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議論文的寫作方法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作文寫作指導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議論文的三要素:

1、論點:是一篇文章的靈魂、統帥,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個中心論點,一般可以有分論點。

論點應該鮮明、準確、概括,絕不可模棱兩可,讓人捉摸不定。論點的位置一般有四個:

①文題 如《改造我們的學習》《反對黨八股》

②開篇 如《改造我們的學習》

③文章中間 如《拿來主義》《論積貯疏》

④結尾 如《過秦論》“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2、論據 用來證明論點的材料,有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兩種。事實論據用事實來說話,而理論論據靠經典性取勝。論據必須圍繞中心論點,這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選用的事例與論點若不能保持一致,勢必削弱說服力量。像1999年高考作文題《假如記憶可以移植》,若寫議論文,就必須要弄清“記憶”與“記憶力”的區別,有的考生所舉的事例就明顯犯了論據與論點游離的錯誤,舉了郭沫若倒背《紅樓夢》的事例,使說服力大打折扣。

  選用事實論據還要注意幾點:

①論據必須具有典型性。

  典型就是指論據要具有代表性。

②論據必須具有新穎性。不少學生的議論文寫作離不開一些陳舊的事例,像一寫失敗與成功的關系,似乎就離不開愛迪生發明燈泡,一寫逆境成才就非寫張海迪不可,類似的內容不是說不可以用,而是說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誰的作文與眾不同呢?

③論據的表述要精練、簡要,與記敘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與論點相關的內容即可。

3、論證:是議論文寫作的重要一環,它包含的內容也較多。

①論證的基本類型:立論、駁論。立論從正面論述,駁論從反面論述。我們寫議論文一般以立論為主。

②論證的基本結構層次:三段論式的結構。

  提出問題(是什么)→分析問題(為什么)→解決問題(怎么辦)
也即:   引論       本論       結論

  常見的論證結構:

a、總分總式結構 b、對照式結構 c、層進式結構 d、并列式結構

  一篇文章中段與段之間,句與句之間靈活地運用多種論證結構層次會使議論文更具活動性。

③常用的論證方法:

a、例證法,用典型事例作論據來證明論點。

《簡筆與繁筆》:舉洋洋灑灑百萬言的《水滸傳》中“武松打虎”片斷,景陽崗的山神廟,一個“破落”使境界荒蕪之景全出。這里兩個字對百萬言,可謂用簡到了極點。同樣作品里作者寫繁筆的好處時,卻又舉了短篇小說《社戲》中的例子,也不得不說是極為典型。


  運用例證法要注意對事例敘述的方法。注意并列的幾個事例的順序,還要注意安排的詳略,大家熟知的材料要略寫,不熟知的要詳寫。

b、喻證法,增強了作品論證的形象性。

  運用喻證法要注意本體、喻體的相似性。魯迅的《拿來主義》中把文化遺產喻為一所大宅子,列舉一個青年對待大宅子的態度來表達作者對文化遺產采取“拿來主義”的態度,形象、生動,給人們以很深的印象。

c、對比論證:這種方法可以增強論證的鮮明性,使讀者清楚作者贊成什么,反對什么。

  今年高考一則優秀作文題為《四幕劇》,其中的第二幕劇寫了這樣一個內容:

  背景:一個小餐館中,一張桌子,面對面坐著兩個人,他們面前的盤子里各有半個甜面圈。

  A:唉!天哪!只剩下半個甜面圈。(A一臉的無奈)

  B:上帝!真是太好了,還有半個甜面圈。(B一臉快樂狀)

  文章中寫的這段話對比鮮明,對待生活的悲觀和樂觀躍然紙上,正如該文作者說:樂觀的人在被玫瑰刺傷后仍會說多美的花,悲觀的人在看到刺時就會說多糟啊。我選擇玫瑰的美,因此我選擇前者。

d、引證法,除引用名人名言以外,我建議同學們應該多積累一些古典詩詞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強論證的力量,另一方面,它還可以豐富文章的內容,增強議論文的文學性。

  近兩年高考沒有考查名句,全給高中生造成一種誤解,不考就不積累是不對的。

  浙江一考生在2000年作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人與人如此的不同。信手翻著宋人話本《碾玉觀音》,不由得這樣想。話本的開頭是這樣的疑問,“春已歸去,不知哪搭是春住處?”秦觀說:春是到江南去了,“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往。“蘇小妹說,春是被帶走了。”燕子銜將春色去,沙窗幾陣黃梅雨”。還有蘇軾說、秦觀說……(《—花—世界》)

