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10的減法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大班數學教案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設計意圖

  大班孩子對于純粹以“數字符號”進行“運算”的數學活動尚顯吃力。這種吃力,有時候表現在運算時的猶疑和出錯,有時表現在偷偷摸摸的手指掐算中,還有時候表現在偏愛加法運算、回避減法運算中,等等。究其原因,是與他們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的年齡發展階段密切相關。在相關的課程安排和活動設計中,為了減少孩子在數的運算學習中的困難,我們慣常的做法是:從比較簡單的2的加法開始學起,在活動中盡可能提供豐富的材料、反復的操作,為他們的運算思考提供形象的支撐和盡可能多的知識歸納和演繹的機會。然而,對于孩子的數學運算學習而言,收效并不明顯。

  從孩子們屢禁不止的“掐手指”運算中受到啟發,筆者利用孩子們生活中熟悉的“10個手指頭”,作為他們學習加減法的形象具體、使用便捷的“操作材料”,來支撐他們運算思考,以期孩子從相對固定的操作對象、持續漸進的運算學習過程中,能夠逐漸產生從“手指在眼前”到“手指在心中”的相關10以內數運算的概括、內化。同時,本著“每一位幼兒都是其他幼兒的重要資源”的思考,引導孩子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在輕松的手指游戲表演、記錄等的互動情境中,共同梳理出10的減法算式,體會同伴合作學習帶來的數學學習的成就感、勝任感。這些相關運算活動的積極情感和學習技能的積累會潛移默化地遷移到日后的2~9的加減法學習活動中去。

  活動目標

  1.以同伴10個手指的“藏起”為情境進行10的減法算式的記錄,體會減法算式在記錄數量變化中的簡單、便捷。

  2.比較同伴間10的減法算式記錄條目的多、少、一樣多,體會“有順序”的操作活動給記錄帶來的幫助。

  3.在游戲活動反復進行中,增進幼兒對“一”、“一”等符號的理解,激發幼兒對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有過兩兩結伴進行合作運算和記錄的經驗。

  2.教師自制10只手指分別藏起1個到9個的圖片,以及對應的10的減法算式PPT課件。

  3.記錄紙,記號筆。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手指游戲。

  和幼兒一起玩他們所喜歡的手指游戲。

  師:你有幾個手指頭?你喜歡它們嗎?你會用手指頭擺造型嗎?這個造型要用幾個手指頭?

  (這一環節的意義在于讓孩子從對手指游戲、手指造型的自由表現中’,豐富和加深幼兒有關手指和數量的特殊表象,為接下來的數的運算活動建立“跳板”。)

  2.看“圖”玩游戲——手指頭,藏起來!

  (1)介紹游戲玩法,激發幼兒的興趣:老師喜歡一個“藏起來”的手指游戲。我來藏,你來猜,看看能不能猜出老師藏了幾個手指頭。

  (2)教師演示,幼兒猜測。幼兒猜測后,教師追問:你怎么猜得這么準的呢?鼓勵幼兒把自己的觀察、思考用清晰的語言表達出來,比如“我知道少掉了××,它們一共是4個,所以藏起了4個”。

  (3)鼓勵幼兒自主玩這個游戲。教師可以用激將法,比如說:你們會玩這個游戲嗎?讓你看“圖”玩“藏手指頭”的游戲你能行嗎?

  (4)出示“圖卡”,逐張和幼兒討論圖畫的意義:這是什么意思?提醒你們藏幾個手指頭?

  (5)幼兒自主看“圖”游戲。

  (由“藏起”的游戲,自然引發到對“少掉”的直觀理解,再分別與數學符號“10”、“一”、 “4”等之間建立更進一步的聯系,引發幼兒自主建構“10一4”這一算式中所隱藏的數學運算意義,并通過自身的實踐——也來玩“藏起”游戲,在動作表現中不斷鞏固和加深對減號以及減號前后數字的理解認識。這個過程必須以孩子自身的反復動作為基礎建構,孩子的理解認識才能深入透徹,日后的應用也才有可能自如流暢。)

  3.“示意圖”大變身——看看“?”來回答。

  (1)將“10一1”變化成“10一1=?”,引導幼兒觀察思考:你發現了什么?這是什么意思?如果讓你來回答這個“?”你會怎么回答?

  (2)結合情境小結“10—1=9”所表達的完整意思:原來是10個手指頭,藏起了一個手指頭,還剩下9個手指頭。

  (3)通過追問,引導幼兒理解各種符號的意義:“一”后面的數字是什么意思? “=”后面的數字又是什么意思?

