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但有些孩子對事物現象的理解缺乏科學性,在操作的過程中不夠大膽,希望通過這節活動使幼兒能夠大膽嘗試,體驗成功和快樂!
三、活動目標與依據
依據:幼兒科學教育就是教師利用周圍環境,為幼兒創設條件,提供物質材料和機會,采取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以多種方式對幼兒的探索活動進行不同的指導與參與,讓幼兒在有計劃的活動中,獲取科學的經驗,掌握科學的方法,發展智力。而《新綱要》也提出:培養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育目標正是通過每一個具體活動落實到幼兒身上的,具體活動目標的積累便構成了近期教育目標、年齡階段目標乃至教育總目標。其中目標的制定也貫徹了新綱要的精神:目標注重全面性。(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因此,本活動依據《幼兒園科學教育》、《新綱要》與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
活動目標:
1、體驗動手的樂趣,培養幼兒積極探索的精神。
2、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探索能力以及想象力、創造力及表達能力等。
3、引導幼兒發揮想象裝飾塑料袋,并嘗試讓塑料袋飛起來,探索塑料袋玩具的多種玩法
四、活動重點和難點
重點:裝飾塑料袋,探索能讓塑料袋飛起來的方法。
難點: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培養他們探索和嘗試的能力。
對于突破重點采用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經驗,讓幼兒對塑料袋有一定的認識;分組討論,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嘗試,在實際操作中來解決;建構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對于突破難點采用的方法:創設寬松的活動氛圍;運用鼓勵表揚;榜樣示范;個別指導。 遵循新綱要中:方法手段注重操作性、感受性、體驗性。(幼兒身心發展特點)
五、 說活動準備
首先,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 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
1、知識經驗準備:對塑料袋的性質有初步的認識。
2、物質材料準備:塑料袋;剪刀、雙面膠、透明膠、線、各類裝飾性材料皺紙、彩紙、即時貼、音樂等。 3、環境資源準備:創設較為寬敞的場地,便于來回跑動。
第二部分說教法、學法:一、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备鶕變旱膶W習情況,我采取了由淺入深的方法,將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引入教學中,主要運用了情景教學法、故事教學法、提問法、操作法、示范演示法等教學方法,讓孩子們對學習的內容更有興趣,留下愉悅的情感體驗。 采用情景教學法、故事教學法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于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這兩種方法能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采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思考、想辦法,啟發幼兒積極思維。這也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用啟發式、開放式的提問方法:如:怎樣來處理這些塑料袋呢?怎樣才能幫助塑料袋飛起來呢?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發揮幼兒的創造力,從而激發他們動手的欲望。
采用操作法,為他們提供活動所需的材料、場地等等,使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探索。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給足幼兒自由的時間與空間,提供豐富的材料,有利于他們發現問題、尋找問題答案的能力都得到發揮。
采用討論法能開拓幼兒的思維,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如:請幼兒討論如何處理這些塑料袋?運用討論滿足了幼兒表達的愿望,增強了自信,也能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
二、說學法《綱要》里提出:創設寬松的環境,讓每一幼兒都能參與實際探究活動,感受嘗試的樂趣,感受發現的喜悅。我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讓幼兒在操作中自主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而我始終只是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克服傳統的說教形式,幼兒始終是活動的主體,在具體的操作中學習知識和技能,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參與法、討論法、觀察法、操作法、表演法進行學習。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說說、做做、玩玩的輕松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第三部分:說活動程序: 一、活動流程:
整理塑料袋——故事“塑料袋的夢想”——分組討論,想辦法——幼兒動手制作漂亮的塑料袋,并嘗試讓塑料袋飛起來——經驗拓展:探索塑料袋的其它玩法
二、活動過程:
(一)、 整理塑料袋。(2分鐘;主要教法:情景教學法)
“呀!是誰把塑料袋弄成這樣?”
“小朋友,我們該做些什么呢?”
