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作文教學要引導學生挖掘童年的富礦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作文寫作指導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作者:李福忠

第15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近日頒獎,斬獲“年度小說家”和“年度最具潛力新人”的是兩個80后作家:張悅然、雙雪濤。在頒獎典禮次日,張悅然和雙雪濤就“童年與文學”展開對談——主題是兩人很快拍板的,他們深信,童年是寫作者的巨大寶藏和重要源頭。

童年是詩,童年是畫,童年蘊藏著人生無盡的寶藏,童年飽含著人生無窮的樂趣,童年應該是寫作者怎么掘也掘不盡的富礦。然而,當下很多小學生一提寫作文就頭疼,總覺得沒什么可寫的,就是強“擠”出來,文中也無“我”對童年生活的真實體驗,看不到“我”童年的影子。很多是素材是直接從《優秀作文選》《作文大觀》之類的書籍中“拿來”的。

學生寫不好作文,當然跟他們負擔過重、活動范圍狹小、生活學習內容單調、童年生活無趣無味有直接的關系。但這還不是最主要的因素,主要原因是教師指導寫作走捷徑,違背寫作規律,作文教學走入了誤區。

多年來,作文教學一直是很多教師最棘手的問題,有些教師不是知難而上,探索一些實實在在的方法,而是投機取巧,劍走偏鋒,每次考試前向學生傳授寫應考作文的“高招”:寫作文時頭腦靈活一些,考卷上的作文題目猛一看好像很生,其實,平時在作文書看到的作文完全能套在新題目上。舉個例子,作文書上有一篇題目為《我受委屈的一件事》的篇目,文章內容是這樣的:暑假的一天,爸爸媽媽出門了,讓他和妹妹看家,妹妹把冰箱里準備第二天待客的雞大腿給吃了,可爸爸媽媽回來時,妹妹卻“惡人先告狀”,說是他吃的。他剛想分辯,媽媽就打了他一巴掌。他哭著說出真相時,媽媽不但不信,還說他在編瞎話。他怕挨打,不敢分辯了,趴在床上哭了起來。這篇作文的材料不僅能用在以“委屈”為話題的作文題里,其他很多作文題目也都能用,如《難忘的一件事》《發生在家里的一件事》《媽媽,我想對你說》《暑假中的一件事》《那次,我流淚了》等作文題目。

教師類似這樣的以不變應萬變的“高招”,有時確實能提高考試分數,因為學生套寫的作文都是優秀的范文,這些范文立意不可謂不高,選材不可謂不新,語言不可謂不生動流暢。盡管這樣,對于這樣的作文教學我還是不敢恭維。我在教學中有這樣的體會,只要平時扎扎實實地指導學生學習寫作,考試時在課標范圍內出任何作文題目學生都能做,而且有些同學比平時寫得還好。因為在考試的環境中,學生思維異常活躍,精神特別專注。如果題目新穎,貼近學生生活,能激發起學生的寫作欲望,有些學生還能超水平發揮。而一旦教師引導學生寫考場作文,反而限制學生思維,他們一接觸到作文題目,不是從記憶的倉庫去篩選新鮮的材料,而是想著自己曾在書上看到過什么文章,哪篇文章能改頭換面地偽裝一番,套到考試的題目中。

這樣引導學生寫作會把他們引入歧途,以后再訓練學生寫作文,有些學生也會根本不把自己思維的觸角伸到生活中去,而是一門心思地“引進”書上的范文。如此寫下去,學生養成了懶惰的毛病,寫作思路不會開闊,而且越寫下去,越覺得沒什么可寫,寫不出一點兒屬于自己的東西。

怎么改變這個現狀呢?一方面要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豐富學生的生活,把童年還給孩子。另一方面要摒棄錯誤的作文教學觀,扎扎實實對孩子進行讀寫訓練,倡導“我手寫我心”“我手寫我口”。

每一個孩子的童年,在人生的長河中都應該是濃墨重彩的一筆,不要讓孩子置身在自己的童年世界里,卻不會用心去感受、用筆去挖掘,總是仰望別人的童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uowen/xiezuo/1227829.html

相關閱讀:善用佳句出美文
描寫人物外貌的指導課
材料審題立意的兩種做法
少教多學之以讀促寫式作文教學探討
寫應該避免的幾個問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