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學習是指通過創設各種外部誘因,誘發內在學習需要,使其產生積極、主動、自主、持久的學習動力系統并將其維持到學習全過程的一種學習狀態。幼兒主動學習的特征表現為積極主動的情緒狀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獲得真正內化的知識經驗。幼兒主動學習與教師教育行為存在著辨證關系:“不是每個人都是現實的主體,只有當人具有主體意識,主體能力并現實地作用于客體的時候,他才能成為活動的主體,具有主動性。”換而言之,人的主體意識、主體能力是有待于培養的,他需要教師正確教育行為的引導。
一、 提問形式蘊含主動學習。
1.猜想式提問讓幼兒想說
繪本作品配合漂亮的圖畫,通常幼兒都會被故事中的圖畫所吸引,教師可以借機請幼兒猜想故事的部分情節等,幼兒的思維會馬上被調動起來,幼兒會通過觀察圖片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 通過分析、綜合、尋求最佳答案。例如;我讓幼兒“猜一猜,雞蛋哥哥為什么想一直在蛋殼里?”頓時,這個問題像一顆石子投入水中, 馬上就激起層層波瀾,6位小朋友發言后我想轉入下一問題,顧瞿翌急切地說,我還要話……。這樣的問題能使幼兒積極動腦,有利于孩子大膽主動地發言。
2.開放式提問讓幼兒敢說
幼兒繪本閱讀活動中的提問要講究開放性。這是一種引導幼兒整體把握所學內容的提問。在繪本閱讀中,教學的提問要把握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引導幼兒展開討論,讓幼兒運用符合他們思維特點的表達方式為中介去表達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
從而體現提問的開放而不封閉,也就是變單一的問題為多樣性的問題。如:“雞蛋哥哥的蛋殼裂開了,媽媽會說些什么?小弟弟會說什么?”孩子的回答各抒己見。開放式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幼兒敢說,不怕說錯,能讓幼兒多發表自己的見解,在運用語言過程中更好地掌握語言這個工具,從而提升運用語言的能力,獲得語言的發展。
3.遞進式提問讓幼兒喜歡說
這是一種循序漸進、逐層深入的提問方式,要重培養幼兒思維邏輯性,增強思維活動的密度和深度并形成完整的語言,對幼兒有一定的挑戰性。如:弟弟騎在雞蛋哥哥慣于背上,雞蛋哥哥感覺怎么樣?為什么很重?小弟弟長大了雞蛋哥哥感到無所謂?這樣,由淺入深的提問,不僅開闊幼兒的思路還有助于提高幼兒對語言的組織能力和連貫表達能力。
二、提問設計引導主動學習
1.提出的問題要根據教學目標來考慮。
提問要緊扣主題,不要提與主題無關的內容,也不要引導幼兒回答與主體不相干的事情。如:《雞蛋哥哥》開始部分,主要是雞蛋哥哥怕碰破蛋殼,繞開石頭走,老師提問時,可以這樣進入,“雞蛋哥哥走的是怎樣的一條路線,為什么要按這樣的路線走?”不必去問:“雞蛋哥哥來到了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這里還有些什么?等等,否則,幼兒會理不清頭緒,無重點,所以,老師提問內容,要有一定的指向。再如:為什么雞蛋哥哥不想長大?出現畫面后,幼兒一下子被畫面的景色所吸引,有的說:“這里太美了,藍藍的天空白白的云。”有的說:“他要和小雞玩”。“他要和媽媽孵小雞”。顯然,思路偏向。這時,老師的引導很重要,一定要讓他們回到主題上來,可以這樣提問:媽媽在干什么?雞蛋哥哥趕快過去,想讓媽媽做什么?于是,孩子們就異口同聲說:“雞蛋哥哥想讓媽媽抱”。所以,當幼兒偏題時,教師要及時引入主題。問話要有吸引力。
2.教師的提問要講究層次性。
針對圖畫可以設計三個層次的提問:第一層次——觀察畫面,描述畫面;第二層次——理解畫面,進行畫面外的想象,引導幼兒發現前后畫面的聯系;第三層次——不僅對畫面進行詳細連貫描述,而且注重對其中的因果關系做出判斷與分析。例如:在探究雞蛋哥哥為什么不想長大的一個原因時,先讓幼兒觀察畫面,他們直觀地發現,雞蛋哥哥堵到了兔子的耳朵時,綿羊的毛里,奶牛的鼻子里,花狗的尾巴里。接著,猜想,他們是在干什么?孩子們一下子猜到是玩捉迷藏游戲。然后,引導幼兒從捉迷藏推理出雞蛋哥哥不想長大是因為要玩。
3.根據故事特點設計提問。
以故事、人物情節為發展線索,可以設計一些推理性提問。例如:雞蛋哥哥見烏鴉就逃,逃到了哪里?雞蛋哥哥躲在豬的鼻子里豬會怎樣?豬的鼻子癢癢的就會怎么樣?豬打噴涕,那雞蛋哥哥會怎樣?這樣,著重培養幼兒通過觀察圖畫和認識畫面各種事物的變化與聯系來推測故事情節的發展。當出現故事發展的**時,可以設計一些假設性、創造性的提問。例如:雞蛋哥哥聽到一種難聽的聲音,知道蛋殼要破了,急得一夜沒睡,如果你是雞蛋哥哥你會怎么樣?這樣,可以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和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當故事中蘊涵著道德評判標準的,可以在讀完故事后設計一些評價性提問,以挖掘圖書中的教育價值。如:雞蛋哥哥不想長大,你想長大嗎?為什么?孩子們講了許多,有的說:長大了要做老師,教人學本領。有的說:長大了要做科學家,搞很多很多的發明。等等,顯然,這是對孩子進行理想教育。
4.教師設計提問時,應考慮幼兒間的差異。
有的幼兒喜歡觀察,但不會如何表述?有的幼兒善意講而不會善意觀察,粗粗一眼就說好多東西,有的甚至不著邊際的講,有的幼兒觀察和講述水平都較低。針對這些不同情況,就要采取不同的方法。第一種情況,就要在語言上多給他們啟發,幫助他們選詞造句,特別是讓他們多聽范講;第二種情況,就要讓他們嚴格按問題來回答,而這些問題必須是經過細致觀察才能回答上來的。如:雞蛋哥哥聽到一種難聽的聲音后,蛋殼上有沒有變化?這問題必須要通過細心觀察才能發現有一條細細的裂縫。因此,對于這些幼兒最重要的是培養他們認真觀察的好習慣。對于第三種情況,就要加強個別幫助。可讓他重復別人的回答也可以以鼓勵的口吻進行提問,我可看到一條裂紋,你看!這條裂紋是怎樣的?放松他們的情緒,鼓勵其大膽發言。
總之,問題提的好,好象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水面,能激起幼兒思維的浪花,并有意識地為他們發現疑難,解決疑難提供橋梁和階梯。我們在教學中對幼兒進行設計問題時,一定要以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為出發點,考慮他們學習的特點,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的興趣和愛好,讓他們充分的去看、去想、去說、去創造。這樣,不但能點燃他們思維的火花,而且還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為其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572403.html
相關閱讀:幼兒園小班繪本:老鼠阿姨的禮物
大班語言教案 繪本《那只深藍色的鳥是我爸爸》
中班繪本教學:《小刺猬的項鏈》
‘詼諧、有趣’的圖畫故事帶來閱讀的樂趣??早期閱讀《對換節》
繪本教學中的提問策略《大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