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初一政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及練習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七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八課 走自立自強之路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養成自立的生活態度,體會自強不息在學習、生活及事業成功中的意義,培養自立自強的精神;以自立自強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困難,克服依賴心理,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強者。

(二)能力:提高自理自立的能力,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來安排;面對遇到的困難,學著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逐步培養獨立克服困難的能力。

(三)知識:認識自立的重要作用,懂得只有自立才能走向自強的道理;學會走上自立之路。重點

告別依賴,走向自立

教學難點

自立對個人成長的作用

課前準備

搜集有關自立的人物故事或其他資料

教學過程

教 師 活 動

學生活動

導入新課

教師投放案例材料:

有幾只剛出生不久的小獅子,被獵人帶回家精心喂養。小獅子慢慢長大,無憂無慮,有吃有喝。當然獵人給他設計的籠子也溫暖舒適。沒有想到,一只小獅子從籠子里跑了出去。后來,獵人外出再也沒有回來,籠子里的小獅子活活的被餓死了。那只當年跑出去的小獅子,獨自在野外餓了,自己找吃的;渴了,自己找水喝;有了傷,會用舌頭舔傷口;遇到敵人,知道怎樣保護自己。它順利的活了下來。

想一想:

(1)這幾只獅子的命運為什么不同?

(2)從這個故事中得到什么啟示?

教師歸納導入新課: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認識到,自然界中有它的生存規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充滿激烈競爭的時代,每個人要想適應社會,走向成功,都不可能一味地去依賴別人,必須學會自立,培養獨立克服困難的能力,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今天我們就來共同探討這個問題。

多媒體投放課題: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學生閱讀材料,

思考問題,各

抒己見。


第一目:少年需自立





環節(一)

多媒體投放材料:年少有志,勇挑生活重擔

安琳是青島膠南濱海街道中心中學的一名15歲女學生。豆蔻年華的她,本應得到父母的百般呵護,但病重的母親,卻讓她小小年紀便挑起生活的重擔。每天天剛蒙蒙亮安琳就起床了,然后穿好衣服、洗臉做飯,再把做好的飯端到媽媽的床頭,給媽媽倒好水,放好藥,等媽媽醒來后吃飯、服藥。為了減少生活開支,她又學會了蒸饅頭、包水餃、炒小菜。生活的重負下,她一直勤于學業,科科成績名列前茅。

想一想:

安琳最值得我學習的品質是什么?它的具體表現是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材料,思考問題。

教師總結:安琳是一個具有自立精神的孩子。他小小年紀克服困難,洗衣做飯照顧媽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多媒體投放: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意味著:

①獨立安排自己的生活;

②自主處理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③靠自己的雙手開創自己的事業。

環節(二)

繼續多媒體投放:年少有志,勇挑生活重擔

安琳6歲那年,她的媽媽突患神經元損傷,最終導致下肢癱瘓,生活不能自理。為了給媽媽看病,不但家里的積蓄花光了,還欠下了十幾萬元的債務。為了能多掙點錢給媽媽治病,爸爸早出晚歸外出打工,從此照顧媽媽的任務,便壓在了剛剛上學的安琳身上。她伺候媽媽吃飯、洗頭、洗腳、給媽媽熬藥,收拾家務,管理菜園,有時做點葷菜,她總是仔細的把肉片挑出來,端給媽媽吃。她說:“如果我能替媽媽分擔一點痛苦,我心里也會變得高興一點……”為了讓媽媽高興,她一有時間就和媽媽聊天,學校的新事、趣事都和媽媽說說。拳拳孝心受到了鄰里和學校老師的一致稱贊。

困難并沒有讓小安琳屈服,反而讓她更堅強和樂觀。為使家務料理與學習兩不誤,她學會了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當同齡人在媽媽的陪伴下悄悄進入夢鄉的時候,安琳卻剛剛做完家務,開始寫作業,從來沒有因為家務勞動而影響學習。2007年,安琳被評為青島市“春蕾之星”,2008年被評為全國“十佳春蕾女童”、感動青島十佳人物。

分組討論:讀了安琳的事跡,你有什么感受?