(這個環節,在活動的開始創設了一個丟滿塑料袋的場面,通過實際的場景,讓幼兒很自然的進入了活動,也調動了孩子想辦法、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二)、引導幼兒討論如何處理塑料袋,同時引出故事“塑料袋的心愿”。 (3分鐘;主要的教法:故事教學法)
提問: 1、“現在我們怎樣來處理這個塑料袋呢?” 2、“塑料袋一直有一個心愿,它想和小鳥一樣,穿上漂亮的衣服,飛上藍天,請小朋友動動腦筋,幫助它們實現這個愿望好不好?你有什么好辦法,讓塑料袋飛上藍天呢?”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
(在這個環節中,運用“塑料袋的心愿”這個故事,引導幼兒想象如何幫助塑料袋穿上漂亮的衣服,飛上藍天。引發幼兒關愛他人的情感并尊重幼兒的想法。在這個語言活動的環節中貫徹了綱要對語言活動的要求“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綱要.語言》)
(三)、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動手制作漂亮的塑料袋,探索讓塑料袋飛起來的方法。(16分鐘;主要的教法:操作法) “要求幼兒自由分組,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觀察同伴是怎樣完成的,或向同伴尋求幫助! (在本環節中通過為幼兒創設自主探究的空間和時間,讓幼兒親歷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活動中,教師能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加以引導:能力弱的可以繼續完成他的裝飾活動,中等能力的可以讓他們在追逐跑中尋求塑料袋高飛的辦法,能力強的可引導他嘗試不同質地的塑料袋,不同長短的線,使塑料袋飛起來會發生什么樣的不同情況。若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會尋找老師幫助,而教師可以把這樣的問題交給能力強的幼兒,建立積極有效的生生互動。教師對于幼兒創新的做法都要給予肯定!肮膭钣變河貌煌囆g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在探索塑料袋飛的過程中,我們應讓幼兒在相互比較中自發的認識到跑的快塑料袋就會飛的高,塑料袋本身的質地,繩子的長短都會影響塑料袋的飛行。倡導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現代兒童學習方式(《綱要.幼兒的學習方式》。在孩子們操作探索的過程中我們還播放了《啤酒桶波爾卡》的音樂,營造了活動的氛圍,同時也是一種藝術的熏陶。)
(四)、引導幼兒認識塑料袋的不同玩法。(3分鐘;主要的教法:示范引導)
聽音樂想象塑料袋的不同表現方法。 如:飛飛飛,飛呀飛,飛到頭上變花結。
飛飛飛,飛呀飛,飛到嘴上變喇叭。 飛飛飛,飛呀飛,飛到屁股上變尾巴!瓗熒黄鹜娉錃獾乃芰洗。 (活動中幼兒的情況及評析 :幼兒在這一環節跟隨教師和音樂玩塑料袋情緒非常高漲,活動中有模仿有創新,為幼兒進一步的建構有關知識能力打下了基礎。) (五)、了解“限令”,增強環保意識。(1分鐘)
塑料袋可以變出這么多好玩的東西,但如果亂扔塑料袋的話,就會對我們的環境造成污染。所以我們國家為了保護我們的環境不被污染頒布了“限塑令” 要求我們盡量少用塑料袋。那我們去買東西的時候可以用什么來代替呢?(籃子、環保布袋等)。
(這個環節,在幼兒輕松、愉快的玩完之后,教師引導幼兒進一步了解了我們國家頒布的“限塑令”,同時也積極響應我們的環保行動??用環保布袋和籃子購物,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六)、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嘗試塑料袋的其他玩法,對塑料袋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2、收集更多的塑料袋放在美工區,開展創意制作活動。
(設計這樣的活動延伸其目的就是為了產生下一個主題,促進幼兒的發展,因為孩子的發展是一個延續的,有階段性的發展。)
(七)、說活動特色
1、生活教育的理念。活動內容的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
2、通過視、聽、觸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情境直接獲得印象。讓幼兒在想、做、玩的輕松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充分發揮想象力。
3、提供多種材料使幼兒嘗試操作,使活動更加具有趣味性,同時也激發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體現了我們的嘗試理念,留給了幼兒思考和操作的空間。
(八)、家庭作業的設計也使孩子們有意識地向別人學習,向工具書和網絡學習,從而拓寬了幼兒的知識面,增強了幼兒的任務意識,在搜集的過程中,幼兒也會有新的收獲,在和同伴一起分享的時候也體會到勞動后的一種成就感。
我深知要使一個活動獲得成功,需要不斷地嘗試和探索,我會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請大家批評指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1324384.html
相關閱讀:科學活動:建高樓
科學活動《運水接力賽》反思
常綠樹和落葉樹
公開教學研討課《風中故事》活動反思
學前班生活百科:衣的科學(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