  (4)出示圖片“10一4=?”,引導幼兒思考:你會回答嗎?你怎么回答出來的?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

  (5)請幼兒自主出題進行運算:讓你來出“題目”考考大家,你還會出些什么題目?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及時書寫算式,并引導集體中的其他幼兒及時回答。

  同時引導幼兒思考:哪些題目我們回答比較快?為什么?有沒有什么方法把那些讓我們“回答得慢”的題目再快一點呢?

  小結:如果讓你給今天我們玩的這個游戲取個名字,你說是什么游戲? (10的減法)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圖”就是“減法算式”。

  (至此,孩子們對于10的減法算式的完整結構才有了整體認識和理解。回顧這個逐步建構的過程,是以孩子的操作游戲為基礎,讓孩子主動觀察發現、積極猜測理解的動態的過程。抽象的減法運算因為有了孩子手、眼、.腦的相互協同、互為補充,因而在理解時孩子感覺自然、輕松。另外,運算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內化的過程,教師鼓勵孩子將“感覺回答得快”的題目提升出來,并結合手指的形象進行印證、點評,既能夠分享個體的學習心得與經驗,又收獲了來自集體的智慧解析。)

  4.你來玩,我來記——10的減法算式還有哪些?

  (1)引導幼兒分組自主玩減法游戲:10的減法算式可不止“10—1=9、10—6=4”這幾條,F在請你和你身邊的小伙伴一起,一個表演手指游戲,一個來記錄算式,想想怎樣表演記錄的算式多、而且不重復。

  (2)交流、展示與分享:看一看、比一比,哪些算式你們都找到了,哪些你沒有找到?為什么?

  (3)小結:有順序地表演手指游戲,所有的l0的減法算式都會被一條條地記錄下來。

  (4)再次結伴活動,展示作業成果。在這過程中追問:你的小伙伴在記錄10的減法算式時記得怎么樣?錯了沒有?你怎么幫助他的?

  (利用結伴分組來討論一個已經明確了目的的活動——10的減法,能讓孩子們以更加專注的狀態,在分別作為說話者、傾聽者、記錄者的角色轉換中,思考自己和合作伙伴的想法、表現,形成和回答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梳理提升出操作游戲中的經驗、結果。這種“幼一幼”互動中動態的、變化的探索過程,較之于“幼一作業紙”的靜態作業活動,能給予孩子活動的積極性以及濃厚的興趣,更能促進他們相關數的減法知識的自主建構。)

  5.延伸——10的減法算式還能記錄什么?

  (1)拓展幼兒的思考:10的減法算式不止是能記錄10個手指藏起來的游戲,還能記錄、表示很多事情呢,你猜猜看。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以簡筆畫的形式畫出問題情境并配上完整的減法算式記錄。

  (3)結伴討論:還有什么事情可以用得上這些減法算式?

  (“藏起”本身所帶來的“減少”相對于手指游戲情境是特殊的。而數的減法在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中應該具有一般的、普遍的應用意義。從當前的學習出發,引導孩子將已有的減法知識進行遷移、演繹,這既是當前的數學學習活動的必要環節,也是日后的所有的數的加減學習活動所必須注意的。)

  附:

  大班數學10的加減法

  學習進程建議

  1.10的減法(4周)

  2.10的加法(2周)

  3.5的減法(1周)

  4.5的加法(1周)

  5.6的加減法或9的加減法(2周;根據幼兒的選擇定前后的學習順序)

  6.5以內的加減法(3周)

  7.7的加減法(2周)

  8.8的加減法(2周)

  9.復習610的加減法

  L0.復習l0以內的加減法

  進度安排原由

  1.將10的減法作為加減法運算的開端,其內容本身的煩雜和細碎能為孩子提供一次又一次的回顧學習經驗且以他們自己的方式來熟悉這些經驗的機會。隨著回顧次數的增多,幼兒熟悉的不僅僅是對10的減法熟練掌握,更有對減法算式中符號的深入理解和生活游戲應用中的自然滲透(比如娃娃家、超市等游戲中的“購物”),甚至能在大數量的反復運算中漸漸累積起個性化的“數感”的直覺。

  2.有了“減法”運算作鋪墊(整體一部分一部分),在加法的運算學習中,孩子較容易遷移前面學習的經驗進人到后續的學習(部分一部分一整體),在新的學習中的勝任感和成就感會帶動他們在整個運算學習中的積極性。

  3.學習的進度緊緊圍繞“手指”這個特別的操作材料展開,圍繞孩子們在活動中的學習興趣和能力有靈活的調整,這能讓孩子在相對單調的學習活動中形成主動性并獲得自我挑戰的信心。這些情感、態度,對孩子的學習影響頗遠。



(0~6歲寶寶右腦開發游戲大集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505360.html

相關閱讀:大班數學教案:長短、寬窄、厚薄排序
大班數學活動:學習7的加法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大班數學教案:我的朋友多
大班數學教案:鋪路
幼小銜接數學故事:9的加法應用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