教師進行巡視,了解各組討論情況,并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抓住學生發言中的精彩之處,及時給予歸納、引導和點撥。

教師歸納總結,多媒體投放結論:

自立的重要意義:

①自立的過程是我們鍛煉和提高生活能力的過程,也是我們不斷提高心理和道德品質的過程。

②自立才能走向自強。

環節(三)異域采風:奧巴馬的家規

奧巴馬夫婦共育兩個女兒,為了培育兩個乖女兒更加健康成長,夫婦倆對女兒制定了幾條既簡單觀念性很強的家規。

1、不能有無理的抱怨、爭吵或者惹人討厭的取笑。

2、一定要鋪床,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潔而已。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沖麥片或倒牛奶,自己疊被子,自己設置鬧鐘,自己起床并穿衣服。

4、保持玩具房的干凈。

5、幫父母分擔家務,每周1美元。

6、每逢生日或是圣誕節,沒有豪華的禮物和華麗的聚會。

7、每晚8點30分準時熄燈。

8、安排充實的課余生活:瑪莉亞跳舞、排戲、彈鋼琴、打網球、玩橄欖球;薩莎練體操、彈鋼琴、打網球、跳踢踏舞。

9、不準追星。

說一說:你讀了《奧巴馬的家規》有什么感想?

教師總結:告別依賴,走向自立

學生快速閱讀材

料,思考問題,

相互討論,相

互交流。

學生看投影,齊

讀。



學生快速閱

讀案例材料。

學生以小組為

單位討論交流,

并展示討論結果。

學生閱讀材料,

并談談自己的

感想。

第二目:告別依賴,走向自立

環節(一)多媒體投放: 警鐘長鳴

在一個招聘會上,曾出現這樣一幕:一個老人在各個攤位前忙個不停,填了六十多份各類求職應聘表,并且不斷向招聘單位咨詢。許多人以為她是來找工作的,一打聽才知道,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26歲的兒子。此時此刻,他的兒子正在家“賦閑”。他一天到晚除了吃飯睡覺,就是聊天、玩牌、上網。

問題:如果你是招聘者,你會聘用這個年輕人嗎?為什么?

教師歸納總結:因為他的自立意識、自我管理和自理能力都比較差,依賴心理比較嚴重。這樣的人是很難獲得事業的成功的,所以不能聘用他。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在父母的呵護之下,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無憂無慮的生活.然而我們長期處于這種優越的環境下,必將會喪失斗志和自立的能力,嚴重阻礙了我們將來成功的事業道路。所以我們一定要克服依賴心理,獨立地面對生活中的風風雨雨。

教師投影:自立,就要克服依賴。

環節(二)小品表演:

(小孟興高采烈的回到家里)

小孟:媽媽,我們的足球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太興奮了,我們都盼了很長時間了。

媽媽:什么足球賽?不準去!你看看你這次測驗的成績,再不注意的話,期末考試要退步了。

小孟:媽媽,那怎么可以呢?我們同學都準備了好久,就等球場上大展身手了。我總不能讓全班同學失望吧?

媽媽:(怒)什么?媽媽只有你一個孩子,難道你就可以讓媽媽失望嗎?

小孟:可是,這是兩回事呀,媽媽……(打斷)

媽媽:好了,不用說了。你還小,有些事情你還不懂,也處理不好。就聽媽媽的吧,媽媽總是為你好的……

小組討論:此時的小孟該怎么做呢,請同學們幫他出出主意?

教師總結:在生活中我們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自主做出決定,這是我們是否做到自立的重要標志。但自立并不意味著可以不再聽取家長的建議,一意孤行。

教師投影:自立,就要學會獨立思考,自主作出決定。

環節(三)

材料一:美國的家庭教育是以培養孩子富有開拓精神、能夠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為出發點的。父母從孩子小時侯就采取種種方法,讓他們認識到勞動的價值,比如讓孩子自己動手裝配自行車,修理小家電,做簡易木工,到外邊參加義務勞動等。即使是富有的父母,也十分注重對孩子進行自謀生路的能力教育。

材料二:《夏令營的較量》

192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與30名中國孩子曾經引起全國范圍的大討論。當時,這 107名兒童在內蒙古舉行草原探險夏令營。上路時,日本孩子背包鼓鼓囊囊,裝滿食品和野營用具;中國孩子只是裝裝樣子,背包幾乎是空的。探險之路才走一半,中國兒童因將水喝光、干糧吃盡而向別人求援。中國孩子病了,回大本營睡覺;日本孩子病了硬挺著走到目的地。日本家長乘車而去,把鼓勵留給發高燒的孫子;中國家長在艱難路段把兒子拉上車……

晚上宿營,中國孩子只會生起篝火,而日本孩子卻會作飯,當夏令營宣告閉營時,日方隊長大聲問日本孩子:“草原美不美?”77個日本孩子大聲吼道:“美!”“天藍不藍?”“藍!”“你們來不來?”“來!”這幾聲怒吼震撼了在場的每個中國人。天啊,這就是大和民族的精神嗎?日本人滿面笑容的離開中國,但留給中國人的思考卻是沉重的。

問題:

(1)閱讀材料二說一說,中國孩子與日本孩子的表現分別有什么不同?