  我只是選取了該文的一個部分,議論文中部分名句或古典詩詞曲的引用的效果就不用再說了罷。

  論證方法還有引申論證、因果論證,我們也不再細說了。

二、議論文邏輯性的具體體現。

  寫議論文必須注意邏輯性,段落與段落之間要有非常清楚的邏輯關系,一方面要依靠語句表達出邏輯性,另一方面要借助起過渡性作用的語句突出邏輯關系。

  一個語段的內部之間也需要有嚴謹的邏輯關系。

  嚴密的邏輯關系必須反映出作者的行文思路。

  注意議論文中的“但”“但是”等轉折連詞的作用,俗語有“‘但’字后面有文章”的說法,它的后面有突出、強調的作用,標明了文段或文章的中心,使文章的論點更醒目、更突出。

  注意要善于運用“固然”“誠然”等詞語,一個短短的600—700字的議論文,有時很難全面地表述清楚,為了使論證更加全面,更加有針對性,同學們要善于使用這樣詞語開頭的語句表達。以前的高考曾經考過“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的辯論段,這樣的文章就極容易失之片面。寫作時,選其中的任一題目都要注意“補全”。比如,若選寫“近墨者未必黑”,主體論述這一觀點以后,在收尾的時候,就應該以這樣的結尾段收束:誠然,我們主張近墨者未必黑,但也并不否認近墨者黑的觀點,我們只是說一個人如果具備了自我控制能力,我們就有“近墨不黑”的條件。

三、議論文寫作更需要哲理的思考。

  高中階段是一個人思想漸趨成熟的階段,人生觀、世界觀漸漸走向成熟,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也在不斷走向成熟。正如此,高考才十分注重對考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在1998年以前,高考作文始終圍繞著哲理的深層次思考來命題,像《樹木·森林·氣候》就明顯涉及了普遍聯系的觀點,《“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考查了內因與外因的關系,《玫瑰園》考了全面性的觀點,等等。

  高中生不愛學政治,是很常見的現象,這很不合適。政治課上有許多哲理及原理會為我們寫作所用,它會起到豐富文章內容,深化文章思想的作用,同學們應該善于用一些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現實中的一些問題。

四、材料議論文的寫作。

  高考中,常見的議論文寫作是材料議論文,很少有命題作文的考查。材料作文以現實針對性強,不易猜題、押題等優點深得命題教師青睞。

  材料議論文的寫作審題是關鍵。近幾年的高考并不在立意上給考生造成太多的障礙,但是立意除了準以外,還有一個新穎的問題,“言他人所未言,寫他人所未寫”才是寫作得以出新的關鍵。

  材料式議論文的寫作要充分利用好所給的材料,首先我們要讀懂材料,然后我們以此為基礎,根據寫作要求去構思為文。

1、材料式議論文的立意:

①多對象定向法

  該種方法主要適用于“自選角度”要求的寫作題。寫作時我們要從閱讀中選取涉及到的各個對象,為文章寫作確定一個最佳角度,“最佳”包含該角度有內容可寫,選題新穎深刻等方面的內涵。

  示例:

  有這樣一則材料:薛譚學謳于秦青,未盡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譚乃謝求返,終身不敢言歸。(《孫子·湯問》)

a、選對象:薛譚、秦青

b、選角度:

  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
    。ú粌H會教歌,也會教做人;講究教育方法,善于誘導。)

c、延伸立意:見上面括號內

  完成了上面的幾個分析以后,同學就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寫作了。

②求同思維法。

  這種方法往往適用于多則材料或一個含有相同因素的單則材料。

  示例:閱讀下面材料,歸納出共同點,寫一則600字左右的議論文。

 。1)有人問球王貝利最喜歡的進球是哪一個,“是下一個。”他這樣回答。

 。2)有人問著名導演謝晉最喜歡的一部電影是哪一個,他答“下一個”。

  分析:兩則材料涉及到的都是名人,成就了一番自己的事業,但他們共同的是永遠有追求,沒有功成身退。這是這兩則材料的共同點,圍繞這一話題,我們就可以擬定一個議論的中心:人生,永無止境的奮斗舞臺。(‘97年的高考作文與此相同)

