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準備:
1、 木偶小兔
2、 九幅圖(第1幅為紅黃藍綠的茶杯;第2幅為紅黃藍綠的毛巾;第3幅為紅黃藍綠的
牙刷;第4幅為紅色的裙子、褲子和帽子;第五幅為黃色的裙子、褲子和帽子;第六幅為綠色的裙子、褲子和帽子;第7、8、9幅為按顏色和形狀分類的房子)其中前六幅都是左右邊線對中線折一下,意為一個關著門的柜子,并在柜子外面畫上兩個小圓形,代表柜子的拉手。
活動過程;
一、做律動穩定幼兒情緒
二、以故事引出課題,引導幼兒進行分類。
師:"小朋友看看這是誰?(小兔子)今天我就講一個關于小兔子的故事。"
1、 出示1、2、3幅圖,引導幼兒按形狀貼標記。
2、 出示4、5、6幅圖,引導幼兒按顏色貼標記。
3、 出示7、8、9附圖,引導幼兒貼標記。
三、請幼兒將玩具按形狀、顏色分類。
四、結束
故事:(圖形房子)
(1)小兔子搬新家了,家里做了許多柜子。天亮了,小兔子起床了,媽媽說:“好孩子,趕快去洗臉刷牙吧!”小兔子走進衛生間,衛生間里什么也沒有,她就問媽媽,媽媽說:“在柜子里,你找吧!”小兔子想先用毛巾洗臉,他打開一個柜子一看,不是毛巾,再打開一個柜子一看,也不是毛巾,最后小兔子才找到毛巾。他拿出一條毛巾洗了洗臉,然后又找出自己的牙刷和茶杯刷了刷牙。她想:這么多柜子太不方便了,怎么能一下就找到毛巾、茶杯、牙刷?小兔子想了想,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她說:“這個柜子里都是毛巾,我就在柜子外面貼一個毛巾的標記;這個柜子里都是茶杯,我就在柜子外面貼一個茶杯的標記;這個柜子里都是牙刷,我就在柜子外面貼一個牙刷的標記”。她拿出一張紙在上面畫上茶杯、毛巾、牙刷,然后貼在柜子上,他想:等一會爸爸起床后一下子就能找到要找的東西了。(2)她走出衛生間,媽媽對她說:“寶貝,你趕快去換衣服吧!”小兔子找了半天也沒找到,她就問媽媽,媽媽說:“在柜子里”。小兔子想穿她那件紅色的連衣裙,但是她打開一看不是紅色的衣服,再打開一看也不是紅色的衣服,找了半天她才找到。她想:這多麻煩呀,我得想個好辦法。于是她打開柜子,發現這個柜子里的衣服都是紅色的,她說:“那我就用紅色的標記貼在柜子上不就行了嗎?這個柜子里都是黃色的衣服,我就用黃色的標記貼在柜子上;這個柜子里都是綠色的衣服,我就用綠色的標記貼在柜子上”。說干就干,干完這些,媽媽的飯也做好了。(3)小兔子吃完飯來到幼兒園,幼兒園的老師正在上課,老師說:“小朋友,你們看看每個小區中的房子是什么樣子的,請你為每個小區找一個合適的標記”。小兔說:“這個容易,我會做,讓我先看看小朋友會不會,他們不會了,我再幫助他們”。小朋友你們會不會?(會)那咱們一塊來做一做吧!