(2)結合以上材料想一想:為了贏得下一次較量的勝利,我們應該怎樣行動起來?

教師總結:只有投身社會實踐,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積極實踐和鍛煉是培養自立能力的基本最基本途徑。

相關鏈接:

生活的基本能力有:

自主管理自己時間的能力。

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能力。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

與人溝通、說服他人的能力。

展示自己、推銷自己的能力。

??????

教師總結投影:自立,就要積極實踐和鍛煉。

環節(四)走進生活,體驗自立

多媒體投放:遇到下列情境,“我”該怎么辦呢?

情境一:爸爸媽媽因公外出,我要到奶奶家住幾天

情境二:做數學題時,遇到難題了

情境三:爸爸出差,媽媽生病了,我該

情境四:學校要組織藝術節,可媽媽擔心參加藝術節會影響學習,不讓我參加


學生快速閱讀材

料,思考問題。



學生觀看小品表

演。
小組內進行討論

交流和探究。

學生閱讀材料,

相互交流,小

組推選代表發

言。

通過相關鏈接讓

學生明白,只有

在生活中反復鍛

煉,不斷實踐,才

能逐步提高自立

能力。
學生發言,各抒

己見。

知識整合

一、少年需自立

自立的含義

自立的重要意義

二、告別依賴,走向自立

怎樣培養自立精神?

收獲平臺

通過本課學習:

1、我學到了哪些知識?

2、今后我打算怎樣去做?

達標測驗:

一、選擇題

1、“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漢!碧招兄倪@句話告訴我們,做人要( )

A、有自尊心 B、有自信心

C、自立 D、自強

2、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做的許多事情,都是自立的表現。下列屬于自立的做法有( )

① 我的衣服自己洗

② 我自己去超市、書店,購買自己所需要的生活和文化用品

③ 我能夠自己做飯,料理自己的生活

④ 我的父母病了,我能陪他們去醫院,還能在家里照顧他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學會自立,是人生邁向成熟的重要一步。為此,我們應該( )

A、依靠父母,完全順從父母

B、擺脫父母,也拒絕他人幫助

C、我行我素,不受任何約束

D、告別依賴,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4、某市曾對1500名中小學生進行過調查,調查結果顯示:72%的學生需要由父母幫助忙整理房間,68%的學生早上起床

需要父母來叫,只有12%的學生能做些簡單的家務。這些數據啟示我們( )

①大多數學生缺乏自立能力

②自己的事應該自己做

③要從小培養自立意識,增強自立能力

④自立是長大以后的事,現在可以由父母代勞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分析說明題

《山東新聞網》報道:小鄭(化名)是一個典型的“懶蟲”,在家基本不做家務。進了軍訓基地,一切得“自理自立”, 小小鄭才洗了一天衣服,便決定將臟衣服打包回家扔給媽媽。沒想到前兩天收拾行李時,小鄭突然發現,自己裝臟衣服的 馬馬甲袋里,竟飛出了一些黑色的“小東西”。原來,因為下雨潮濕,混著雨水和汗水的臟衣服,居然“悟”出了小蟲,這讓 他他大為吃驚。

(1)上述材料中的小鄭缺少的是什么心理品質?
(2)請你告訴小鄭,缺乏這種品質的危害。
(3)和小鄭相比,你認為你在生活中這方面做得如何?
答案:

一、選擇題1、C 2、D 3、D 4 、A

二、分析說明題

(1)自立。

(2)一個缺乏自立精神的人,處處依賴別人,在困難和挫折面前畏懼和退縮,從而不可能成為一個生活的強者。

(3)從生活中不能自理自立、學習是否有自覺性等方面談即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73620.html

相關閱讀:學會拒絕
《鋼鐵是這樣煉成的》導學案
魯教版初一政治上冊復習提綱
第五單元人們說我長大了教案
七年級政治法不可違導學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