③求異思維法。

  適用于多則材料。應透過尋找材料間的不同點確定議論中心。同樣的材料,如果我們再另外加一條,恐怕就不能像②所說的那樣立意了。

 。1)(2)同上

 。3)期中考試剛剛考完,小明面對自己的成績,淡然地說,“看下一次。”

  分析:這三個材料,前兩個有共同點,第三則材料就沒有這樣的相同點了,相反,文中的“淡然”一詞,明顯標示出小明對待成績的態度,一種無所謂的姿態就展現在我們面前了。確立中心論點時,就應瞄準三則材料的不同點,結合起來,我們應該得出“要立足現實,正確對待成績”的結論。

④關鍵詞法

  有人說:“你對生活笑,生活也會對你笑。”對此,你如何理解?請你以此為話題寫一則議論文。

  分析:該句中有兩個詞語“也”、“笑”很關鍵,“也”標明“你”與“生活”之間關系的互動性,“笑”實際上富有隱含意義,含有樂觀的意味在里面。明白了這個內涵,我們就可以確定寫作的方向了。寫作的角度確定有時還要依題干的要求來定,有時作文題要求只依據所給材料的中心擬題寫作,這就要求考生必須選準寫作的中心了。

2、材料或議論文的行文

  該種作文在要求上一般有兩個傾向,一個是要求從材料中概括出觀點,一個是要求以材料為話題,引出相關論點。兩者在寫作時對材料的處理不同,前者要圍繞材料展開議論,后者可以脫開材料,只是以其為話題就可以了。

①前種類型的寫作一般有這樣的思路:

a、概述與中心論點相關的材料內容,力保所用內容與中心論點緊密相關,語言精煉。

b、提出中心論點或提出議論的范圍。

c、回評材料或引述事實,理論論據證明論點;卦u就是根據概述的材料對材料進行分析,明確如何得出這個觀點或為什么會得出某個觀點。引述論證就是對論點進行事實或理論的證明。

d、聯系現實,展示寫作此文的現實針對性,提出解決某一問題的方法策略,使寫作的目的性,針對性突現出來。

e、收束全文,重提材料。

  課文中有許多優秀的課文可以作為寫作材料或議論的范例。我們舉《恰到好處》這一例說明一下。

  文章共4個自然段,段與段間的關系非常明了。

 

第1段作者引述了《登徒子好色賦》對東家之子美的描寫,使文章形象而生動。同時,段末點明了“恰到好處”這一觀點。

  第2段提出論點:我們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恰到好處”。同時,作者列舉了京劇演員、優秀歌手、工人煉鋼、做政治工作等四個方面的事例,加深讀者對“恰到好處”的具體認識,語言精煉,短短4行字,列舉了四個方面的事例。段末又引出了下一段的內容,起到了過渡作用。

  第3段重點論述“過”的危害,列舉睡覺過多、勞動過累,重視健康過頭等三個方面的生活現象,論述凡事做過了頭就不好的問題。文中還引用了列寧的話給以強化,加強論證的說服力量。

  第4段駁斥有些人認為的“中庸之道”思想,明確怎樣才能做到“恰到好處”,提出了實事求是的客觀標準。

五、議論文寫作要關注自我、關注人生、關注社會

  我們簡單回顧一下近3年的駁題:

1998年:《戰勝挫折》——文體不定,要求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親身感受為一篇文章,該題直揭考生的內心世界,便于考生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品來,文體的放開,使考生有利于發揮自己的寫作優勢。關心自我,關注自我的社會價值,為自己的人生選取一個健康正確的走向是高考要考生做出正確回答的。這類的寫作考查更利于考試中同學們的正常發揮,因此,此種類型題應該引起同學們的注意,在實際生活、學習中,要經常運用學習過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增強自己明辨事非的能力,培養自己洞察社會的敏銳感知的能力。

1999:《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文體不定。要求考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使學生的對未來科學發展的前景有一定的預知能力,這對我們平時的寫作練習應該是一個正確的引導。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強是今年高考的鮮明特色。從高考作文的實際情況看,一部分考生的寫作思路放不開,內容貧乏,明顯反映了一些考生閱讀面過窄的問題。素質教育對高中學生的一個最大影響就是引導學生要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面。今年的《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火了《科幻世界》這本雜志,但這只是一個個別現象,從實質上反映了現代高考對考生的綜合要求。

