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鈴木大拙先生的《禪究竟是什么》一書中,寫著這樣一段話:“具有經驗是人類的特色,那是因為人類具有記憶。這記憶無疑是一件大事,人對各種事物的思索、想起,都是由于記憶。可以說記憶是基礎,在此之上才會有經驗。有了經驗的人才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記憶是如此重要。在幼兒期通過反復訓練去培養記憶的能力,對基礎能力的養成,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過去人們讓孩子朗讀難懂的四書五經,孩子們盡管不明其意,卻也被要求死記硬背,這樣到長大成人后,都不會忘記。這是從年長的人們那兒常聽的話,可知過去他們便已知道記憶力的重要性了。
朗讀《論語》,不僅培養了記憶力,還讓孩子感受老師的人格,領會到四書五經的教誨。
記憶力的養成,愈早進行愈有效果,到長大成人就很難達到這種效果了。如果從幼時起,父母和老師就著眼于培養孩子的記憶力,孩子大概一生都會擁有出色的記憶力吧。并且蒙受著記憶力的恩惠,不管是學習上,還是對個人的一生,都會得到強大的力量,起很大的作用。
孩子記事之快,是眾所周知的。因此我極力推薦在這時期有計劃地進行指導,從而將這個能力培養為記憶力。孩子本來無優劣之分,在學校取得好成績的孩子,是因為記憶力比一般人好,所謂“劣等生”,則僅是因為記憶力未被培養出來罷了。
幼兒園進行著許多培養學齡前兒童將來所須的基礎能力教育,其中之一就是記憶力的訓練。
記憶能力,憑借每天的訓練,習得的速度增快了,而且持續時間也增長了,馬上會記住,而記住了就不會忘。我們就是用這樣的方法培養孩子們的記憶能力。
我們可以用優美的詩,或者像童話那種比較長的故事來訓練記憶力。用連環圖畫的形式,讓他們去記憶故事,有四五回好像也可以完全記住了。至于在家里該怎么做才好?圖畫書也好,童謠也好,簡短的故事也可以,從最短的讀起,讓他反復讀5遍,第二天也反復幾遍,并且加上一項新的內容,仍采用相同的方法來訓練他。第三天把前兩次教的內容一齊復習,并且再加上一項新內容。以此類推,不做省略,把教的東西加在一起進行訓練,才是才能教育的方法。
若碰上較長的故事,可以把故事按照孩子可以接受的長度,分為若干段來進行,最后再全部貫通,令其朗讀,漸漸讓他完整地將故事背誦下來。這樣下去,能力就會逐漸培養起來,記憶的速度也會逐漸加快。如果持續兩三年的話,大概就會養成過目不忘的能力。
在教小提琴時可采用同樣的方法。當然在此之外,要加上小提琴技巧的訓練。但從一開始就不看樂譜而進行背譜演奏的練習,也可以養成記憶力。讓他記住最初的曲子,在訓練他完美演奏出來的同時,教他第二首樂曲;兩首曲子一起進行訓練,以此來提高他的實力,然后再加一曲,用這樣的方法訓練孩子,必不會忘記學過的東西,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完整地演奏出曲子來。
培養記憶力的同時,其實也培養了孩子的注意力。他們上學后在學習方面,可以發揮出很大的力量。我們發現,幼兒園的孩子和受到才能教育的孩子,之所以在學校取得優秀成績的原因之一,就是擁有良好的記憶力和注意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huyili/778.html
相關閱讀:如何培養寶寶的注意力
五個方法練習你的注意力
如何測試你眼睛注意力是否集中
《10倍學習法》中的集中注意力
介紹幾個對記憶力保持或提高的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