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摩擦力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 目標 】
  1. 知識與技能
    (1) 通過觀察日常生活中的現象,知道滑動摩擦、滾動摩擦和靜摩擦的存在,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
    (2) 知道在一般情況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
    (3) 通過實驗探究,了解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4) 知道摩擦力的利和弊,培養學生初步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 能舉例說出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及摩擦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學習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控制變量法,體會探究過程和科學方法的重要性。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 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于創新的探索精神,激發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
  (2) 通過交流討論,使學生學會與人交流自己的見解,學會傾聽別人的見解,有與他人合作的意識,認識到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來源:學_科_網]
  (3) 通過聯系生活實際,養成探究日常生活相關現象中的物理規律的習慣,具有把物理知識用于解釋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現象的意識。
【 教學重點 】            
  認識摩擦現象,知道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知道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 教學難點 】
  知道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 教學過程 】
教師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設計
一、滑動摩擦力   通過播放錄像導入新課:
 、 從滑梯上滑下的兒童,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離后,慢慢停下來;
 、 滑雪運動員停止動作后滑行一段停下來;
 、 推出的沙壺球,在軌道上慢慢停下來。
  教師:它們的運動最終都會停下來,這是為什么?   學生仔細觀察并思考。 學生認真觀看錄像,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猜測到這些物體在運動過程中受到一個起阻礙作用的力。 ]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使學生認識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時,接觸面間就產生阻礙相對運動的摩擦力。
  教師引導學生得出滑動摩擦力的概念。
  教師:你們是否感受到過滑動摩擦力的存在?   學生可能回答的情況:
  ① 推動桌子需要很大的力氣,感覺到有阻礙,因為桌子和地面間有滑動摩擦力;
 、 用手搓桌面,感覺到用了力氣,手和桌面間有滑動摩擦力;
  ③ 磨刀時,手需要使勁,是因為滑動摩擦力的存在;
  也可能有人會說,沒有注意過,沒有感受過滑動摩擦力的存在。
  對于學生給出的正確答案,教師要給予肯定和表揚;對于不正確的答案,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感受滑動摩擦力。
  教師:同學們提出了許多生活中常見的與滑動摩擦力有關的現象。現在,請同學們參與以下的活動。在活動中,細心體會手或腳的感覺。
 、儆檬职丛谧烂嫔匣瑒樱
 、 改變手按在桌面的力的大小,再在桌面上滑動,體會與 ① 有什么不同;
 、 用手在衣服或者頭發上滑動,體會看看與在桌面上滑動的感覺有什么不同;
  ④ 用腳在地上蹭一蹭;改變腳蹭地的力的大小,體會有什么不同的感覺。   學生進行活動,用手按著桌面滑動或用腳蹭地。學生們都感覺到手或腳吃力,改變手按桌面的力或改變腳壓地面的力時,會感覺到受到阻礙的力的大小不一樣;手在衣服或頭發上滑動和在桌面上滑動時相比,感覺受到的摩擦力不一樣。經過這些小活動,使每位學生都感受到了身邊存在的滑動摩擦力的現象。
二、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1. 提出問題,進行猜想   教師:同學們在剛做過的小活動中,體會到了摩擦力的大小是不一樣的。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所了解的有關知識,猜想一下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請把你的猜想寫下來,然后與組員討論,提出共同猜想的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學生猜想假設:
  ① 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② 與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有關;
  ③ 與接觸面的大小有關;
 、 與物體的形狀有關;
  ⑤ 與接觸面受到的壓力有關。
  教師在教室里巡視,督促每個學生都積極認真思考,寫下自己的猜想。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猜想,避免學生盲目猜想。在必要時,可以啟發學生根據以下現象來感知滑動摩擦力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 手在衣服上、桌面上、頭發上滑動的感覺;
 、 手按桌面的力不一樣,手的感覺不同;
  ③ 分別拉動重力不同的兩個物體,感覺會不一樣。   學生各自猜想后,與小組成員進行討論,提出小組成員共同贊成的猜想,在班級里進行交流,每個小組選出一位代表與全班同學交流本組的猜想。
  教師將學生主要提出的猜想列在黑板上。幫助學生排除掉一些不必要的因素,確定出需要探究的猜想! W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確定出三個可能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 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② 與接觸面的大小有關;
 、 與接觸面受到的壓力有關。
  2. 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  教師: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設計一個驗證我們提出的猜想的實驗方案。
    學生思考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各小組內進行方案交流。
  教師進行巡視,指導學生。  
  教師:每組派代表與大家交流你們小組的實驗方案。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交流,根據交流情況,適時提出可以在研究過程中采用控制變量法。   學生代表匯報各組討論結果,全班交流實驗設計,師生共同討論,制定出最佳方案。
  實驗方案:
  ① 保證接觸面的大小、壓力的大小不變,改變接觸面粗糙程度,比較摩擦力大小;
  ② 保證接觸面粗糙程度、壓力大小不變,改變接觸面的大小,比較摩擦力大小;
  ③ 保證接觸面粗糙程度、接觸面的大小不變,改變壓力的大小,比較摩擦力大小。
  教師:根據實驗方案,選擇實驗儀器,分小組進行實驗。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解決實驗中出現的臨時問題。   學生根據需要,挑選實驗儀器進行實驗,根據實驗要求控制操作條件:
  ① 可以利用毛巾、棉布、沙子等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② 為改變接觸面的大小,可選用長方體形狀的木塊;
 、 要改變壓力的大小,可以通過將木板由水平放置變為傾斜放置來實現,或在木塊上加砝碼(鉤碼)。
  3. 收集數據、分析數據  教師:設計表格,記錄實驗數據,并且進行分析。
  教師對學生進行適時指導。   學生設計表格,收集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小組結論。
  
