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讓氣球鼓起來》活動反思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幼兒園科學教案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這是一節科學活動,主要是讓幼兒自己動手探索,發現可以使氣球鼓起來的方法。在活動開展前,我通過家園聯系,讓家長給小朋友準備一些氣球和氣筒,家長都非常的配合,帶來了各式各樣的氣球和氣筒,這對活動的開展,做好了前期的準備。

活動中在第一環節,讓幼兒自己思考,可以用些什么方法讓氣球鼓起來?許多小朋友都想到了用氣筒打氣,用嘴巴吹氣球。那小朋友的方法究竟是否可以讓氣球鼓起來呢?我讓幼兒自己先去嘗試一下,在嘗試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如有的氣球怎么都吹不鼓,小朋友已經很用力的吹了,這是什么原因?還有的用氣筒打的,怎么打一下,氣球就飛出去了?通過小朋友親自動手嘗試,他們有了直接的感受,在接下來的分析時,小朋友就有話可說了!

為什么氣球吹鼓不起來?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氣球的問題,由于這些氣球是大家收集來的,有的氣球沒有吹過,可能有漏氣現象,還有的氣球本身就不容易吹起來,如長條形的氣球;二是吹氣的方法問題,有的小朋友吹一下又吸一下,這樣氣又被吸回去了,氣球就怎么也吹不大了。為什么用氣筒打的氣球就飛出去了?原來小朋友不知道要將氣球套在氣筒上,手要握住氣球口,不讓氣露出來或者沒套緊,讓氣球被氣給吹飛出去了。找到了這些原因,小朋友又進入了第二環節,再次嘗試讓氣球鼓起來,由于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小朋友絕大多數都吹鼓起來了,有了成功的體驗后,小朋友對讓氣球鼓起來充滿了信心。

在第三環節,將氣球扎起來,并用氣球托把氣球固定住。這個環節對于許多小朋友來說有很大的難度,因為現在有許多小朋友還不太會熟練的使用繩子扎東西,所以就到最后出現了吹好氣球后都跑來找老師幫忙的狀況。為了讓孩子能夠學會扎繩子,我盡量鼓勵他們自己試一試,或者請能力強的幼兒相互幫忙。當然在自主游戲中,作為活動的延伸,我也會加入讓幼兒鍛煉扎繩子的環節,讓他們能夠提高扎繩子的能力。

整個活動,讓幼兒通過不斷的探索、討論再操作、再探索,提高幼兒的分析、判斷能力,從而掌握正確的方法讓氣球鼓起來。
活動目標:1.被烏龜的出現所吸引,產生接納、喜歡烏龜的情感。2.參與關于烏龜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的討論,萌發觀察興趣。 活動反思:
活動準備:1.實物烏龜一只,鈴鼓等。。
活動過程:一、猜猜誰來了。(重點)1.師幼圍坐在一起,教師神秘而又欣喜的設問:今天我們班里來了一位可愛的動物朋友,猜猜它是誰?2.請出新朋友,親切地:哦,小小烏龜爬過來了。把小烏龜放在展示屏上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并說說:師:烏龜長什么樣?(有四條腿,一條小尾巴,頭上有嘴巴兩個小鼻孔,一對小小的眼睛,有一個可以伸縮的脖子)你最喜歡烏龜的什么?為什么?3.猜猜看烏龜生活在哪里?它喜歡吃什么?二、小小烏龜爬過來。1.烏龜今天真高興,他爬呀,爬呀,爬過來?纯此窃趺磁肋^來 的?2.烏龜還要爬到小朋友這里去,它是來向你們問好,看看他爬向誰?烏龜向哪個方向爬去,就請那一方向的幼兒對烏龜打招呼,如“你好,烏龜。”“我喜歡你,烏龜。”“想和我做朋友嗎?”等等。3.可以請幼兒用手去觸摸烏龜的身體,說說有什么感覺。三、逗烏龜。教師手持鈴鼓在烏龜上方搖晃,觀察烏龜受聲音刺激時的反應。四、給小烏龜取名字烏龜說:我還沒有自己的名字,也沒有家,今天我想成為你們中的一員,你們歡迎嗎?請你們給我取個好聽的名字吧。ㄓ變航o烏龜取名字)五、護龜計劃(難點)1.討論:怎么樣使小烏龜成為我們的一員?怎樣照顧自己的新朋友2.請每個組的幼兒在“護龜計劃單”上簽好自己的名字,用文字或標記表示,請個別幼兒記錄。3.請個別幼兒代表自己組說說養護烏龜的計劃。六、小結送烏龜回家:今天我們和烏龜做了好朋友,我們給烏龜造了一個新家,讓它留在教室里,以后我們還要和烏龜做許多游戲。(將烏龜送到自然區,與烏龜親切道別)
烏鴉喝水,這個故事雖然很簡單,但轉而變成一個科學活動之后,卻讓我遇到了一系列的問題。從一開始內容的選擇,到后來目標的制定,再到環節的不斷調整,可以說是一個不斷突破、不斷蛻變的過程。

首先是教材的理解與挖掘:如何從數學這個角度挖掘有價值的東西成了活動的第一步,體積、空間、容積等知識點很多,但適合中班幼兒的可能就是最初的感知和形象的理解,所以各種操作活動貫穿始終,孩子或借助個別操作的方式或通過小組合作形式不斷地讓孩子觀察、感知、理解物體體積與所占空間之間的關系。

其次是環節的設置與安排,試教時我讓幼兒直接用果凍盒測量不同物體的體積,然后制作記錄表,總結規律,但是這樣一來誤差比較大,因為果凍盒是圓性的、板栗、冬棗之類的食物的形狀也是不規則的,加大了測量的難度,所以重新調整思路,將烏鴉喝水這一游戲前置,由烏鴉喝水這個現象引發孩子們探索的興趣,在看一看、比一比、扔一扔的過程中,建構和整合已有的經驗,并借助水這個載體,有效地減小了操作的誤差,最后再通過給烏鴉送禮物這個游戲,將前面整合的經驗遷移到過去中,實現由觀察、到操作、到運用這樣一個逐漸深入逐步遞進的過程。

再次是科學活動語言的組織,因為科學活動的特點是嚴謹與縝密,所以教師的語言必須非常的精煉與簡潔,但是試教下來,孩子的操作情況與預設有很大的差別,我的指令發不精確,所以孩子不能正確的去操作,后來仔細的斟酌每個環節中的每一句話,結合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盡量讓語言通俗、簡練、明確,就像之后的操作活動,強調與突出了最快之后,孩子理解起來就簡單多了。

可以說教案在不斷的修正,思路也在不斷地在開闊,活動雖然還有很多遺憾的地方,但是取與舍之間很多東西都獲得了提升,這是孩子能體驗的,更是作為執教者的我所收獲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915891.html

相關閱讀:公開教學研討課《風中故事》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建高樓
常綠樹和落葉樹
科學活動《運水接力賽》反思
學前班生活百科:衣的科學(三)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