咱們先來認識標記,這個標記是說這個小區里的房子都是長方形的,小朋友,你們看看是不是?(不是)這個標記是說這個小區里的房子都是三角形的,對不對?(不對)這個標記是說這個小區里的房子都是綠色的,這個標記是說這個小區的房子都是紅色的,小朋友看哪個標記說得對,咱們把他留下來。······。
小兔子說:“中二班的小朋友太聰明了,我很喜歡你們,咱們一塊玩玩具吧!”(幼兒玩玩具)
(三)小朋友真棒,小兔子邀請你們一塊去操場玩,小朋友愿不愿意去?(愿意)請玩完玩具的小朋友將玩具按箱子上的標記分別放到箱子里。(結束)
故事中標記的(1)(2)(3)(三)分別對應活動過程中的相應內容。
《花燈會》是中班建構式教材上中班第二學期的一個復習活動。目標是1:目測數群,復習7以內的數量。2.注意傾聽活動要求,并按要求操作。具體要求是通過按特征分類復習用7以內數字表示數量。圍繞目標教師設計了看花燈、數花燈大環節,分層目標是1.能說出“幾個誰用數字幾來表示”;2.看標記數數并記錄。操作材料中的教具是以圖片形式出現的。其中是三個男孩,4個女孩;五個手上拿燈籠,六個拿煙花。幼兒操作材料是一張各種花燈的圖片。在實際操作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需要教師反思和調整。
數學活動的開展能夠培養幼兒在數、邏輯、空間等概念的能力,這是數學活動無可厚非的重點。但是,孩子在活動中怎樣才能更高效、更迅速地獲得這些能力,這與幼兒的品質養成也有很大的關系。當孩子沒有良好的學習品質、思維品質,如:不會傾聽、不會表達、不會自主思維、遇到困難容易退縮、解決問題思維不開闊、集中注意力時間較慢、思維靈活度差等等,就會大大影響幼兒在數學活動中的學習質量,導致活動低效、低質。
1、確立隱性的品質目標
數學活動固然要獲得一些相關的數學概念,但是思維品質的獲得是更為重要的。如在本次活動第一環節中,教師可以把數數活動的目標落實在幼兒靈活的思維能力的養成上,用不同的數數方法幫助幼兒知道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使思維更加靈活;又如在第二環節中可嘗試記錄,用不同的標志來概括對數量匹配的認知,提高思維的概括能力;而第三環節操作活動則更應幫助幼兒獲得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這些隱性目標的達成能夠幫助幼兒建立起初步的學習能力,從而使幼兒能夠更好地獲得知識。
2、解決幼兒的分層培養:
幼兒的發展是個性化的,這一問題在幼兒數概念、邏輯思維發展上尤為突出,突出表現在操作活動過程中,幼兒完成作品的快慢極不一致,有的幼兒在23分鐘內就能完成相關的任務,而有的幼兒則需要幾倍的時間也不一定能完成,有時甚至會產生“幫別人完成、抄別人的答案、”等等一系列現象發生。此時教師必須要關注不同能力幼兒的分層培養,可以給能力強的幼兒在完成基礎任務的基礎上給予更高的任務目標;可以給速度較慢但有能力完成任務的幼兒以獨立安靜的思考空間;更可以給能力弱需要教師進一步指導的幼兒單獨建組進行培養。細致、靈活、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的應用可以進一步解決幼兒在操作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從而讓不同層次的幼兒各取所需、各得所長。
活動目標:1. 在觀察、分辨中復習六種不同的平面圖形,進一步感知圖形的特征。
2. 學習用各種圖形拼搭組合圖,鞏固10以內的數數。
活動準備
1.各種幾何圖形,四個組合圖。
2.幼兒每人一顆五角星。
3.掛圖《神奇的鉛筆》。
活動過程
1,以鉛筆引出主題,復習平面圖形。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支“神奇的鉛筆”,它會畫很多東西!
師在黑板上逐一出示六種平面圖形,引導幼兒說出名稱。
2,觀察掛圖,學習在組和圖形中辨別各種圖形。
師出示掛圖:“神奇的鉛筆”覺得很孤獨,它畫了小貓和它做朋友,引導幼兒觀察小貓是由哪些圖形拼成?并數數每一種圖形有幾個?
3, 幼兒分組操作
師:“神奇的鉛筆”還畫了許多漂亮的東西,大家一起來看看,出示組合圖。
幼兒分成四組,每組一個組合圖,數一數每一種圖形的數量,用圓點記錄。
4,拼搭組合圖,感知圖形的特征。
師:“神奇的鉛筆” 又畫了很多圖形,請你們來搭一搭,看一看你能搭出什么漂亮的東西。
引導幼兒自由選擇圖形卡片進行拼搭,每人搭一種物體。
搭玩后說一說自己用了哪些圖形,以及每種圖形的數量。
5,選舉“我喜歡的作品”。
幼兒展覽作品,把五角星貼到最喜歡的作品旁,看看哪幅作品得到的五角星最多。
6, 獎勵好的作品的幼兒。
7,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自由想象、創造、畫出各種圖形的組合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510611.html
相關閱讀:科學活動:建高樓
公開教學研討課《風中故事》活動反思
常綠樹和落葉樹
學前班生活百科:衣的科學(三)
科學活動《運水接力賽》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