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 題
6.3自立自強
授課時間
2.23
總課時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自立自強的含義及其重要性,知道自立自強是一種優秀的品質。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園”中的活動及“心理導航”的相關內容,讓學生初步了解自立自強的含義,認識自立自強的優秀品質,體會自立自強對生活的意義,養成自立自強的生活態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認識自立自強是一種優秀品質,明白個體生命的可貴在于養成自立自強的精神,體會自強不息對個人、對國家和民族的意義。
學習重難點
認識自立自強是一種優秀的品質,樹立自立自強的生活態度。
學習過程設計(學案)
過程設計(教案)
一.學案設計:
自學提綱:1、什么是自立?什么是自強?談談你對自立自強的理解。 2、自立與自強的關系是怎樣的? 3、為什么說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精髓? 4、想想自己有哪些是自立自強的表現?有哪些是依賴他人的 二、習題精選:
1、(1)陶行知先生的《自立歌》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2)說說你對中學生“自立”的理解。 2、這些名人身上體現了一種什么精神?那么什么是自強呢? 3、如何培養自強精神? 三.課堂作業:
(1)作業本
激趣導入:案例導入:書生上京趕考的故事師:這個書生即使滿腹學問,但有沒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事情的能力呢?
生: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就是說,缺乏自立能力,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先自學完成小任務: 反饋點撥:
看教材上探究園設計的活動“來自校園網的報道”,然后思考討論:1、你是怎么理解“自立”的? 2、你的理解與校園網的調查中同學們對“自立”的理解一致嗎?不一致的話,差別在哪里?
師小結:自立是不依賴別人、依靠自己的努力做事的精神品質;是一種自我生存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追求的心理品質,一個人具有自立的意識和能力,不僅對社會有好處,而且對自身的健康發展也有利。人有了自立意識和能力,便比較容易適應社會,把握機遇,發展自身。同學們對“自立”的理解是正確的,但自立不是簡單的“自理”,二者不能簡單等同,自理僅限于一般生活的層面, 自立則是更高層次的東西,含有豐富的精神因素。自立,意味著我們要學會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意味著我們要長大成人,離開父母的羽翼保護,獨立生活;意味著要靠自己的力量,創造生活。 2、名人競猜
這些名人身上體現了一種什么精神?自強不息的精神那么什么是自強呢? 3、百年回眸 歸納自立自強的重要性:
因為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態度不同,所以我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的表現也各不相同。如何在生活中學會自立呢?下面,讓我們一起看“蔦” 的 故 事:
? 由
? 1.在這份遺囑中,你能說說趙敏做為母親為何如此用心良苦? ? 2.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實踐中,你會怎么做? 每課一得:我的誓言:
本課亮點:
學案設計有層次,學生能夠通過自學把握本堂課的 重點和難點;通過案例,讓學生在思考中領悟到自立自強這一主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75313.html
相關閱讀:第五單元人們說我長大了教案
《鋼鐵是這樣煉成的》導學案
七年級政治法不可違導學稿
魯教版初一政治上冊復習提綱
學會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