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驅動型作文解讀
一、起源
教育部考試中心張開老師的一篇文章《注重題型設計、強化教育功能??2019年高考作文的特點及相關問題的解讀》
二、定義
任務驅動型作文就是在材料引發考生思考、激發寫作欲望的基礎上,通過增加任務型指令,著力發揮試題引導寫作的功能,增強寫作的針對性,使考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辨析關鍵概念,在多維度的比較中說理論證。
任務驅動型作文就是在材料作文的基礎上,下達一個指令性任務,讓考生更好地圍繞材料的內容及含意,選擇最好的角度,明確的要求來寫作文。
(一)任務驅動型作文依然是材料作文。
(二)增加了任務驅動的指令。
(三)明確要寫作的任務。
作文類型進行了如下劃分:從呈現形式上看,高考作文經常采用有標題作文、話題作文和材料作文三種基本題型;從能力劃分角度看,作文題型可分為闡釋型作文和任務驅動型作文。標題作文和話題作文都是闡釋型作文的代表。
三、特點
試題往往是給學生創作出一個情境,出現對立性的問題,讓考生通過寫作,提出解決處理問題的想法和方案。
與以往傳統作文不同的是,任務型寫作具有一定的封閉性。
寫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確、單一。
“最好角度”是什么?往往見仁見智,致使閱卷者也可能有不同的意見,指令性任務,就為閱卷樹立了一個標準,避免閱卷的隨意性。
精選材料內容,從熟悉的題材或社會熱點問題切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領考生關注社會生活,思考個人成長方向,努力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也是我們的初衷之一。做這種作文題,無非是要細讀材料、細讀題目的要求,完成其指令、任務。
這種作文通常叫“敘事體新材料任務驅動”。這個提法有三個關鍵詞,“敘事體”、“新材料”、“任務驅動”,我們在評判一個作文題目是否與當今全國卷精神合拍時,應該從這三個關鍵詞入手。
“敘事體”,這是相對于以往的一些以名言名句、詩詞漫畫等而言的作文材料呈現形式,基本就是描敘當前社會上存在的熱點人事。
“新材料”強調的是五性(可寫性、選擇性、導向性、探究性、防套性)和五特征(事件有過程、有發展、有多方人員參與、有爭議性、十八九歲青年學生有表達欲望),這是作文題材料內容的要求。
“任務驅動”,這不是全新的要素,每次作文都會有任務要求,只不過我們要以2019全國卷為參考,去強化對“任務驅動”的研究與落實。
最后,“敘事體新材料任務驅動型”作文題,要符合“一點四面”(立德樹人、依法治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創新能力)的總原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uowen/xiezuo/1187253.html
相關閱讀:材料審題立意的兩種做法
寫應該避免的幾個問題
描寫人物外貌的指導課
善用佳句出美文
少教多學之以讀促寫式作文教學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