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保護特殊的愛
【教材分析】
本框選自七年級下冊第八《法律護我成長》中的第一框,本依據的標是“成長中的我”中的“學法用法”內容。本框先講述了對未成年人進行特殊保護的必要性,然后分別介紹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有關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的主要內容,以體現黨和國家對未成年人的無限關懷,體現特殊的保護,特殊的愛。為第二框起到奠基作用。
【學情分析】
作為未成年人,初中生屬于弱勢群體,在現實社會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事時有發生,當這些侵害事發生后,許多初中生不懂得自己可以獲得保護,或者不懂得如何保護,在他們的權益遭到侵犯時,應該讓他們知道如何利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益。而未成年人保護法是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有力武器。讓學生了解這些基本內容,有助于學生維護自己在家庭、學校和社會中的合法權益,進行自我保護。
【目標】
依據程標準,結合學生認知結構和心理特點,制定了以下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有關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的基本內容。
2、能力目標
初步培養正確判斷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一些現象和行為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逐步提高依法保護自己、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讓學生明確在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方面,家庭、學校、國家和社會、司法部門分別應該履行的法律義務。
2、教學難點
在生活中如何運用這四個保護,與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作斗爭。
【教學方法】
本以“藍極速”網吧縱火案這一典型案例為主線貫穿整堂,將學生帶入特定事的現場,深入角色,結合教材,探究案例,分析出對未成年人的四種特殊保護,發展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回顧復習,導入新
教師:展示12.4全國法制宣傳日圖片,引出法律這一主題。在這一天人們為什么會開展這些活動,因為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有著極其特殊的作用?請大家說出法律的作用?大家說的很好,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是我們生活的“衛士”,為保護我們的健康成長,國家專門制定了特殊的法律,給予我們特殊的愛。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第八第一框《特殊的保護 特殊的愛》(板書)
二、層層推進,分析教材
教師提問:1、特殊保護的對象是誰?──未成年人(板書)
2、國家為什么要對未成年人進行特殊保護?(P103國家需要和自身需要)
3、國家通過制定哪些專門的法律對未成年人進行特殊保護的?
4、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設置了幾道防線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板書)
教師:說的很好,國家正是用這四道特殊的防線,保護我們健康成長,但在現實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當這些侵害事發生后,許多未成年人不知道自己可以獲得保護,或者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更有甚者,把自己從受害者變成了施害者,讓我們走進一個真實的案例。
三、案例分析,探究學習
播放視頻──震驚全國的藍極速網吧縱火案
教師:在我們為失去的生命痛心時,讓我震驚的是制造這起案的是4個未成年人,他們是如何走到一起?又是如何走向犯罪的呢?讓我們看一系列報道,揭開藍極速網吧縱火案背后不為人知的故事。
1、報道一──引出家庭保護
報道一:小軍(化名)──縱火少年犯之一,年僅14歲。在他不滿1歲時,父母離異。當時,法院將他判歸父親撫養,但由于父親阻攔,小軍再沒見過母親。之后父親對他不管不問,還經常打他。他的手掌經常腫得“跟饅頭似的”,至今,手上還留有痕跡。1997年,父親又開始吸毒,被勞教一年半,聽到這個消息的小軍只是默默流淚,自認倒霉。對于家庭教育問題,小軍爺爺表示:“家長對孩子沒有盡到責任”。
請思考:
①小軍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過看報道一,你認為原因是什么?如何體現?
②小軍爺爺說:“家長對孩子沒有盡到責任。”家長應對孩子盡怎樣的責任?引出家庭保護的含義(注意聯系小軍的父母沒有做到)和作用,其中說完第一層作用后,請學生舉例在家庭生活中,可能出現哪些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現象?(家長施壓、隨意打罵、輟學務工、虐待遺棄、歧視殘疾、溺嬰、棄嬰等。)第二層:教師出示漫畫《如此學習》和《劣父教子》。問這樣的環境適宜未成年人成長嗎?接著出示漫畫《學校大掃除》和《跑官》,問這樣的做法是否符合家庭保護的有關規定?讓學生明確過度的溺愛也是一種侵害。
過渡語:家庭是我們未成年人成長的搖籃,我們的性格、道德品質、都與家庭環境、家庭教育有很大關系。我們有權享受家庭的保護。當我們遭受家庭侵害時,應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而不應該像小軍一樣,只是默默流淚,自認倒霉。對我們說最基本的家庭保護防線,在小軍面前第一個被沖跨了,讓我們繼續看報道二探究案例。
2、報道二──引出學校保護
報道二:新學期開學了,小軍每天準時離開家,晚上很晚回。但爺爺還是產生懷疑,因為他從不拿書包,書也沒翻過。一天,爺爺委托鄰居找到學校,才知道,這學期開學,老師根本沒有見過他。老師說:“家長干什么吃的,孩子上沒上學不知道?” 小軍爺爺聽到這些話的第一反應是:校長、老師干什么吃的?缺一個學生難道不知道,孩子不上學也不問問原因,也不及時告訴我們,把責任都推給家長?小軍曾說:“派出所到學校找過我后,老師就對我很冷淡,同學都擠兌我,我不愿意上學了! 之后在學校里再也找不到小軍的身影了.