2000年:《答案(標準)不是惟一的》——文體放得更開,甚至刪除了以前一直要求的“除詩歌外”?疾閯撛炷芰Φ奶攸c特別突出,從內容到形式都可由學生去把握。從學生及教師的反映看,很貼近學生的求學實際,既可有現象為基礎的寫作,也可有超現實的寫作。寫作的內容考生很熟悉,如果能夠接觸到一些有益的期刊報紙會對寫作成功有很大的提示作用!吨袊嗄陥蟆放e辦的“鼎新杯” 作文大賽“哪條小魚在乎”征文中有相當一部分作品對今年的寫作有提示作用!蹲x者》中也有一篇文章談到了答案不是惟一的問題,它的內容大致是這樣的:

  一個教授考一批學生,每人給發了一個氣壓表,要求用其得出一座大廈的高度。

  同學們紛紛出去了,不一會兒回來了,教授問:“你們用什么辦法得出了大廈的高度啊?”

  “根據樓頂與樓底的氣壓差計算出來。”

  “把氣壓表做成單擺,計算出擺幅,然后再計算高度。”

  “把氣壓表用繩子拴上,從樓頂放到樓下,然后量一下繩子的長度。”

  “我的方法很簡單,我到物業管理員那兒,請他告訴我這座樓的高度,氣壓表作為禮物送給了他。”

  答案還有,但這也足見其豐富多彩的一面了。

  經常讀一些報刊雜志無疑會對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大有裨益。

  由這幾年的作文考查看,我們會發現,寫作題對考生認識自我、認識人生、認識社會有相當的關注,我們也要經常去思考一些熱點問題,像2000年春季高考“跨入新千年的聯想”,上海高考題“對世博會主題的建議”等都引導考生要在平時積累些什么知識。此外,像環保問題,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協作問題,社會的未來發展問題都很可能成為寫作的命題材料。人類對基因的研究已經取得了更大突破,但基因成就的獲得是否也會像核的研究成就一樣,在給人類帶來幸福的同時,也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呢?據說,一旦基因的研究獲得進一步的突破,人將會活到1200歲,對此,你又如何看呢?這些,同學們都應該很好地思考一下。

六、議論文語言形象化的處理。

  議論文語言特點是鮮明、準確、概括、生動,但如果在語言上不注意錘煉,不注意運用一些技法來達到形象化的要求,議論文的語言是很難生動的。議論文語言形象化的方法主要采用由抽象化思維向形象化思維轉化的方式。在一篇議論文中,我們如果插入或運用一些形象化的語句是很可以實現形象化要求的。

  主要采用下面幾種方法實現上述要求;說之前,我們體味一下下面三段話的表達效果:

  綠,是什么?朱自清說,是碧玉,是雞蛋清,是少婦的裙幅,是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

  理想,是什么?流沙河說,饑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溫飽;溫飽的年代里,理想是繁榮。他又說,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前行的路。

  詩情,是什么?劉禹錫說,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多美的想象啊!這里,大家運用了豐富的想象,展開了自己的思維,實際上,只要得法,我們也能做到這一點:

1、形象比喻法:

  注意三點(1)比喻的特點,(2)比喻的相似性,(3)不同范圍的事物才可形成比喻。

  1998年高考題中有仿鳥比喻句的試題,實際上這也就是形象比喻的一種仿寫形式:

  所給的語境:書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導我們登上知識的殿堂,書籍如同一把鑰匙,它將幫助我們開啟心靈的智慧之窗。

  仿定的對象為“時間”,這是一個抽象化的概念,我們要賦予它以形象的感受,它可以寫成:

  時間好比一條無形的河流,它無聲地流過每一個人的身旁。時間如同一位公正的法官,它公平地對待每個人的是與非。

  寫“意志”,可以說“意志是一團火,可以永不熄滅,也可以瞬間消失;意志是一條河,可源遠流長,也可以轉瞬干涸。”

  寫“理解”,可以寫成“理解是一條紐帶,將人與人的距離拉近,理解是一座橋梁,讓心與心彼此溝通。”

