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寫“真實”,讓學生自由選材
教育部新近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簡稱《修訂大綱》)在修訂重點上對作文的要求之一是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寫真人真事。如何讓學生寫“真實”呢我在作文教學中還給學生“作文自由”,只要能表達清楚明白,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寫誰就寫誰。
比如在指導學生寫“通過一兩件事寫某個人”的文章時,我是這樣從幾個角度去指導學生選材的。首先,這個人既可以是你的親人,也可以是自己的同學、朋友、鄰居;這個人既可以是你的“老熟人”,也可以是與你有“一面之緣”的人。從情感角度看,你對這個人可以是欽佩、喜歡,也可以是鄙視、厭惡……在明確了取材范圍、確定好想寫的人后,再啟發學生思考,想想在跟“這個人”交往過程中,他(她)的哪一兩件事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于讓你對他(她)會有那種情感。最后為學生擬出幾個參考題目:《給我帶來_的人》、《夸_》、《_的一個人》,或由學生自擬題目。
二、講“真話”,允許學生自由立意
《修訂大綱》強調作文教學“要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調動學生觀察、思考、練筆的積極性”。學了巴金寫的《春蠶》一文后,班上出現了一股“養蠶熱”,有的同學甚至把蠶帶到學校來。面對這種現象,我干脆因勢利導,利用學生的興趣來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和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
一天上課,我特意買了幾只蠶帶到課堂上和學生討論起“養蠶經”來。當我問到同學們為什么要養蠶時,有的說“培養觀察能力”,有的說“好玩”,還有一個學生反問我:“老師,你為什么要養蠶”我便明確地告訴孩子們:“老師小的時候沒有完整地養過一批蠶,現在我想和同學們一起補上這堂課,多學點知識。”老師率真的話語贏得了學生們的信任,成了孩子們的一個“蠶友”,并要求學生養完蠶后每人交一篇作文,匯報自己養蠶過程中的體會,文章立意不限。作文收上來了,孩子們的思路寬松了,一改以往寫“春蠶”不管你愛不愛它,熟悉不熟悉它,就是千篇一律的“春蠶到死絲方盡”的奉獻精神這種高論調的立意法。有從珍愛生命角度去立意的(蠶繁殖太多了,蠶雖小卻不忍心拋棄一條生命);有從社會實踐體驗去寫的(覺得養蠶很辛苦,得花很多的時間);有從養蠶的樂趣去寫的(有喜有憂,有笑有淚,雖然辛勞,但長見識);有從探究蠶的生命奧秘去寫的(為了證實書上的知識,親自喂養,并作解剖觀察);也有同學宣言不善養蠶的(說蠶的生命力脆弱,吃了有水的桑葉就“拉肚子身亡”,太嬌氣了)……
同一題材,卻有如此豐富的感悟。如果沒有孩子們認真的觀察,真心的體驗,能有這樣的“創新”嗎?
三、育“真人”,讓學生自悟自育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先生的這句話我時時銘記在心。按慣例,每到周末我都要給學生布置一項“小練筆”的作業,讓學生結合教材內容、聯系生活實際去自由選材。一個星期五的下午第一節,我行至教室門口,內心猛地沉了一下,只見黃助同學座位邊一塊用沙子掩蓋著嘔吐物的骯臟地板在潔凈的水磨石地板上顯得那么的“搶眼”。上午課間不是有同學跟我作過“匯報”,并作了“緊急處理”的嗎可眼前的情景,太不像話了。也許從我緊盯地面的眼神和沉默的半分鐘里,學生覺察到了什么,有的低下了頭,有的茫然若失,有的驚恐萬狀……好聰明的一群孩子.我心思一動,主意有了。我輕身走向黑板寫了一個“吐”字,在同學們驚愕的眼神中親切地發問:同學們,你們“吐”過嗎在什么時候、什么場合吐的為什么吐吐的時候難受嗎當你吐的時候最需要什么(一生答:最需要別人的關心幫助。┫M麆e人怎樣幫助你(生紛紛搶著發言)“很好!”我指著黃娜同學,繼而又在黑板添上了“她吐了……”我指著省略號問同學,為什么老師要加一個省略號正當同學們紛紛舉手想為自己能否而中老師的意圖來博取一聲表揚時,我戛然而止,打了一個暫停的手勢,微微地笑了一下,說:“請同學們暫時保留自已的小秘密,在這個周末小練筆中把你的所見所想說出來。”我又指了指省略號說:“同學們,省略號里的故事可感人了,大家想把這個故事寫完嗎”在一片響亮的“想”字聲中我提醒孩子們,下課后大家可別忘了仔細觀察你身邊的好人好事喲。就這樣,一場”疾風驟雨”式的訓話課悄悄地演變成了一場作文指導育人課。
一下課,甭說了,那塊不雅觀的“地圖”被同學們搶著收拾得一干二凈。不言而喻,這份作文寫得很成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uowen/xiezuo/16937.html
相關閱讀:少教多學之以讀促寫式作文教學探討
寫應該避免的幾個問題
描寫人物外貌的指導課
材料審題立意的兩種做法
善用佳句出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