  4. 交流討論   教師組織、指導學生交流討論實驗結果。
  教師進行小結。  小組選出代表匯報實驗結果,全班進行交流討論,得到結論:
 、 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的大小無關。
 、 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有關,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 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三、靜摩擦與滾動摩擦   教師:生活中除了滑動摩擦力,還有另外兩種摩擦現象。我們先來看兩個小實驗。
  演示: ① “筷子提米”的實驗;
      ② 用力推講臺,講臺沒有動。   學生觀察,驚奇之情流露于臉上。學生能認識到這也是一種摩擦現象。
  教師解釋,這種摩擦叫做靜摩擦。
  教師指導學生動手活動,利用圓鉛筆代替滾木,把圓鉛筆墊在木塊下,拉動木塊,比較直接在桌面上拉動木塊。
  教師給出滾動摩擦的概念,進行解釋。并告訴學生,在一般情況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阻礙作用小得多。所以在古代,人們常用樹木當作滾輪搬運巨石。給學生介紹滾動軸承。 用幻燈給學生展示圖8-5-6和滾動軸承。   學生動手做一做,發現木塊下墊鉛筆比直接拉動木塊要省力,但是木塊還是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
四、摩擦的利弊   教師:生活中摩擦現象普遍存在,這些摩擦都是有害的嗎?   學生進行討論,舉出例子說明并不是所有的摩擦都是有害的,生活中也存在有益的摩擦,如:鞋底摩擦大可防滑等。
  
  教師:可見,生活中存在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我們要增大有益的摩擦,減小有害摩擦。誰能提出增大摩擦或減小摩擦都有什么方法。
    學生討論交流,提出各種各樣的方法和實例。如:
 、 輪胎印上花紋,增大摩擦;
  ② 用手握緊瓶子,可以增大手與瓶子間的摩擦;
  ③ 用滾動摩擦代替滑動摩擦,可以減小摩擦;
 、 在自行車輪的軸承中加潤滑劑可以減小摩擦。
  等等。
  教師總結。
  增大摩擦的方法:
 、 增加壓力;
 、 使接觸面更粗糙。
  減小摩擦的方法:
 、 減小壓力;
 、 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 用滾動摩擦代替滑動摩擦;
 、 使摩擦面分離。
  教師利用音像資料,向學生簡單介紹“氣墊船”和“磁懸浮列車”等,還可以給學生講解氣墊導軌的原理。
五、課堂小結   1. 生活中存在三種摩擦現象:滑動摩擦、靜摩擦和滾動摩擦;
  2. 滑動摩擦力的概念;
  3. 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4. 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六、課堂練習   根據需要進行安排。
七、課后練習   活動手冊中的練習。
【 實踐活動 】
  1. 觀察自行車,了解自行車上的摩擦,哪些部位是需要增大摩擦的?哪些部位是需要減小摩擦的?寫出簡單的報告。
  2. 自己做一做“筷子提米”的實驗。
  3. 想一想,如果我們生活的世界中沒有了摩擦,會是怎樣的呢?寫一篇 300 字的短文。
【 教學反饋 】
  本節學習的重點是能認識到摩擦現象,知道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知道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69330.html

相關閱讀:第二節 生活中的透鏡教學設計
八年級物理上冊全冊教案(粵教滬科版)
摩擦力
希望你喜愛物理
體驗科學探究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