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一過,吃涮羊肉、肥;疱伒娜司投嗔似饋,在爸爸媽媽的鼓勵下,寶寶也大口吃肉。飯桌上雞鴨魚肉日益增多,為的是給寶寶惡補“蛋白質”和“脂肪”。像這種不看天氣、不分體質,一律采取“貼秋膘”來惡補的辦法,可能會違背你的初衷,對寶寶的健康并沒有好處。
秋季高溫飲食喜清淡
9月以后出現高溫天氣并非罕見,因此寶寶的飲食仍應以清淡為主。其實,口味清淡,合理搭配飲食,寶寶不會缺少蛋白質,也不會缺少脂肪。給寶寶吃清蒸魚、蒸蛋羹、水煮蠶豆、番茄燴豆腐、酸奶等等,既清淡又富含蛋白質和適量的脂肪。
例如:3歲的寶寶每日需要45克蛋白質,一天的食譜可以這樣安排。
食物蛋白質(g)
200毫升牛奶6
1個雞蛋8
50克豆腐6
50克魚10
優質蛋白質30
150克大米飯14
200克蔬菜2
總共46克
按以上食譜計算,寶寶每日可獲得46克蛋白質,其中優質蛋白質占65%。無論質和量,蛋白質都足夠。只要寶寶每天能喝點奶(包括酸奶)、吃點豆制品,再變著花樣地吃點魚、禽、肉、蛋,就不會缺少蛋白質,根本不需要“惡補!
“燥”主秋令
秋天的氣候以“燥”為主,寶寶容易發生流鼻血、口干、長口瘡、便干等癥狀。從中醫食療的角度,應多吃一些具有滋陰養血、清燥潤肺的食物,如黑芝麻粥、雪梨粥等,忌食“辛”、“溫”性味的食物,如辣椒、蔥、蒜、韭菜、羊肉、鱔魚、桂圓等。應常吃“甘”、“寒”性味的水果,如獼猴桃、菠蘿、柚子、西瓜、荸薺、梨、藕等。
如果盲目“貼秋膘”,像羊肉等大量入肚,寶寶光吃肉就飽了,不用吃其他的食物,而且還容易便秘。便秘—上火—發燒,這就是“貼秋膘”給寶寶譜寫的三部曲。
秋補重在補鈣
“貼秋膘”似乎成了一種飲食時尚,但對生長發育中的寶寶來說,秋補重在補鈣。
苦夏,寶寶不僅食欲差,鈣攝入少,而且出汗多,鈣丟失得也多。所以,“秋涼把鈣加”,像牛奶、大豆、小魚、小蝦、花生醬、芝麻醬、綠葉蔬菜,都是補鈣的高手,不妨給寶寶多吃點。
補鈣食譜:小酥魚把小魚收拾干凈。鍋底鋪一層白菜,魚肚朝上碼在菜葉上,再鋪上蔥段、姜片,把作料(醬油、醋、料酒、油、鹽、糖、湯適量)倒入鍋內,煮開后改溫火,直到魚酥為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468675.html
相關閱讀:營養師教媽媽們把剩粽子變成美食
如何喝水有利寶寶健康
幼兒冬季飲食護理
蔥根能通乳
寶寶九月防秋燥的理想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