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緯線和經線以及緯度和經度的有關知識,請問:緯線和經線的特點有哪些?緯度和經度的范圍與變化規律怎樣?
(學生回答)
游戲引課:今天我們來玩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就是“找朋友”。這和我們小時候的“找朋友”游戲不同,我們要在不知道名字的情況下,找到自己想找的朋友。
教師提問:現在我們開學還沒多久,老師對各位同學還不是很熟,那么老師在不知道姓名的情況下怎樣找到想要找的朋友呢?
學生回答:相貌特征、性格愛好、座位等。
教師引導:我們可以通過座位號很準確的找到某位同學。
活動:教師說出座位號(排列號),請這位同學起立示意。
教師引導:現在我們加深難度,我們把全班分為東西各四組,南北各三組,這樣能否找得到想找的朋友呢?(分東西、南北組數根據各班實際情況定)
學生回答:可以。
活動:1.教師說出東西組號和南北組號,如“東二組、北三組”,請符合要求的同學起立示意。(學生熟練后,加快速度)
2.教師說出第一位同學的組號,由這位同學說出另一個同學的組號,依次傳下去。
3.指出一名同學,其他同學說出該同學的位置。
教師引導:聯系地球的經線與緯線,想想我們剛才分的組號和經緯線及經緯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活動:聯系剛才我們找朋友的過程,請你們在地球儀上找到以下幾個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2001年3月23日,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第一批碎片安全墜入44.4°S、150°W的南太平洋海域,請找出碎片的具體位置;20時,臺風“桑美”的中心位置在哪里?(課本第八頁)
教師評價。
學生活動:請完成課本第8頁活動1.2.3。
教師提問:請你們說說對全球定位的理解。
學生回答,教師評價。
教師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如何利用經緯網找到某個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學會了正確地讀出某個地理位置的經度和緯度。
基本流程:
點評:該教案體現了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學生以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為基礎的“探究式”學習能力的授課方法,培養初中生學習地理興趣,通過學生參與從遠古到現在對地球形狀的認識、自制地球儀,“找朋友”等活動講清了地球的形狀,經緯線和經緯度,利用經緯網確定地理位置等重、難點知識,化難為易,深入淺出,因材施教,因課設問、因情景創設懸念,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尋找問題,討論問題,探究結論的自主學習,提高了學生的能力。教師能有的放矢,抓住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利用可以利用的手段,提高效果,既傳授了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實是求是的精神和勇于探索、敢為實踐的品質。該教案書寫規范,教學過程祥實,教學節奏、條理一目了然,教學手段切實可行,既可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又可“土”法上馬,具有平時教學實實在在的可操作性。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得當,重點、難點突出,把一節課的三個難點分散在三個課時解決,易于學生接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71708.html
相關閱讀:水資源 教案
認識地球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西半球地區
在地圖上辨別方向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