2、形象闡釋法。

注意:(1)抓特征(2)闡釋語要精當簡要。它主要體現為用形象為例闡明抽象概念的內涵。

  寫“直線”,就可寫成:

  直線的無盡說明它有著執著的追求,直線的挺拔正是它剛正不阿性格的體現,直線的不曲證明它具有寧折不彎的高貴品質。

  贊美直線的挺拔,是因為它性格剛直不阿。一位教授拿著一根筷子告訴他小兒子:“它永遠是直線。”兒子卻不以為然,拿過來用力地彎曲,然而“啪”地一聲,筷子斷了,拿在手里的仍然是直線,這就是剛正不阿的直線。

3、形象例說法。

  與形象闡釋法不同的是,前者抓住景物的特征去解釋抽象的概念,而此法重在通過具體的事例去使一個抽象化的物或概念更加具體,用事實說話是它的突出特點。

  注意:選例要圍繞概念的特征,就好比“論據要圍繞論點選擇一樣”事例后要加上適當的必要的論說。

  寫“寂寞”,就可以寫成:

  他們尋找寂寞,但不意味著意志消沉,姜尚垂釣河邊,一時寂寞卻成就后來的千古功名;諸葛亮“龍臥南陽”,一番寂寞之后,便有了成名八陣圖的得意;再說現代的吧,眾多球迷心目中的喬丹,他也曾把手一揮,離開了他成名的籃球場,兩年的寂寞以后,他又創造了三連冠的輝煌。

4、引言闡釋法。

  引的“言”是那些名人名言,也可以是富含哲理的名詩,名歌,它們往往有警策人心的作用,用在文章中往往使文章富含哲理。

  這里的闡釋語可以在引言前,也可以在引言后,目的是加強說理的形象性和哲理性。

  寫“意志”,可以這樣寫:

  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兩歲時害了場大病,差點兒送了命。病好后,卻成了口吃,在小學讀書時,他因此常受嘲笑。他發誓要徹底改掉口吃毛病。為此他經常一個人進入大山,一會朗讀,一會唱歌,一會叫喊,用這種獨特的方式糾正口吃,他,終于戰勝了口吃。

  頑強的意志力使田中角榮成了日本著名的首相。正如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說的“只有意志才會使我們成功。而意志的來源又在于毫不動搖,并堅決采取為達到成功所需要的手段。”

  為了加深同學們對形象化語言的表達效果及方法的認識,我給大家讀一篇沈陽56中宋傳威同學寫的《說“孤獨”》

說“孤獨”

沈陽五十六中學  宋傳威

  孤獨,如果不是性情怪僻、心理陰暗、思想缺乏健朗,那么往往就是人物卓絕。太美麗的人容易孤獨,因為她難以找到如意的伴侶;太優秀的人容易孤獨,因為他超凡脫俗;胸懷大志的人容易孤獨,因為他缺少知音;身懷絕技的人容易孤獨,因為他沒有敵手。林黛玉是孤獨的,屈原是孤獨的,俞伯牙在失去了鐘子期后只好摔琴謝知音;鷹是孤獨的,考慮是孤獨的,斗牛在失去了對手后是一頭撞在了碾盤上的;詩是孤獨的,哲學是孤獨的,藝術一旦進入了審美的圣殿也必然是拒絕平庸的。

  孤獨是一種境界,是一種美。以孤獨為伴,能夠透視人生。能夠耐于孤獨的人,成長的艱辛苦澀不會使你沉淪;平談的歲月不會成為斷送你人生的急景流年。失敗后的孤獨,能夠讓你重新崛起;成功后的孤獨,更不會讓你在狂熱中迷失自己。

  齊白石說:“畫者,寂寞之道。”愛默生說:“有些聲音是在孤獨時才聽見的,在人群中它們會模糊消隱。”多少關于孤獨的深刻而優美的表述,都具有一種哲理的高度。

  黑格爾二十三歲獲得哲學學位后,不為熱鬧的文壇所動,終于成為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檢點愛因斯坦一生的豐碩成果,幾乎無一不是獨辟蹊徑、冥思苦想的結果。陳子昂千古獨步,才唱出了“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登幽州臺歌》。