請思考:
①在這則案例中,小軍走上犯罪道路原因除了和家庭有關外,還和什么有關?為什么?
②學校應該怎樣做呢?
讓學生找出學校保護的含義、作用和內容;接著讓學生聯系實際,說出自己學校為發展教育學生身心,是如何做的?(運動會、藝術節、樓道安裝照明燈、設立心理咨詢室等)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學校對我們的保護;然后出示反面案例──豐鎮二中特大學生傷亡事故,理解出這一事,違背了學校保護中關于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保障的規定。
過渡語:除了家庭之外,跟我們關系最密切的地方就是學校!如果學校教育不當,對未成年人保護不夠,也會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受阻。就像案例中的小軍一樣,他的第二道保護防線也被沖跨了,讓我們繼續尋找原因。
3、報道三──引出社會保護
報道三:小軍居住的小區,有很多網吧,上面貼著“未成年人禁止入內” 。每次,爺爺找小軍,網吧都不讓進,說“這里沒有未成年人”,可碰到小軍時,他卻說:“我在里面呆了一天一夜”。
請思考:
①在這則案例中,小軍走上犯罪道路又和社會有怎樣的關系?(社會疏于對網吧的監管)
②社會上還存在哪些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現象?讓學生舉例說明(招童工,游戲室、網吧、營業性舞廳向未成年人開放,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有淫穢暴力內容的書刊、音像制品等。)
③社會在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方面應如何做?引出社會保護的含義和內容。(有用資料:2008年起全國公共博物館、紀念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將全部實行免費開放;全國所有電視臺在黃金時段不得播放渲染兇殺暴力的影視劇等)
過渡語:未成年人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而社會環境有積極因素,也有消極因素,都對他們的成長帶影響,未成年人各方面都不成熟,如果缺乏社會保護,就難以避免會在社會環境中受到傷害,案例中的小軍沒有得到一定的社會保護,當然他自己也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才走入了犯罪的深淵。案發生后,他們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讓我們再看看后續報道。
4、報道4──引出司法保護
報道四:“藍極速”網吧縱火案,前天在北京審理,與以往的審理程序不同的是,這起案的審理程序是不公開的,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藍極速網吧”縱火案作出判決,四名少年犯均受到了法律的懲罰,其中小力(男,13歲)因不滿14周歲,本著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未追究刑事責任,被收容所教養。
請思考:
①從這則報道中,可以看出對小軍實行了什么方面的保護?引出司法保護,讓學生說出司法保護的含義和內容。
②事后,通過對其他3名犯罪少年的調查,發現他們的成長過程有驚人的相似,藍極速網吧縱火案告一段落,同學們,你們從中得到哪些啟示呢?(學生:家庭、學校、社會、司法都應對未成年人實施保護,另外作為未成年人自身也要加強自我保護。)
四、熱點結合,拓展延伸
我們的學習告一段落,讓我們把目光放遠些,現在,全中國人民都在關心同一事,是什么?天災無情人有情,在汶川地震發生時,災區與我們一樣的未成年人也受到了自方方面面的保護,讓我們結合今天所學知識,分析一下,他們所受到的保護。
五、結束語
同學們,現實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現象較為普遍。通過今天這堂的學習,我們了解到青少年可以獲得自家庭、學校、社會和司法的保護,為我們的健康成長撐起了一把保護傘,給予我們特殊的愛,同時我們自己也應該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權益。那么,我們應該怎樣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這就是我們下節要學習和討論的內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43503.html
相關閱讀:學會拒絕
七年級政治法不可違導學稿
《鋼鐵是這樣煉成的》導學案
魯教版初一政治上冊復習提綱
第五單元人們說我長大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