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設計時,開始把關于粽子的常識放進去。因為這個主題是《中國娃》,所以強調粽子是我們中國特有的食品,是過端午節時吃的。如果是放在第二學期的端午節前后上,可以涉及更多的端午節的內容。第二環節是看繪本聽故事。這是一個優美的故事,沒有曲折的情節。因此,我選擇基本由教師講述的方式。幼兒以聽、看、想為主。只在兩處提了問題。1、包粽子和講不出故事又有什么關系呢?2、小動物雖然吃了粽子,但它們不會講話,講不出故事,怎么辦呢?兩個問題,抓住了故事情節,幫助幼兒理解繪本。問題1后,“老奶奶把故事包進粽子里”的神奇做法種進孩子心間。問題2后,孩子們的的思路被打開了。在小姑娘經過的地方放一些粽子;讓老奶奶頭上頂個大蘑菇,小姑娘一定會來采。這兩個想法,有根有據。從故事中尋找線索,因果關系明確。因此在小結時,我說:這兩個想法都很棒,如果兩個辦法一起用,小動物們的愿望一定會實現的。于是,后面的故事講述孩子們特別專心聽。希望自己的辦法被小動物們采用。
關于應老師的三個語言游戲,我覺得根據我們還是大班初期的現狀,決定保留“聽話”“悄悄話”兩個。“接龍”游戲,我也不知道應老師到底是如何來組織的。
繪本??走進親子閱讀的空間
中文繪本《阿文的小毯子》課后反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305787.html
相關閱讀:繪本教學中的提問策略《大西瓜》
中班繪本教學:《小刺猬的項鏈》
‘詼諧、有趣’的圖畫故事帶來閱讀的樂趣??早期閱讀《對換節》
大班語言教案 繪本《那只深藍色的鳥是我爸爸》
幼兒園小班繪本:老鼠阿姨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