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
第8課 印 度(一)
第 1 課時 共 1 課時
課型
新授課
執教教師:
目
標
知識目標
1.學會運用文字和數字資料,說明印度人口增長的特點,以及人口過度增長與資源環境及經濟發展的關系。
2.學會分析“孟買各月氣溫與降水量分布圖”和“南亞1月、7月風向圖”,了解熱帶季風氣候 的特點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3.簡單分析印度糧食生產由大量進口到自給有余的變化原因。
4.了解印度經濟發展的狀況,簡述其工 業發展的過程及原因。
能力目標
1.學會讀印度地形圖、人口增長圖、降水柱狀圖等圖表,培養學生獲取、提取、判斷、分析信息的能力。
2.通過分析印度水旱災害的原因、印度工業發展的歷程,培養學生由表及里地剖析問題的思維能力。
德育目標
樹立發展應與環境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觀念,樹立發展中國家也能騰飛的堅定信念。
教學重點
1.印度的人口問題。
2.熱帶季風氣候與農業。
3.印度的糧食問題。
4.印度工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教學難點
1.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與成因。
2. 工業的發展與自然條件的關系。
教法學法
演示、討論、歸納、圖表分析為主的方法。
教學媒體
教 學 過 程
教學
環節
教學內容
補充與反饋
課前預習
導入新課
1.多媒體課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電影,并提問:該片反映的是哪個國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們就學習我們的鄰邦??印度。
2.設問方式引入:《西游記》同學們都看過,唐僧要去西天取經,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現在的印度。印 度是一個什么樣的 地方呢?今天咱們也去取一回經。
板書:第8課 印度
重難點教學過程
1.課件展示:圖9.27“印度的地形”,明確印度的方位、鄰國,找出喜馬拉雅山 、恒河平原、德干高 原,說說印 度地形分布的特點。
2.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印 度位 于我國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課件展示P34的閱讀材料:世界文明古國??印度)。印度的鄰國有巴基斯坦、中國、尼泊 爾、孟加拉國、緬甸,以及隔海相望 的斯里蘭卡。印度的地形可以分為三大地形區:北部為喜馬拉雅南側山地,中部為恒河平原,南部為德干高原。
3.課件展示:圖9.28“印度人口的增長”,并思考:
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經超過多少億?
②50年間印度人口增長了多少倍?
③從1951年開始,每間隔10年,印度凈增人口數的變化趨勢如何?
板書: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國
4.學生討論,教師總結
目前印度總人口已經超過10億,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50年間印度人口增長了近3倍,從1951年開始,每間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長數是越來越多。讀圖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印度人口問題的主要特點是:人口增長速度過快
5.學生朗讀文字資料,并分組討論下列問題:
①說說你對印度未來人口趨勢的看法
②眾多的人口對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壓力。
6.學生討 論,教師引導,得出結論。
①從文字資料中可以看出,20世紀70年代印度政府開始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獎勵計劃,但是由于印度廣大農村的傳統觀念還十分強烈,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印度人口每年凈增量會越來越大。照此速度,本世紀中葉,印度總人口將會超過中國,而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②課件展示:印度的資源總量和產品總量都相當豐富,但是由于人口眾多,使印度無論是人均自然資源占有量,還是人均糧食產量和鋼產量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較大的差距。這就說明,人口的過度增長會對一個國家的資源、環境以及經濟的發展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總結應用
結合板書,概括知識要點。
[反饋練習]
1.印度主要的氣候類型是( )
A.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草原氣候C.熱帶季風氣候D.熱帶沙漠氣候[來源:學科網]
2.印度產生旱澇災害的主要原因是( )
A.西南季風不穩定 B.東北季風勢力強
C.東北季風勢力弱 D.氣候炎熱降水少
3.發源于喜馬拉雅山南坡,注入孟加拉灣的大河是( )
A.印度河 B.恒河 C.雅魯藏布江 D.布拉馬普特拉河
4.印度最主要的地形區是( )
A.德干高原 B.恒河三角洲C.印度河三角洲 D.喜馬拉雅山地
5.下列國家中,不是印度鄰國的是( )
A.巴基斯坦 B.中國 C.尼泊爾 D.巴勒斯坦
參考答案:
1.C 2.A 3.B 4.A 5.D
※活動與探究
1.借助印度的人口問題,聯想我國的人口 問題及人口政策。
2.借助印度水旱災害頻繁的國情,試分析我國水旱災害的特點,討論應如何防災減災。
板書設計
典型錯例分析
課題
第9課 印 度(二)
第 1 課時 共 1 課時
課型
新授課
執教教師:
教學目
標
知識目標
1.學會運用文字和數字資料,說明印度人口增長的特點,以及人口過度增長與資源環境及經濟發展的關系。
2.學會分析“孟買各月氣溫與降水量分布圖”和“南亞1月、7月風向圖”,了解熱帶季風氣候 的特點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3.簡單分析印度糧食生產由大量進口到自給有余的變化原因。
4.了解印度經濟發展的狀況,簡述其工 業發展的過程及原因。
能力目標
1.學會讀印度地形圖、人口增長圖、降水柱狀圖等圖表,培養學生獲取、提取、判斷、分析信息的能力。
2.通過分析印度水旱災害的原因、印度工業發展的歷程,培養學生由表及里地剖析問題的思維能力。
德育目標
樹立發展應與環境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觀念,樹立發展中國家也能騰飛的堅定信念。
教學重點
1.印度的人口問題。
2.熱帶季風氣候與農業。
3.印度的糧食問題。
4.印度工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教學難點
1.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與成因。
2. 工業的發展與自然條件的關系。
教法學法
教學媒體
教 學 過 程
教學
環節
教學內容
補充與反饋
課前預習
導入新課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對糧食的消費量極大。因此,印度政府歷來十分重視糧食生產。下面我 們就來談談印度的糧食問題。
重難點教學過程
1.課件展示:圖9.29“印度季風示意”和圖9.30“孟買氣溫與降水量”,并思考:印度以哪種氣候類型為主,其氣候特點是 什么?
