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大班數學活動《數玉米》之修改前后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大班數學教案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這次的高級教師開課活動,我分配到的任務是大班的一個數學活動《數玉米》。當時一拿到原教案時感覺還是比較完整,且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后來,當自己靜下心來再次看原教案時,發現還有一些的思路需要自己的清理,部分環節需要再次地斟酌,F在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考慮的細節與原教案呈現出來,讓大家一起來經歷磨課的過程吧。

一、關于目標

原目標:

1、感知玉米種子的環形排列方式,學習用合適的方法做標記并記錄正確計數。

2、學習分析記錄結果,發現玉米列數是雙數的規律。感受大自然中數量有序出現的神奇現象。

我的思考:原目標的制定從幼兒自身出發,主體統一,包含了知識、技能和情感三方面的目標,比較完整。為了更加清楚,我訂成了3個目標。

新目標:

1. 感知玉米排列的方式,學習用合適的方法做標記,正確計數并記錄玉米的列數。

2. 探索發現玉米列數是雙數的規律。

3. 感受大自然中數量有序出現的神奇現象。

重難點的確定:

重點:學習用做標記的方法來正確計數環形排列的物體數量。

難點:在環形排列物體上找到起點和終點,做到不多數、不漏數。



二、關于準備:

原教案:

1、有條件的幼兒園事先帶幼兒去玉米地掰玉米。

2、玉米小段若干,大頭針、橡皮泥、發夾、筆、牙簽等輔助物若干。

3、記錄表(如下)、筆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

第一次第二次

我的思考:幼兒的經驗準備——接觸過玉米,對其排列的現象有興趣;有單雙數的概以及有記錄的經驗。材料準備——幼兒第一次的計數玉米列數是探索和學習環形數數的重要過程,也是本活動的重難點所在。為使孩子學會正確的方法,我投放的第一次材料玉米的列數是相同的,“為什么同樣的玉米大家數出來的列數是不一樣的呢?”來引發大家的思考。而后兩次的計數是鞏固幼兒學到的新方法,并為玉米都是雙數列打下基礎。另外,為了使大家都能看清個別幼兒上去演示數數的情景,我準備了投影儀,讓大家都能看清,起到學習和糾錯的作用。

串珠的使用是讓幼兒直觀地感受直線排列與圓形排列的關系,為幼兒順利找到環形排列的起點和終點搭起一個支架,從而提煉出環形數數的正確方法。

修改后之準備:

1. 完整的玉米一根,分成段的玉米若干(為幼兒人數的三倍,其中的三分之一的玉米列數相同;另三分之二的玉米為五彩玉米和白玉米),托盤。

2. 每組安全釘、圓點標記、小塑料片若干、勾線筆、記錄單人手一份。

3. 串珠一串、統計大表一張。

4. 投影儀一臺。

三、關于過程:

原教案:

1、幼兒用自己的方法數玉米。

出示玉米,觀察玉米種子是怎樣排列的。“請小朋友數一數,玉米有幾列?”

幼兒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數列數并記錄結果。

交流:“玉米有幾列?你是怎么數的?請你把好方法告訴大家”

請幼兒用新方法再數一次玉米,驗證之前自己有沒有數錯,若錯的修改。

2、給幼兒提供新的玉米段,再次數玉米的列數,并記錄。

交流:你們數數有幾列?有沒有新的發現。

3、對玉米的記錄結果進行分析,得出是雙數的規律。

把每個幼兒的記錄匯總到大表上。

引導幼兒觀察記錄結果,提問:看了大表,你們有沒有發現小秘密?

再次數第三段玉米,驗證是雙數排列的規律。

新教案:

(一)觀察玉米排列的主要特征

師(出示玉米):這是什么?我們經常吃玉米,你們有沒有發現玉米粒是怎么排列的?(引導幼兒充分討論,理解“列”的概念。)

師:你們有沒有數過玉米一共有多少列呢?猜猜大概有幾列?

