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
1、 了解人們對于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2、 識記地球的真實形狀和大小。
3、 通過人們對于地球形狀的 認識過程,培養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教學用具】
地球儀,教學掛圖
【教 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新課導入:展示地球的衛星照片,啟發學生認識地球形狀的熱情。
2、閱讀課本第3頁,了解人們對于地球形狀的認識分幾個階段。
(講述)自從人類產生開始,人們對于地球的形狀的探索就從沒有停止,在古代的早期,由于受視線所限,人們以為地球是平的,所以有“天圓地方”之說。后來,人們通過觀察太陽和月亮的形狀,推測地球也可能是圓的,于是出現了“渾天說”。
板書:
一、地球的形狀
1、認識過 程:古代:天圓地方-渾天說
近代:麥哲倫環球航行
現代:人類進入太空,精確反映地球的性狀
(講述)隨著航海技術的發展,人們的活動范圍進一步擴大,葡萄牙人麥哲倫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證明了地球是一個球體。這是近代屬于第二個階段,它雖然證明了地球是一個球體,但是不能精確的反映地球的性狀和大小。到了現代,人類進入太空,通過各種高科技手段,測得地球的性狀和大小。
板書:
2、地球的性狀:不規 則的球體
二、地球的大小
閱讀第5頁地球圖,找出三個半徑和周長等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
板書:
1、大 小:半徑:
周長
(總結)通過人們的測量,認識到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的球體,不但兩極和赤道長度不同,即使兩極也不對稱,北極大約比南極長40米。因為相差比較少,所以當縮小到地球儀大小的時候,就可以看成一個正球體了。
【作業設置】
描繪地球示意圖,標出各種數據
閱讀課本,相互討論,分成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個階段
看課本的插圖,討論什么是天圓地方和渾天說。
閱讀麥哲倫環球航行路線 圖,了解麥哲倫對于人們認識地球形狀的貢獻,這屬于第二個階段。
學生討論,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現象能夠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例如:遠方駛來的帆船,月食等。
討論找出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 半徑― ―6371千米。周長――4萬千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73762.html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相關閱讀:西半球地區
認識地球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水資源 教案
在地圖上辨別方向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