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上“,查找一下日本屬于什么氣候類型?
2、設問:我國東部地區也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日本的季風氣候和我國的相比,有什么顯著的特征呢?
3、展示緯度相近的東京和北京的氣溫、降水資料進行比較,思考投影上的問題,并得出結論:東京冬季較溫和,夏季較涼爽,氣溫年較差較小,降水量較豐沛且季節分配較均勻。因此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征。最后補充說明:在此氣候條件下,漫山遍野的櫻花是日本的國花。
4、設問:為什么日本的氣候具有顯著的海洋性特征呢?
5、小結:日本是一個島國,四面鄰海,氣候手海洋的影響教大,因此夏季比同緯度地區涼爽,冬季比同緯度地區暖和。臨海,給日本的氣候資源帶來一定的優勢,但是,也有不利之處,在夏秋季節,日本會經常遭受臺風的襲擊
6、小結: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學習方法?
(講述)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從日本的自然條件來看,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我們應該全面認識日本自然條件的優劣。眾所周知,日本雖小,但確是世界上的經濟國家,那么,日本是如何根據本國的國情,揚長避短,發展成為一個經濟強國,這將是我們下節可探討的內容
{作業布置}填充圖冊
第 二 課 時
(復習提問)日本的位置特征,領土組成,氣候特征,地形特征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日本的文化和經濟
四、東西融合的文化
(過渡)日本是我國隔海相望的鄰國,自古以來,日本的文化受我國影響較大。你能舉例說明嗎?(學生回答)
1、教師參照我國隋唐時歷史,如鑒真東渡、派遣唐使等,表明日本文化受我國文化影響大, 還可以從日本的文字、服裝等方面說明
(過渡)在近現代,歐美文化廣泛影響到日本社會,尤其是在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等方面。善于借鑒和學習外來先進文化,是日本的優良傳統,也是日本能發展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的重要因素
五、發達的經濟
1.展示日本工業產品占世界市場的比例和世界排名,強調日本國民生產總值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2位。并設問:這段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見教參100頁)
2、設問: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后,經濟為什么能迅速恢復,如此發達?
3、學生閱讀教材,思考回答,教師小結日本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
(過渡)日本發展經濟有沒有不利條件呢?(有)學生回答日本發展經濟的不利條件:面積狹小,缺乏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那么,日本發展所需要的礦產資源來源于哪些國家和地區呢?
4指導學生讀圖3-6,對照“世界政區圖”思考,日本工業發展所需的煤、鐵、石油各來源于哪些國家和地區?
5、引導學生分析:日本進口原料的目的是為了制成工業成品,日本制成的工業成品光在本國銷售行嗎?主要銷往哪些國家和地區?
6、引導學生觀察地圖冊日本工業成品銷售圖,并提問:聯系剛才的內容,誰能歸納一下日本經濟的特點?教師點小結日本“進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經濟特征并分析日本經濟發達的原因:低價購買原材料,高價出口工業成品,在國際上處于有利的地位。
(過渡)日本發達的經濟主要表現在日本發達的工業、農業和交通運輸業
7、學生聯系實際思考:在我國,你知道有哪些工業產品來源于日本?(如:松下系列的電器、豐田轎車、索尼數碼相機、三菱電梯等)
8、學生齊讀P69第一段文字
9、引導學生觀察圖3-8,思考日本的工業區主要分布在哪里?為什么這樣分布?
10、引導學生找出日本的主要工業中心城市并熟悉起位置
(過渡)日本不但工業發達,而且農業也非常發達。雖然耕地面積狹小,但農業生產水平高糧食生產基本自給,稻米、畜產、蔬菜是日本農業的三大部門
11、學生自讀P70-71材料,了解日本發達的漁業、交通運輸業,并引導學生完成P70活動題
六 主要城市
結合教材講述,突出東京的城市特點并熟悉日本的主要城市位置
本節重點圖表指導:
1.圖3-l:①日本的地理位置及四大島組成;②日本多山的地形;③日本農業基本情況分析。
2.圖3-6:①日本進口礦產品的國家和地區;②日本礦產品嚴重缺乏的國情特點;③日本港口城市分布特征和原因;④與圖3-7結合起來分析日本經濟發達的原因。
3.圖3-8和圖3-9:由日本的進出口貿易分析其港口一城市一工業區的分布特點,了解日本天然港灣與其經濟發達的關系。
4.景觀圖對課文或補充資料加以說明,讓學生對日本自然風光、文化經濟等方面有直觀的印象。
[課后活動]
①收集日本城市風光照片、明信片,舉行班級或年級展覽。學生可從畫報、圖冊、郵票、互聯網等多渠道收集,而后整理展出。
②觀看日本國家地理概況錄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69594.html
相關閱讀:水資源 教案
在地圖上辨別方向教學設計
西半球地區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認識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