師:大家猜的都不一樣,玉米到底有多少列呢?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我的思考:首先是開始部分,原教案中一開始就讓幼兒數一數玉米有幾列。我覺得這之前首先應讓幼兒理解什么是“列”,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使幼兒真正地去數列數,而不會去數粒數。

(二)學習用合適的方法做標記,正確數出玉米的列數。

1. 引導幼兒嘗試數玉米的列數。

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許多切成段的玉米,還為你們準備了一些小東西,有安全釘、小圓點、小塑料片和筆。如果在數的過程中需要它們幫忙,就自己拿。

(幼兒數玉米,教師觀察幼兒是怎樣數的,數到了多少列,并予以相應的指導。)

我的思考:第一次的操作是否就讓幼兒使用工具呢?這個我問題在今天還進行了激烈地討論。我的想法是先讓幼兒進行探索,從而引發他們自己學習的愿望遵循了“幼兒在前、教師在后;操作在前、提升在后”的原理。在教師的提示下,一部分的孩子肯定能使用到工具來數數,為下面的交流環節中使用新方法打下了基礎。

2. 引導幼兒交流并討論數玉米列的方法。

師:下面請小朋友介紹一下,你數的玉米有多少列?你是怎么數的?

輔助提問:你是從哪里開始數的?數到哪里結束?

(教師請幾位幼兒到實物投影儀上數他自己的玉米,引導其他幼兒觀看是否正確)

我的思考:幼兒交流的過程是孩子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的過程。同時也能使教師在幼兒的操作、交流中了解幼兒的學習情況,以便更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這個環節的重點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幼兒理清從哪里數起,到哪里結束。

3. 出示串珠,引導幼兒發現標記的作用。

師:其實老師給你們準備的玉米列數都是一樣的,為什么有的小朋友數出來多一點,有的小朋友數出來少一點,這是怎么回事呢?(因為這是圓形的東西,比較容易數錯)。

師:這里有一串珠子,它是什么形狀的?

師:圓形的東西不像直排的東西,直排的東西我們很容易就能找到起點,并把它數出來。現在我把這個圓形的東西變成了一豎排(教師將串珠的接口打開),我們來數數有多少顆珠子。應該從哪里開始數?到哪里結束?

師:像這種直排的東西不管是橫排還是豎排,我們都能一下子找到它的起點和終點。下面我把它變回圓形,你們有什么好辦法來數嗎?(交流、討論用標記的方法)

我的思考:數封閉圓形的關鍵是弄清起點和終點,以防重復數或漏數。利用串珠由圓變直再到圓的過程可以讓孩子直觀地感受到形狀的前后變化以及起點和終點的位置確定,從而讓孩子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原來是這樣啊!在交流的環節,教師要肯定幼兒各種使用標記的方法,鼓勵其他幼兒的效仿。

(三)統計并發現玉米列數的規律

1. 自由數玉米并記錄。

師:老師再給你們一些玉米,請你用做標記的方法來數一數有幾列。每一組有2種玉米,黃玉米和五彩玉米,請你數一數分別是幾列?請把結果寫在記錄紙上,黃玉米的列數寫在黃玉米的下面,五彩玉米的列數寫在五彩玉米的下面。

2. 集體交流,統計玉米列數并發現其規律。

師:老師這里還有一張大表(出示大表),上邊的數字表示玉米的列數。你數的黃玉米是幾列,就在這邊的數字下面畫一個圈圈,你數的五彩玉米的列數是幾列,就在那邊的數字下面畫一個圈圈。(引導幼兒一起對個別有錯的幼兒進行幫助和糾正)

我的思考: 此環節是幼兒鞏固用做標記的方法來數數。通過集體的匯總行動教師可以清晰地看出哪些幼兒還不會。然后在大家的幫助下再次數數、糾正。

師:現在請你們看看大表,發現了什么規律?

小結:原來圈圈都在雙數下面。大家數到的玉米列數竟然都是雙數的,有沒有單數的?

師:我們今天沒有數到單數列的玉米,不知道生活中會不會有。下次媽媽買玉米時,你就先數一數,看看有沒有單數列的玉米。如果有,一定要告訴老師,告訴小朋友。

我的思考:通過幼兒的記錄表格展示出“玉米列數都是雙數”這一結果,但并沒有明確地告知幼兒其中的必定規律,這樣可以引發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關注和研究這一問題。

森林聯歡會(大班數學活動??按規律排序)
十六格找規律(大班數學活動---思維訓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285035.html

相關閱讀:幼小銜接數學故事:9的加法應用題
大班數學活動:學習7的加法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大班數學教案:鋪路
大班數學教案:長短、寬窄、厚薄排序
大班數學教案:我的朋友多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