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要》中指出:在終身背景下的高質量的教育,強調教育首先要精心呵護和培植幼兒對周圍事物及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大班科學《找動物》是更新觀念,勇于,把化學實驗活動引進幼兒科學教育活動領域的一項實踐活動,也是讓化學科學走近幼兒所做的一次嘗試。因為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把化學實驗活動視為幼兒之“禁區”,認為要創設適合們感知化學科學的條件、環境,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其實并不然,通過我們的嘗試發現,任何一個活動,只要在活動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和預設,都不會離孩子太遠,就如本次活動,我不是追求一種嚴謹的化學實驗程序,而是把側重點放在讓幼兒感知化學變化的奇妙上,通過幼兒感的“捉迷藏”的形式,貫穿活動始終,不僅使幼兒自始至終保持濃厚的探究興趣,而且讓幼兒初步涉入化學的領域,真正到世界的奇妙。
活動目標:
1.運用化學小魔術,充分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和積極嘗試的欲望。
2.通過游戲活動,使幼兒了解酚酞溶液遇到另一種藥水(稀堿溶液)會變成紅色的現象,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活動準備:
1.稀堿溶液、酚酞溶液、清水。
2.毛筆、杯子、雙面膠;
3.水彩紙數張,示范畫一張(事先均用彩筆畫好樹林、房屋等,用毛筆蘸取稀堿溶液畫狐貍、老虎、大灰狼隱藏在樹林中,晾干),白紙數張(事先用稀堿溶液畫上小動物,晾干)。
活動過程:
一、教師做化學小魔術,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出示一張已用稀堿畫了小動物的白紙,問:“紙上有什么?”“有小動物隱身在白紙里,可以用什么辦法把它請出來?”(幼兒自由暢想)。
2.教師演示:
提問:“老師用什么方法把毛毛蟲請了出來?”
3.引導幼兒對水和酚酞進行比較(用試一試、看一看、聞一聞的方法)
教師小結:剛才老師請毛毛蟲用的不是水,而是一杯神奇的藥水,它的名字叫酚酞。
二、幼兒實驗并。
1.老師為每位幼兒提供了一張隱藏著小動物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809142.html
相關閱讀:公開教學研討課《風中故事》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運水接力賽》反思
學前班生活百科:衣的科學(三)
常綠樹和落葉樹
科學活動:建高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