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 換個眼光看老師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夠說出班主任的愛好、缺點。
2.培養尊師、敬師的情感,學會通過有效方式主動與老師進行溝通。
3.用具體的行動表達對老師的尊敬。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教師工作的特點,知道教師的工作是特殊的、艱辛的和富有創造性的勞動。
2.全面地理解老師,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與批評,在老師處理問題可能有偏差或失誤時,記住“老師也是普通的人”。
3.學會換位思考,提高與老師交往的能力。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1:了解我們的老師
導入新:
一:“風在水上寫詩。云在天空寫詩,燈在書上寫詩,老師在黑板上寫詩!
問題:你知道“老師”這一稱謂的由嗎?“老師在黑板上寫詩”蘊涵了什么意義呢?
中國古代稱教書者為“師”,并把“師”作為最受人尊敬的職業。春秋時的《尚書》云:“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卑选皫煛钡牡匚慌c天、地、君、親并稱,并寫在同一牌位供眾人朝拜,可見“師”的地位之高,受人之尊。隨著歲月的更迭,“師”的稱謂后演化為“教師”、“老師”。如今,“教師”的稱謂多用于書面語言,而“老師”是現實生活中流傳最廣泛、使用頻率最高的稱謂。有人問:“師”前面為什么要加個“老”呢?據說有兩種釋義:一是說明老師是歷史最悠久的職業,無與倫比;二是對老師的尊敬和愛戴,因為“老”的詞義解釋其中之一是“敬辭”。因此“老師”的稱謂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尊師重教”的傳統美德。
同時介紹“老師”的其他稱謂。
“老師在黑板上寫詩”蘊涵了教師工作的專業性、藝術性。
(導語) 今天就讓我們把“老師”作為研究的對象,了解我們的老師。
講解新:
二:錄像《張老師的某一天》
問題:我們幾乎與老師朝夕相處,但是對老師每天的工作與生活還是沒有仔細地觀察與思考過,老師做了些什么?在怎么做?為什么這么做?
張老師這一天的工作生活只不過是千千萬萬教師每天工作的一個縮影,首先,張老師的一天中做了些什么?
上、備、批改作業、和學生一起活動、找學生談話、學習……
問題:從張老師所做的工作中我們知道教師工作的內容有哪些?
一是與學生的交往,這種交往不僅僅是化知識的傳授,還有與學生心靈的碰撞、感情的交流。二是不斷地學習,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
問題:老師誨人不倦、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令我們感動,那么,老師為什么這樣做呢?正如張老師自己所說的“我們教師的職業是良心的職業”。
為什么講教師的職業是良心的職業呢?
引導學生看教材,分析P64一P65的內容。幫助學生掌握“教師”的內涵、教師工作的特點。重點分析“教師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與“教師工作最大的特點在于每天和天真純潔的學生交往”。
教師今天可能因某種原因心情不佳,但當他(她)面對無數雙期待的眼睛時,他(她)就會將自己的煩惱拋置腦后;教師也可能今天正發著高燒,但想到今天還有三節、還有某個同學的思想問題沒解決,他(她)還是堅持著把這些都做完再去打點滴;教師在今天的堂上有同學提出的問題,自己回答時似乎理由不充分,哪怕是批改好作業已是深夜也必須查資料搞個水落石出……
組織對話:根據我們這么多年與老師的交往以及今飫所作的分析,大家談談對教師工作的了解以及對老師最感動和佩服的地方。
學生在討論后交流。
問題:根據大家對老師的了解,老師最喜歡什么樣的學生?
這個問題盡管教材有答案,但是,不少學生心里想的與答案是不一致的,他們認為老師就是喜歡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老師可結合前面對教師工作特點的分析,說明為什么老師喜歡愛動腦筋、善于提問的學生。
感悟:通過“感悟”(P63)引導學生總結教師的角色特征。
問題提高:結合教師工作的最大特點,說說用“紅燭”比喻老師的“妥”與“不妥”。
外作業:見教材(P66)
教學設計2:理解我們的老師
導入新:
古往今,人們總是用最優美的語言形容老師的崇高,我們同學也把老師比做“小船”、“春雨”、“人梯”……我們都希望得到老師的注意、重視、關懷和鼓勵,都期待著老師溫柔的目光投注在我們身上。
討論交流:我們心目中的好老師是什么樣的?
同學們的要求既存在統一又存在分歧,但高度一致的是同學們心目中的老師完美無瑕,沒有缺點。事實上老師是人,也是普通的人,老師也有甜酸苦辣、有個性有脾氣、有昨天有明天。我們內心對老師的要求已經神化了。
問題:神化對老師的要求對我們有什么不良后果?
講解新:
老師一旦與我們的要求有不一致的言行發生,我們可能就無法接受,或者是自己生悶氣,或者是當面和老師爭執、頂撞,甚至走極端。
生活在線:夏老師長年擔任班主任,一干就是幾十年。按照學校規定,老師上不許帶呼機,但有一天,夏老師上時他的呼機卻響了起,他看了一下馬上關掉了。
問題:我們如何評價夏老師的行為?
結論是五花八門的。
生活在線:一下,幾個學生就開玩笑地問夏老師:“您的呼機怎么響了?”夏老師聽后眼淚“唰”地一下流了出,他說:“我沒給你們說,我爸爸病危正在醫院搶救呢!醫生讓我馬上去。是大夫讓我帶著呼機好隨時通知我。你們都初三了,為了不耽誤你們的,我得把給你們上完!”
