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升華和凝華的概念。
(2)知道升華要吸熱,凝華要放熱。
(3)知道生活中常見的升華和凝華現象。
【過程與方法】
(1)組織學生觀察并利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現象來理解升華和凝華的定義。
(2)師生共同探究人工造“雪”的過程,理解升華吸熱和凝華放現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小組活動、課堂討論與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
(1)知道升華和凝華現象和它們各自的吸熱和放熱情況。
(2)解釋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
(3)了解升華和凝華現象在生活中和應用。
【難點】解釋生活中常見的升華和凝華現象。
【課型】新授課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導語一 師:我們知道物質可以由液態變成氣態或固態,那么物質能夠直接由固態變成氣態或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嗎?下面我們通過活動來觀察物質在固態與氣態之間的變化。
二、合作交流 解讀探究
1.人工造“雪”
【做一做】在錐形瓶里放入少量的碘粒,在靠近碘粒的上方懸掛一
段棉線,用酒精燈微微加熱。移去酒精燈然后觀察瓶中
的變化。
【提示】教師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并發現問題。進行指導,幫助學生
進行實驗探究,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
【想一想】碘發生了怎樣的物態變化?變化過程中有沒有出現液態的碘?棉線析出的碘外形像什么?
【點撥】師:同學們可以看到以上實驗中加熱時,碘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冷卻時,碘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這個過程中沒有出現液態的碘,棉線上析出的碘像雪(人造雪)。
【小結歸納】(板書)
(1)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現象叫做升華。
(2)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現象叫做凝化。
(3)物質升華需要吸熱,凝華需要放熱。
【應用】讓學生舉例說出生活常見的一些升華和凝華現象。
升華現象:①冬天,冰凍的衣服也能晾干;②衛生球變;③用久了的燈絲變細。
凝華現象:①冰棒表面的“ *** ”;②寒冬的夜晚,窗戶玻璃內表面上的冰花;③用久了
的燈泡變黑(先升華后凝華)。
【多媒體展示】“生活、物理、社會”:用干冰起先人工降雨的過程。
【閱讀】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中“人工降雨”的短文。
【議一議】
(1)“人工降雨”的第一種方法中涉及哪些原理和物理現象
(2)“人工降雨”的第二種方法是什么?涉及哪些學過的知識?
(3)“人工降雨”的第三種方法是什么?又涉及哪些學過的知識?
(4)除了“人工降雨”外,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了升華和凝華現象,它們幫助人們解
決了哪些問題?
三、應用遷移 鞏固提高
類型一: 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
[例1] 冬天的早晨,常?吹剿,霜的形成是 凝華 現象;衛生球放在衣櫥中,過幾個月后,變小或消失,這又是 凝華 現象。
[變式1]在嚴冬溫度較低的時候,窗上可以結霜,這是水蒸氣 凝華 現象。霜應結在玻璃的 內
[變式2]下列現象都屬于物態變化,其中屬于升華的是 ( D )
A.灑地地上的水很快變干了 B.水正在慢慢地結冰
C.江面上形成大霧 D.燈泡用久了,燈絲會變細
[例2]在實驗室里常用干冰為獲得低溫,所依據的物理知識是:
干冰即固態二氧化碳,它很容易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發生凝華現象,因為產華過程吸熱,使得周圍溫度降低。
[變式1]在火箭飛行時,外殼與空氣發生摩擦而產生高溫,為防止火箭艙內溫度過高,在外層涂有一層特殊材料,這層特殊材料廠的作用是 ( D )
A.材料良好的隔熱層使招數傳不進艙內
B.材料升華放熱吏熱量散失
C.材料是良好的導熱體使熱量很快分散
D.材料升華吸熱使外殼溫度不易升高
四、總結反思 拓展升華
【總 結】
(1)升華和凝華現象。
(2)升華和凝華的應用。
【拓 展】
干冰及其應用
干冰,雖然它的名字帶著一個冰字,卻和水結成的冰沒有什么關系,事實上它是由無色的氣體?二氧化碳凝結而成的。如果把二氧化碳裝在一個鋼瓶里,再加點壓,它就會變成和水一樣的液體了,如果溫度再低一些,那么二氧化碳就會變成白色的、好似雪花一樣的東西,這就是干冰。這種固體不經熔化就可直接變成氣體,這大概是大家叫它干冰的原因吧。干冰的溫度可達-78.5℃,由于干冰溫度很低,它急劇升華的時候,會使周圍的溫度迅速降低,空氣里的水蒸氣就會凝結成霧.攝影柵里的云霧繚繞的景象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形成的.
干冰具有良好的致冷作用,因此可以用來保鮮食品,干冰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悶熱的夏天有時遲遲不下雨,這種情況下就可將裝有干冰的炮彈射到烏云密布的天空,不一會兒大雨就傾盆而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56799.html
相關閱讀:摩擦力
體驗科學探究
八年級物理上冊全冊教案(粵教滬科版)
希望你喜愛物理
第二節 生活中的透鏡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