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教學反思??主題《清潔小妙方》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幼兒園科學教案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這是一個科學范疇的活動,它來源于生活,也是小朋友日常生活中能見到的;顒又猩婕傲谁h保的因素,告訴小朋友要用淘米水、檸檬片、茶葉包等廢舊的東西來清除污垢。

當我拋出問題后,孩子的經驗就是用洗潔精來清洗油膩的盆子和餐桌,而那些實用、經濟又環保的方法他們都不知道。閱讀幼兒用書時,孩子的眼神是好奇的,如果當場提供實物來操作驗證,對孩子來說留下的印象是抹不去的。然而,由于條件的限制,我無法為小朋友提供這些材料,只能告訴小朋友回家去試。

科學活動需要真實客觀的現象帶給孩子的印象和經驗,僅停留于紙上談兵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小朋友對今天的活動可能還帶著疑惑“是真的嗎?”小朋友只有做過了、看過了才不會忘記。
2011年4月20日下午管理局學前科組織了名師送課活動,活動主要包括兩項內容:1、馬宗磊老師組織的中班科學活動《吹泡泡》;2、課后教研活動。我有幸參加了此次送課活動,馬老師親切的語言、富有感染力的激情,孩子們高漲的熱情,使我感觸頗多,激動不已,現將體會淺談如下:

一、活動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選材

選材包括教材的選擇和活動材料的選擇,教材的選擇與設計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幼兒的興趣作為支點,選擇與幼兒生活緊密相關的教材;活動材料的選擇要注意活動的多樣性和可操作性。馬老師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征和興趣愛好,選擇出科學活動《吹泡泡》。馬老師在此教學活動中以點為切入點,由點到面逐步拓展教學內容,即:探索多樣性的吹泡泡操作工具,避免了眉毛、胡子一把抓!洞蹬菖荨返倪x材,既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現有的經驗,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

二、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過程層層推進。

馬老師將《吹泡泡》教學活動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操作材料是以幼兒熟知的吹泡泡方法——吸管引入,激發了幼兒的探索興趣;第二層操作材料是取之于生活中常見的生活用品,使幼兒探索得知有孔有縫隙的物品能夠吹出泡泡;第三層操作材料選取了一片樹葉,和幼兒一起探索吹泡泡,使不能變為可能。第四層操作材料利用多種活動材料來制作吹泡泡的工具,知道無論使用什么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的。在整個活動中,老師只是穿針引線,大多時間以幼兒自由探索為主,讓幼兒融入活動,引領整個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方法,充分的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

通過這次聽馬老師的《吹泡泡》科學活動,使我深刻的認識到,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首先要做到熱愛幼兒,尊重幼兒,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其次要將教師、幼兒、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融為一體,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來選擇適宜的活動內容;第三要時刻保持一顆童心,用自己的激情和快樂引導幼兒,使幼兒在快樂中健康成長;最后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科學文化知識,與同事、家長之間搞好關系,使自己在工作中不斷的進步。
《禮物送給好媽媽》這個活動選擇建構式課程上中班下學期的主題活動《我有多愛你》中的一節科學活動。結合三月八日婦女節開展,但我上課的時候三八節已經過了,所以在導入部分進行了修改,我問:小朋友,我們的媽媽平時照顧我們很辛苦,我們為媽媽送一份禮物好嗎?導入簡潔明了,直接進入主題;顒又写嬖谶@樣那樣的問題,反思如下:

一、活動的目標定位要突出重點。

一備時,我將活動的目標定位: 1.進一步感知數字8的實際意義,理解數字和數量的關系。2.學習用點子記錄每組給媽媽送禮物的人數;顒拥牡谝粭l目標主要想通過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我給媽媽送禮物和第三個環節裝飾禮物來達成的。第二條目標主要落實在活動的第二個環節。活動實施下來之后發現活動的時間過于長,導致一段時間后孩子的注意力不太集中。研討后大家一致認為活動的“點”比較多,重點不太突出。教師在活動之前應想好本次活動要達到什么樣的目的,應抓住一個重點的目標,抓緊寶貴的活動時間,重點解決之。而本次活動的主要目標應定位在統計禮物數量上面。因此,活動的目標進行了修改,1.學習用點子記錄的方法,統計各種禮物的人數。

2.初步嘗試合作統計,能講述統計的結果。

二、活動的準備要充分。

1.幼兒的位置問題。

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地時間比較短,因此活走動不宜過于頻繁,過多的走動不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也不利于活動的常規;顒又薪處煵捎檬裁礃拥淖,應根據活動的需要進行調整,如果需要孩子操作的次數比較多,最好就讓孩子做在位置的旁邊。另外,班里孩子有七組,每組孩子要統計一張統計表,在七張統計表匯總時比較多,研討后大家認為應將幼兒分為四組比較合適。

2.教具的問題。

教具的擺放也應當引起重視,在活動準備時教師應先擺擺看,什么樣的擺放方式是最合適的。本次活動中的四張統計表應按照1、2.、3、4的順序依次排列下去,且最好在同一行,便于幼兒目測、匯總。另外,活動的教具應清楚,讓幼兒所有的孩子都能很清楚地看到,否則會嚴重影響活動的效果。

三、活動的過程要緊湊。

1.教師的語言應準確、精煉。

教師準確地語言能讓孩子明白老師的要求,教師的提問應小而且具體,切忌大而寬泛。另外太書面化的語言孩子不太能理解。

2.活動的常規。

活動中教師是引導者,應當把握好活動的節奏,不能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顒拥某R幨腔顒淤|量的重要保證,活動的常規不好,常常需要停下來維持常規,會打斷教師的思路,導致活動不緊湊。因此幼兒良好常規的養成十分必要。而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一次次的日;顒又幸徊讲降仞B成。

四、活動的講評要以幼兒為主。

我在活動講評環節很容易犯的錯誤是:教師一個人自導自演,活動講評或游戲分享環節,演變成為教師主演的“獨角戲”。導致這一現狀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善于發現問題,不善于用孩子的思維去考慮問題,不善于引導孩子講述。說到底還是自己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定位不準確。讓孩子說,怎樣引導孩子說,這也是我今后在組織集體活動和游戲中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593336.html

相關閱讀:公開教學研討課《風中故事》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運水接力賽》反思
學前班生活百科:衣的科學(三)
科學活動:建高樓
常綠樹和落葉樹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