可是等夏老師趕到醫院時,他父親已經咽氣了……
請學生思考,并談談體會。
在“生活在線”的基礎上,讓學生開展探究活動(P68)
討論:為什么說現代的師生關系已經超出了傳統意義上的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系,其內涵更加豐富呢?
教師和學生首先都是作為感性的人而存在,其次才是理性的知識的追求者和思考者。
作為感性的人,老師也可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比如,年齡差異導致了師生間“代溝”的存在。故在交往中必須將心比心,站在老師的角度去思考、去體驗,努力做到尊重老師的思想,理解老師的保守,包容老師的嘮叨。
同時,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與批評,讓表揚與批評成為我們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增進感情和不斷進步的動力。
探究:(P69一P70)
通過探究懂得對他人的尊重,既是一個明社會的重要特征,也是人與人交往的基本要求。沒有這一點,一切真正意義上的交往都不可能進行。
而說到底,對他人的尊重其實也就是對自己的尊重。寬容是一項重要的美德,它要求能以博大的心胸對待他人。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做到平等待人。與人為善。
外活動:“假如我是老師”主題活動。
教學設計3:尊敬我們的老師
導入新:
師:同學們,你們想一想,從你上幼兒園那天起,又從幼兒園到小學,是誰手把手地教你拿筆寫字?是誰幫助你打開科學知識的寶庫?是誰幫助你插上理想的翅膀?是光榮的人民教師!那么,我們作為一名學生對老師應抱什么態度呢?
我們大家先別忙著下結論,而是先請大家一起看看自生活中的一段自拍視頻——《教師的一天》。
演示自拍視頻:《教師的一天》
師問:老師每天為我們做了哪些事情?
學生回答。
師答:老師每天都要備、講、輔導我們、批改作業。很辛苦,所以我們應該理解和尊敬老師。
講解新:
師:(出示孔子的畫像)請學生介紹孔子的生平及著名教育故事。
(學生回答)
師:從古代孔子的教育事跡,我們不難發現,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是明的使者,應該向他們表示敬意,這也是給予明以應有的尊嚴。
師: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應該理解和尊敬老師。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你是怎樣在老師的教育下成長的,請講一講你印象最深、最令你感動的一事。
(學生演講)
師:正是教師的美德在感染和熏陶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所以,千百年,“尊師重教’’作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而代代相傳。它不但是美德,也是社會的行為規范。尊師重教是一個社會明的標志,尊敬老師,就是尊重知識,尊重人類的明和進步。
師:請學生說明我們國家在尊師重教方面的具體舉措。
(學生舉例)(例如: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確立教師節、提高教師工資待遇等。)
師:有的同學提到了教師節,那你們說說教師節你怎樣做老師才最高興?
(堂拓展) 請同學們說一說,交流一下“我給教師節最好的禮物”分別是什么?
(目的:通過此環節設計將學生的尊師重教的情感上升到模擬行動上。)
師:我國有句俗話,叫做“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那么,這句話在今天看,是否完全正確呢?
(活動設計) 舉辦堂小型辯論賽《我看“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學生辯論)
教師歸納點拔:一方面,“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觀念,有其合理性,蘊涵了社會對教師的特別尊重;但男一方面,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師生更是具有平等的人格和尊嚴,是一種相互教育、互相感染、教學相長的關系,是一種互相尊重、信任、理解和合作的關系。
師:在這種互相尊重、信任、理解和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下,你希望你心目中的最受尊敬的老師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活動設計) 投票產生——我心目中最受尊敬的老師的品質。
具體操作一請每小組學生寫出心目中最受尊敬老師品質的十個關鍵詞,然后在全班交流,投票產生最受尊敬的老師的十佳品質。最后由班長后轉交相關任教師。
師:我們知道了,作為學生,我們要尊敬我們的老師。那么,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尊敬我們可親可愛的老師呢?
請教材第72頁,本中已給出的尊敬老師的做法,請學生就以上的看法,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生:學生談自己的看法。
師:學生尊敬老師是否只要做到其中一個就可以了呢?
(活動設計) 《比一比賽一賽》教師鼓勵學生在教材原有的基礎上,更要注重提倡學生進行有創造性的補充自己的獨特觀點。比一比,賽一賽,看看誰的點子多,誰的點子妙。
學習歸納:
師:通過本的學習,大家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通過本的學習,同學們都懂得了老師為祖國培養人才、為社會傳承明做出了貢獻,我們要尊重老師的辛勤勞動,永生不忘老師的培育之恩;并在實際行動中尊敬我們的老師。
(活動設計)請同學們隨錄音機齊唱《每當我輕輕走過老師的窗前》,在歌聲中體會所學內容。
探究活動(布置研究性學習作業):
探究主題:采訪我最尊敬的一位老師
探究內容:采訪老師,就對其所教學科的認識、生活中的煩惱和快樂、對我的評價和期望以及他希望學生如何去尊敬老師和我準備如何去尊敬他等,寫一份報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52095.html
相關閱讀:學會拒絕
七年級政治法不可違導學稿
魯教版初一政治上冊復習提綱
《鋼鐵是這樣煉成的》導學案
第五單元人們說我長大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