2.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印度大部分地區地處熱帶和亞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以孟買為例,可以看出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是:全年高溫,雨旱兩季。雨季(6~9月),特別是7月份降水更加集中;旱季(10月~次年5月)。那為什么印度的降水會有旱季、雨季的差別呢?
①印度雨 季和旱季的盛行風向有何差別?
②西南風的幾種變化情況,并填表。
表格1
月份
風向
吹向
降水季節
6~9月
西南風
海洋?陸地
雨季
10月~次年5月
東北風
陸地?海洋
旱 季
表格2
水災
旱災
西南風的變化
來得早,退得晚,風力強
來得晚,退得早,風力弱
由于受季風(特別是西南季風)的影響,年降水量過于集中,且年際間變化極大, 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又很少,水旱災害頻繁。
板書:水旱災害頻繁
3.提出問題,分組討論。
(1)印度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糧食生產不能自給的原因是什么?
(2)印度在20世紀60年代之后,糧食迅速增長的突破口在哪里?
4.學生發言,教師小結。
由于水旱災 害頻繁、生產技術落后等原因,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印度糧食 不能自給,每年都需要進口大量的糧食。現在,印度糧食能夠自給要歸功于20世紀60年代推行的“綠色革命”。 (學生朗讀P38閱讀材料“綠色革命”)“綠色革命”改進了糧食生產技術,使糧食供應狀況逐步得以改善。目前,印度糧食不僅能夠自給,而且還有一定的余糧可供出口。
板書:自給有余的糧食生產
5.課件展示:圖9.31“印度年降水量與農作物分布”分析糧食作物的分布與降水量的地區分布、地形分布的對應關系。
6.小組討論,評價點撥。
水稻和小麥是印度主要的糧食作物,二者的產量均居世界前列。通過對照可以發現,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勢平坦的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麥則主要分布在降水較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 原西北部。這也說明,農業生產和自然條件的關系是極為密切的。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地理環境,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方式也有很大的差異。 (對比印度南北方在飲食習慣方面的差異。同我國類似,印度也是“南米北面”,但是在制作方法上不太一樣)
7.承接過渡:近代歷史上,印度有很長一段時期,處于英國殖民統治下,本國工業發展緩慢;獨立后,印度工業得以迅速的發展。
板書:完整的工業體系
8.圖9.32“印度礦產資源與工業分布”,分析工業的分布與原料產地之間的關系,并完成表格。
工業部門
分布地區
主要工業城市
鋼鐵工業
煤、鐵產區
加爾各答
棉紡織工業
棉花產區
孟買、班加羅爾、新德里
麻紡織工業
黃麻產區
加爾各答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一般規律:工業中 心應接近原料產地。
通過討論,使學生樹立以下信念:發展中國家經濟水平雖然還十分落后,但未必什么產 業都是落后的。比如印度在核電技術及其應用、計算機軟件產品開發及出口、航天技術及其應用等方面的突破,都有力地說明了發展中國家是可以逐步趕上世界經濟水平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可以騰飛。
板書:崛起的信息技術產業
信息產業中心是:班加羅爾
0
總結應用
印度與我國同是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印度的經濟發展中有許多可供我國借鑒的經驗。比如印度為解決糧食問題而進行的“綠色革 命”,印度大力發展高新產業的創新思路等。
[反饋練習]
1.下列有關印度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 B.印度曾是英國的殖民地
C.印度人口僅次于中國,居世界第二位 D.印度目前已是發達國家
2.印度主要的糧食作物是( )
A.水稻、玉米 B.小麥、玉米C.水稻、小麥 D.棉花、茶葉
3.印度最大的港口和棉紡織工業中心是( )
A.加爾各答 B.馬德拉斯 C.孟買 D.新德里
4.在印度各民族工業中,迅速發展的是( )
A.機械工業、電子、石油 B.采礦、紡織、航空
C.電力、機械工業、鋼鐵 D.核能、食品、空間
5.印度的礦產主要有鐵、煤等,它們分布在( )
A.印度的東北部地區 B.恒河平原的上源
C.印度半島的東北部 D.德干高原的東北部
參考答案:
1.D 2.C 3.C 4.C 5.D
※活動與探究
印度在古代文明、自然條件與經濟發展及人口增長等方面與我國
板書設計
典型錯例分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76657.html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相關閱讀:認識地球
在地圖上辨別方向教學設計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西半球地區
水資源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