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進入植物體的途徑
教學目標:
1、說出大量根毛對植物吸水的意義。
2、說明水在植物體內的運輸途徑。
3、運用有關綠色植物吸收水和運輸水的器官特點的知識,解釋生活和生產中的相關現象。
教學重點、難點:
1、描述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運輸途徑,解釋生活生產中的相關現象。
2、從生物圈水循環的高度認識大量根毛吸水的意義。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展示實驗):
展示實驗:莖吸收染色液體后其葉片發生紅色,而莖并不見紅色。
引起學生興趣。
植物體吸收水分的主要途徑
通過實驗中染色液體的流動過程及以往的知識基礎,討論
1、嘗試說出植物體吸收水分的途徑?
2、除了水,還有其他物質也是由這條通道進入植物體內嗎?為什么?
3、根有哪些特點適于吸水?
1、根—莖---葉---花
2、無機鹽,無機鹽只有溶解于水中才能被吸收
3、根的成熟區有大量的根毛,大大提高了根的吸水面積。
莖的結構
莖對水分的運輸
植物體中起吸收作用的莖的結構如何?
通過學生設計探究實驗來探究莖對水分的運輸。學生小組討論后匯報方案
根據書本的莖的介紹,總結出莖中結構為:
1、導管(特點)
2、篩管
3、形成層
探究過程:
提出問題
作出假設
制定計劃
討論和完善計劃
實施計劃
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簡單介紹生活和生產中的相關現象
扦插技術…
樹怕傷皮,不怕空心的道理
植物體吸收水分后在生物圈的循環
那么,植物體吸收水分后,還能在生物圈中循環嗎?(播放生物圈中水循環的例子)。
小結:
1、根適于吸收水分的結構特點?
2、根部的水如何向上運輸?
3、莖的結構
1、 根的成熟區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增加根吸收水的表面積。
2、 根(根毛)→莖→葉
3、 導管、篩管、形成層
練習:
1.植物體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 )
A.根 B.莖 C.葉 D.花
2.
、俑闹饕课皇歉獾某墒靺^。( )
、谥参锴o中的篩管也具有輸導水分的作用。( )
、矍o中形成層能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可使莖不斷長粗。( )
④一般說,植物的地上部分的擴展范圍大于它的地下部分的擴展范圍。( 。
、葜参锕喔攘康亩嗌賾摳鶕参锏牟煌N類和不同的生長期來決定。( )
教學反思:
用一棵染色的花而導入新課中,使學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到課堂上,這節課我把重心放在讓學生設計實驗,探究莖的哪些部分用于運輸水分這方面,因為發覺學生的探究實驗能力還不夠掌握,而這個課題難度也適中,如果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討論和制定計劃中去,相信很多學生也能想出很好的方案。但是在個別班卻有些學生并不能真正進入到討論中去,而在1,2,4,9,10這四個班中,小組討論得比較成功的是1班和4班,想出來的方案多,而且都較具有實踐能力的,而像9班,我已經把實驗要求講解了兩次,還是比較少同學討論得出方案,我想如果再開展小組討論活動,可以指定幾個學生充當小組長,記錄員,這些學生起主導作用,這樣課堂紀律較易控制,而且學生也會進入角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69445.html
相關閱讀:奇妙的生命現象復習
第13章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員復習教案
食物的營養成分
環節動物和節肢動物
傳染病及其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