  因此,斯·茨威格說,全人類優秀人物的經歷表明:“真正的偉大是孤獨,哪里沒有偉大的性格,哪里就沒有偉大的人物、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功業卓著的男子漢。”可見,孤獨是靈魂的“過濾器”。天才只有在孤獨感中才能成長。

  然而,孤獨畢竟不同于無聊,孤獨是一種深層次的成熟,是一種對理想的刻意追求所產生的良性心態和行為,揭開孤獨的紗簾,你會看到一片澎湃的大海。而無聊,在夕陽的照射下,伴隨 著它的將永遠是那斜長的影子。有些人是孤獨的,但他們并不無聊;有些人是寧肯無聊也不甘于寂寞,那是因為他們的內心深處是空虛的、孤獨的。

  孤獨是一種超脫,它植根于人類因終極關懷而生的憂患意識。因此,它可以使人心理更集中、更熾熱、更自覺地投入和進入超前性的思考,以至于有所發現和創造,喜歡喧囂張揚的人,樂于沉湎在世俗的歡樂里,永遠也無法品嘗到孤獨之美——心靈幸福的高峰體驗,因為歡樂揭示不了最深刻的真理。

  高山是孤獨的,因為它挺拔;大海是孤獨的,因為它沒有影子;黃金是孤獨的,因為它喜歡緘默;冬天是孤獨的,因為它貫于孕育。

  總之,孤獨之中蘊藏著一種力量,如同子彈蘊藏在槍膛里。經受了“情到深處人孤獨”的感慨,“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的寥落,“高處不勝寒”的凄清,便會爆發出驚天動地的力量!

例4、素質教育要求在語文學習方面應該多接觸一些優秀的課外讀物以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在閱讀中更要培養對作品的正確的鑒賞力,從而提高我們自己的閱讀品味,請以你讀過的優秀作品為例,寫一篇評價文章,文題自擬,字數600以上。

  思路:文學評論是議論文的一種。它是閱讀者對作品的內容或形式發表見解,提出看法的評論文章。就一部作品而言,評論可以從內容入手,也可以從表現手法入手。文章的主旨,人物形象,作者對社會、人生、自我的認識等都屬于內容范疇;表現手法包括表達方式、語言運用、修辭手法等表達技巧。一篇短小的評論文章不必從多個角度入手寫作,可以選擇一個或兩個角度為文,這樣能保證觀點集中、鮮明。評論一篇文章往往離不開對內容的準確把握,一切都要從內容入手去展開閱讀者的思路。寫作時要做到敘、析、評的完美統一,這三者實際相當于議論文中的論據、論證和論點。

  例文:我看金庸的“武俠系列”

          孫明偉

  它的趣味吸引著我,它的風韻迷戀著我,它的詩意陶醉著我,它的真情感化著我,它的內涵充實著我......

  金庸武俠的最具神韻之處,恐怕就是它包羅萬象了,將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傳統詩意的一面表達得淋漓盡致。從殘陽夕照的邊塞大漠到荒無人煙的海中孤島,從冰天凍地的雪峰世界到山明水秀的江南水鄉,從幽氤森冷的深山古剎到茹毛飲血的異域邊疆,從精彩的圍棋棋局到絕妙高深的中醫中藥知識,方方面面都被金庸的生花妙筆點綴出了耀眼的光輝,所有這些,無不滲透著博大精深的文化知識,無不閃現著令人神往的古代風情。

  率領軍民死守襄陽城的郭靖讓我領略到了英雄好漢精忠衛國的風采;胸無大志的張無忌讓我明白了優柔寡斷,大事難成;心狠手辣的趙敏的轉化讓我相信了環境造就人的客觀道理。金庸小說的主人公一般都是從童年開始他們的磨難人生的,從主人公成長成熟的歷程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生道路的崎嶇不平的道理。在金庸的頂峰之作《鹿鼎記》(當然是指原著而不是影視。,更是以恢弘的氣勢向讀者展示了康熙年幼登基、擒拿鰲拜、平定三藩、收復臺灣、北拒沙俄等一幅幅真實的歷史畫面,簡直就是康熙皇帝的武功史,該書更是以韋小寶的遭遇向世人展示了官場中的爾虞我詐、勾心斗角和社會上的世態炎涼、人生百態。

  有人說,武打小說中太多的打打殺殺、俠骨柔情、虛幻情境會使學生誤入歧途,學生看了有害無益。我不同意,是否有害決定于學生自身,而不在小說本身。菜刀可以成為兇器,可家家都有;《金瓶梅》被稱為黃書,說明一定有人看過,難道這些研究藝術的大師們都變壞了不成?誠然,學生的自制能力差,可如果不從引導學生增強自制力的教育入手,反而不客觀地錯誤評價,這本身不就表現了教育的失敗嗎?

