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地球自轉和公轉運動的基本規律。
2、理解晝夜交替現象的產生原因和地理意義。
3、初步了解現實生活中需要具備時差知識。
過程與方法:
1、學會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2、能用簡單的工具演示晝與夜以及晝夜更替。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地球運動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世界上的物質是運動變化的,探索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必須具備科學的精神、用科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重難點】: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意義。
【使用說明與學法指導】
1.認真閱讀課本及插圖,使用雙色筆把課本上的重難點勾畫出來并進行記憶。
2.獨立認真完成學案,用紅筆做好疑難問題記錄,以備討論時做到有的放矢和高效。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一)、復習鞏固:提問回答經緯線和經緯度的特點。
(二)、導學部分:
1、地球運動的形式有 和 。
2、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區別和聯系:
自轉公轉
方向
周期
旋轉中心
二、合作、探究、展示:
1、用手輕輕撥動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
觀察分析: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 時針方向轉動;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儀是按 時針方向轉動。
2、仿照書P16圖1.18,用手電筒作為光源,照射在地球儀上,觀察并思考:
①此時地球儀上被照亮的部分占地球儀的 ;未照亮的部分占地球儀的 ,
此時,中國是 ,美國是 。
②在地球上,被太陽照亮的部分稱晝半球,未被照亮的部分稱夜半球。那么,晝半球占地球的 ,夜半球占地球的 。晝夜半球的分界線我們稱為晨昏線。
③沿地球自轉方向輕輕撥動地球儀180°,此時中國是 ,美國是 。沿地球自轉方向連續撥動地球儀,觀察中國和美國晝夜更替情況,思考,地球上為什么會產生晝夜更替?每完成一次晝夜更替大約需要多長時間?
④思考:中國北京和日本東京誰將更早迎來曙光?為什么?
⑤人們以1天為單位的起居和作息時間與地球自轉有什么關系?
三、當堂檢測:
1、在地球上,太陽之所以東升西落,是由于 ( )
A、地球自轉運動所致
B、地球公轉運動所致
C、地軸與地球公轉軌道面相互垂直
D、地球形狀不是一個正球體
2、地球自轉和公轉運動的特征,相同的是 ( )
A、周期 B、方向 C、饒轉中心 D、產生的地理現象
3、在南極上空看地球的自轉方向是按 時針方向旋轉的;在北極上空看地球的自轉方向是按 時針方向旋轉的。
4、以下幾種現象,哪種是不屬于地球自轉所產生的 ( )
A、晝夜更替 B、赤道地區可以“坐地日行八萬里”
C、晝夜長短的變化 D、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小組總結。
五、布置作業:
六、 預習指導:演示地球的公轉,知道地球公轉引起晝夜長短的變化和四季的變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79138.html
相關閱讀:水資源 教案
認識地球
西半球地區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在地圖上辨別方向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