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杜威說過,兒童有調查和探究的本能,是兒童的本能沖動。學前期的可以說是個個好奇、好問、好探究,他們生機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圍世界。我們就利用中的事物和現象作為幼兒探索的對象,預設產生一些科學案例,以此引導幼兒發現周圍世界的神奇,體驗和領悟到科學就在身邊,從而激發幼兒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探究欲望。《怎樣落得快》就是以生活中的“物體下落”現象作為原形,預設產生的一則案例,本案例貼近幼兒的生活,取材于幼兒的生活,體現了“科學教育生活化”這一《綱要》精神。由于學前期的幼兒年齡較小,思考比較淺顯、直觀,針對“怎樣讓紙落得快”這一問題,幼兒首先想到的是用“加重”的方法來加快紙下落的速度。因此,我們把設想這一環節分成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圍繞“加重”這種方法展開,第二層次再引導幼兒思考不用任何外加材料,通過改變形狀來加快紙下落的速度。這樣設計兩個層次,充分體現了幼兒思維循序漸進,逐漸深入的發展過程。此外,我們在一些或操作中,還發現學前期的幼兒活動目的性很差,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在設想后加問幼兒“為什么”,讓幼兒表述自己設想的理由,使設想后的實驗成為幼兒驗證自己的理由是否正確的過程,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增強了幼兒在實驗中的目的意識。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比實驗探索“怎樣讓紙落得快”的方法,在探究過程中,學會合作,體驗探索的樂趣。
2、通過實驗發現同樣的紙加重和改變形狀后落下的速度不一樣。
活動準備:1、白紙若干,積木、石頭、橡皮泥、沙包等加重的材料若干。
2、記錄板,鉛筆。
3、幼兒已通過實驗初步掌握對比實驗的規則。
活動過程:
一 導入,幼兒結伴玩“紙片落下來”的游戲。
1、提出問題:請小朋友兩人一組,一人做“紙片落下來”的實驗,要求兩手放在同一高度,手不用力,一、二、三同時松手,另外一人觀察紙片是怎樣落下來的。兩人可以互換實驗。
2、幼兒游戲。
3、提問:你們發現兩張紙是怎樣落下來的?
二 提出問題,猜想討論。
1、提問:你能讓其中的一張紙飛快地落下來嗎?有什么辦法?
2、幼兒預測。(加重、變形)
三 引導幼兒分層探究:怎樣讓其中一張紙落得快?
(一)探究加重的方法讓紙落得快一些。
1、幼兒選擇材料實驗,并記錄結果。
:我們一起去試試吧!在后面準備了加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701590.html
相關閱讀:常綠樹和落葉樹
科學活動《運水接力賽》反思
公開教學研討課《風中故事》活動反思
學前班生活百科:衣的科學(三)
科學活動:建高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