  金庸小說令人深深地體味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給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中國人以一種落葉歸根的文化歸宿感。”面對一些人對金庸小說的不公正評價,我由衷地抒發對金庸小說的推崇之情,為之鳴不平。為此也不惜把自己推到被批判的位置,理由很簡單:只要我喜歡。

  評析:文中所談是近期文學評論界談論的一個熱門話題。作者并未用偏激的語言以求標新立異,而是抓住金庸小說感染作者的內容方面去談自己的觀點:一個是作者為讀者創設的意境美,一個是作品中融注的愛國、愛民族的思想感情,這是文章的閃光點所在,也是文章的深度所在。作者在表達上也采用了高妙的手法,整體上采用整句的形式使文章表達語式流暢,語氣暢達,顯現了較高的文學修養。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提出了另類觀點,充實了文章的內容,也鮮明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傾向。

  例5、據1999年9月19日報載:為紀念大連建市100周年,大連市修建了世紀倉,將反映20世紀大連市變化的100件物品珍藏其中,留給100年后的大連人開啟。這100件物品中有1999年時的大連市長給2099年的大連市長的親筆信。

  假如在你的學校也修建了一個類似的世紀倉,請你以20世紀末的高中生身份寫一封致21世紀末本校高中生的信。

  [注意]

 。1)內容只要與“20世紀末高中生致21世紀末的本校高中生”有關即符合要求,具體角度和寫法可以多種多樣,比如講述今天的故事,暢談學習的苦衷,介紹興趣愛好,發表人生見解,探討百年間各方面的異同,預測百年后的發展狀況,等等。

 。2)題目自擬,也可以直接以“致......的一封信”為題。

 。3)不少于700字。

例文:

    你們擁有的地球圓嗎

             孫明偉

21世紀的校友:

  你們好!

  我是一百年前在本校讀書的一名普通的高中生,我懷著無比激動和無比興奮的心情在世紀之交向你放飛這只世紀鴻雁。

  我們只能預測和暢想百年之后的未來,你們也應該了解一下百年之前的歷史。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科學技術已經發展得飛快如奔,你的科技自然勝過百年之前千萬倍,但我們所處的時代的一系列世界問題,你們解決了嗎?

  人類的工業革命把一堆堆的金山擺在了人們眼前,但也帶來了人類的不幸:九曲黃河再也沒有了“涇渭分明”;亞馬遜平原上的熱帶雨林只能稱作地球的半支肺葉。在這個星球上只能到海拔幾千米的青藏高原去呼吸新鮮空氣,每天都有上百乃至有上千種生命永遠地離我們而去,生命之泉也進入了半干涸的“風漠時代”。不知道百年之后,你們那里的天,藍嗎?山,綠嗎?水,清嗎?

  不知是誰讓和平的鳥兒折斷了翅膀,我們的時代有時好像無公理可言。中國的駐南斯拉夫使館竟然被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了;加勒比海中的島國——古巴一直在“世界憲兵”的航母監管下與世隔絕;被稱為人類精英的猶太人依然大部分顛沛流離無處安身;非洲的難民依然空著肚子乞求上帝的恩賜;......面對這些不公與不平,太陽哭了,躲在山后,無能為力。不知道百年之后,你們那里的太陽,紅嗎?月亮,潔嗎?地球,圓嗎?

  但愿百年之后,在高速發展的經濟的另一面,會有與之相和諧的公理與公德在。我們的時代有一首歌:“但愿人間,沒有傷痕;但愿平安,一程又一程;但愿世上疾苦不長存;但愿和平的天堂不凄冷;......”這首歌,不知道你們唱響了嗎?

  此致

敬禮

                  你的20世紀末的一名校友       

1999年12月30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uowen/xiezuo/12688.html

相關閱讀:善用佳句出美文
描寫人物外貌的指導課
材料審題立意的兩種做法
少教多學之以讀促寫式作文教學探討
寫應該避免的幾個問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