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元中學 執教: 時間:
【目標】 1、理解什么是聚落,通過讀圖說出城市景觀與鄉村景觀的差異;
2、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初步認識人類與環境的相互關系。
3、通過學習學生能夠樹立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識。 【德育目標】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培養學生保護傳統聚落的意識,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重難點】
1、聚落與環境的關系
2、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方法】啟發法、談話法、直觀教學法與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相結合
【學法引導】通過學生的自學、讀圖比較,小組討論等活動,掌握本節課的內容。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運用地理的眼光看周圍的事物。
教學過程
教 學 設 計
分析.評價.
教師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設計
泉州景觀圖引入新課
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觀賞
利用身邊熟悉的地理事物吸引學生注意力。同時從宏觀上對城市有一個感性認識,為下面的交談鋪墊。
一、鄉村和城市
1、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主要差異
引導學生分析城鄉景觀差異
展示不同地區的鄉村景觀圖
2、聚落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并思考
與同學交談
或與老師交談
讀圖:比較不同地區鄉村的景觀
閱讀課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將相關知識用直線劃出。
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生易于把自己的生活體驗表達出來,學生在交談中掌握新知,并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培養學生分析比較的能力。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到“即使同樣是鄉村,不同地區的景觀也是不一樣”。
通過閱讀將所學知識落實到書上,以達到鞏固的效果,同時培養學生快速閱讀分析文字的能力,學會從文章中獲取有用的信息。
二、聚落與環境
1、聚落形成與發展的主要因素
提出問題:三明聚落的形成因素?
2、民居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舉例,啟發引導學生分析民居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指導學生閱讀地圖冊32-33頁
分析、討論:三明聚落的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運用已學的人口分布知識判斷聚落的集中分布地
思考、回答
選擇感興趣的民居閱讀、討論:各地民居與當地自然環境的關系。
由學生共同選擇幾個代表性民居分析
利用舊知識做鋪墊引出新知識,降低學習的難度。利用鄉土地理作為分析問題的載體,可培養學生會用地理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事物。
不同層次的學生可根據能力選擇,擴大知識面
培養學生讀圖分析的能力、交流的能力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聚落的發展與保護
講述聚落的發展
組織學生對有關四合院的問題進行討論
保護傳統聚落的意義
加強學生對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的意識
了解聚落的發展
學生活動:
1、 討論
2、 小記者采訪
3、小記者小結
讓學生知道事物在不斷變化
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學會查閱手頭的資料。通過學生的討論而形成的“保護傳統聚落的意識”更強,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使這一難點在討論中攻破。
由學生采訪更有利于交流
樹立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識
總 結
教學反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69084.html
相關閱讀:水資源 教案
西半球地區
認識地球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在地圖上辨別方向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