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吃粗糧講究,老幼別貪嘴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營養美食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老中青幼對粗糧需求量有差別,偏愛粗糧可導致營養不良 “粗糧細作”巧搭配可改善口感

  醫學指導/廣東省營養學會營養教育與健康促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臨床營養科陳超剛副教授

  吃粗糧已經成為一種健康新“食尚”。然而,有些對口感要求較高的人,就是無法愛上富含膳食纖維的粗糧。時下吃粗糧有不少誤區。有些人偏愛全麥面包、麥麩餅干等粗糧制成品,卻不知道并非所有粗糧制成品都健康。有人為求口感好,施以煎炸、加糖以及反復加工,導致粗糧“不粗”。有人以為吃粗糧越多越好,結果讓自己營養不良。

  營養專家指出,吃粗糧有講究。粗糧不宜頓頓吃,最佳進餐時間是在中午!按旨Z細作”巧搭配,可以改善口感,但要避免過度加工,挑選粗糧制成品時還要特別注意配料,全家老小同吃粗糧,則要按需定量,切勿“一碗水端平”。

  粗糧制成品 越酥含油越多

  粗糧是相對我們平時吃的精米白面等細糧而言的,主要是指谷類中的小米、糙米、燕麥、玉米、高粱、大麥、黑米、蕎麥、麥麩等,雜糧指黃豆、綠豆、土豆、山藥、紅薯等。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臨床營養科陳超剛副教授指出,富含膳食纖維的粗糧,相比于精米細面,有利于控制血壓、血糖、血脂、體重,降低心腦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癥的風險,預防神經炎,增強腸道功能,防治便秘。

  近年來,全麥面包、麥麩餅干、紫薯餅干、南瓜面包等粗糧制成品非常暢銷!按旨Z的確健康,但還要看這些粗糧制成品是否有特殊‘加料’,脂肪是否超量!标惓瑒傊赋,作為高纖維食品,如果還能口感出眾、粗而不糙,無非是用大量油脂起到“潤滑”作用。由于飽和脂肪軟化纖維改善口感的作用更加出色,所以廠家通常都會使用含大量飽和脂肪的氫化植物油或黃油、豬油、牛油等動物油,使高纖維食品的口感“發酥”。

  陳超剛說,越是口感酥的餅干就意味著含有越多的油脂,特別是高飽和脂肪。他推薦,在挑選粗糧制成品時要細看配料表,看是否添加了氫化植物油、精煉植物油、起酥油、植物奶油、人造奶油等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油脂,或者棕櫚油、椰子油等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這些油脂的存在嚴重降低了該食品的營養價值。

  中年人應多吃 老幼別貪嘴

  “吃粗糧講究‘按需定量’。不同人群對粗糧的需要量是有差別的!标惓瑒傊赋,中年人尤其是有“三高”、便秘等癥狀者,長期坐辦公室者、接觸電腦較多族、應酬飯較多的人,可適量增加粗糧攝入。

  胃腸功能較差的60歲以上人群,及消化功能不健全的兒童應少吃粗糧,并且做到粗糧細吃。消瘦、營養不良、免疫力差者、缺鈣、鐵等元素的人群,生長發育期青少年 、孕婦、產婦、運動員、體力勞動者,由于需要營養素較多,為免粗糧干擾營養吸收,則不宜多吃。

  陳超剛說,黃豆營養豐富,骨質疏松、處于更年期的中老年可以多吃,但有腎功能損害的患者則要少吃;加心c胃和消化道疾病的病人,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食粗糧。一般而言,慢性胰腺炎、慢性胃腸炎的病人要少吃粗糧;加形、腸潰瘍,急性胃腸炎、急性腹部疼痛、嚴重肝臟疾病的病人,食物要求細軟,應避免吃粗糧。

  功能性消化功能不良的人吃粗糧要講究。一是不宜空腹吃粗糧,應在吃粗糧前先吃一些軟的、精細的食物。二是可以選擇一些經過加工的粗糧面食,如玉米面、小米面、蕎麥面等,而不要吃未經加工的粗糧,如玉米等。同時,最好將玉米面、蕎麥面等各種谷物混合在一起蒸成發糕后再食用,這樣既營養全面,也容易消化。三是為便于消化,每餐只吃七八分飽,感覺餓了可以吃點零食。

  晚餐宜“粗糧細作”

  粗糧不是吃得越多越好。陳超剛指出,如果纖維素攝入過多,不僅影響消化,還會影響某些營養物質的吸收,甚至導致營養不良。纖維素還具有干擾藥物吸收的作用。它可以降低某些降血脂藥和抗精神病藥的藥效。按照中國營養學會建議,在全天250~400克主食中,粗雜糧占50~100克,但因人而異,每日能量攝入越高者,需要纖維素更多,可建議多攝入粗糧。

  正常人吃粗糧以每天一次為宜,高血壓、高血脂以及高血糖人群則可以安排一天兩次。吃粗糧的最佳時機是在中午,人體的消化功能較好,可以進餐一些不易消化的粗糧,如蕓豆、蠶豆等整粒的豆子以及紅薯、玉米。有些人習慣早餐喝粗糧粥,但要注意適量。例如在米粥里適量加點燕麥、糙米、薏米等,也可以在磨豆漿時多加幾種豆子,如紅豆、綠豆、黑豆等。

  陳超剛建議,需要控制體重和血脂的人,食用粗糧最好安排在晚餐。晚餐宜吃不脹氣、促睡眠的粗糧,同時“粗糧細作”,通過搭配兼顧改善口感,便于消化。建議晚餐可以喝碗小米粥,或者吃大米小米做成的“二米飯”,因為小米有利濕健脾、鎮靜安眠的功效。

  相關鏈接

  吃堅果降低死亡風險

  美國研究人員近日說,與不吃堅果者相比,每天都吃堅果的人死亡風險會降低20%左右。

  這項研究發現,也許是因為堅果中含有對健康有利的不飽和脂肪酸,經常吃堅果的人要比不吃的人苗條,這或許有助消除多吃堅果會導致肥胖的擔憂。

  研究第一作者、哈佛大學醫學院講師鮑英說,與不吃堅果的人群相比,每周吃堅果7次以上的人群死亡率低于20%,每周吃5到6次的低于15%,每周吃2到4次的低于13%,每周吃一次的低于11%,每周吃不到一次的低于7%。每周吃堅果5次以上的人群心臟病死亡率低于29%,而癌癥死亡率低于11%。文/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王海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038962.html

相關閱讀:蔥根能通乳
如何喝水有利寶寶健康
營養師教媽媽們把剩粽子變成美食
幼兒冬季飲食護理
寶寶九月防秋燥的理想菜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