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腳踩扁了紫羅蘭,但它卻把芳香留在了那只腳下,這就是寬容。
——馬克·吐溫
寬容是兩顆心之間的橋梁,它可以使天塹變通途;
寬容是敵對的兩地間的一聲問候,它可以使干戈化為玉帛;
寬容是瀚海闌干中的一泓清泉,它可以使沙漠變為綠洲。
古今中外寬容的事例不勝枚舉,他們用一顆寬容的心友善了別人,也成就了自己,為世界史平添了一抹綠色,增彩了一份輝煌。
相傳楚莊王有一次宴請群臣,請嬪妃助興,一武將因醉酒扯了嬪妃的衣裙,本應淪為階下囚,但楚莊王用一顆寬容的心赦免了他,從此這位武將感激在心,馳騁疆場,殺敵無數,為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試想一下,如果當時楚莊王沒有寬恕他,結果會怎么樣呢?也許會人心惶惶,造成君臣疏遠,也許這個國家會因此而滅亡。如果真是這樣,楚國又怎么會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呢?這也為成為后來的戰國七雄之一奠定了基礎。
孔子的學生子貢曾問孔子:“,有沒有一個字,可以作為終身奉行的原則呢?”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寬容?鬃雍髞碛譃檫@個“恕”字補充了兩句釋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高中作文。
先賢的話引人深思,但西方偉人們博大的胸懷也同樣令人敬畏。
“當我們以寬容的心態化敵為友時,不正好消滅了自己的敵人嗎?”美國總統林肯的話道出了寬容的真諦,成為了寬容最好的詮釋。林肯總統為什么能得到人民的尊敬和愛戴?因為他有一顆寬容的心,一份從容的心態。
《圣經》中記載耶穌曾說過一句話:“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 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基督教突破“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猶太教律法,也是一種寬容。
寬容,因寬而容。正是有了寬容,才會出現“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壯觀,也才會出現“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堅韌。
寬容是冬日里的寒衣,讓人感受到濃濃暖意;
寬容是夏日中的綠蔭,讓人感受到絲絲清涼;
寬容是枯葉上的甘露,讓人感受到股股。
很欣賞一句話:“把別人對你的傷害寫在沙地上,潮起潮落間便了無痕跡,把別人對你的關愛刻在石頭上,任憑風吹雨打也永不消退。寬容的,有時,你會發自內心的感嘆這個世界的。”
西方有一句諺語: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寬容。中國也有一句諺語: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一個以寬容的生活生活的人,他的生活必然!
寬容是做人的一種境界,是一個有道德的人的基本準則。在中華文明的熏陶下,潛移默化中,我們心中已灑下寬容的種子。秉承寬容的原則,也許有一天驀然回首,才發現,其實如影隨形!
心有寬容,詩意人生!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41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