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9年中考建國60周年主題閱讀指導6:母語傳承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閱讀指導 來源: 記憶方法網

2019中考建國60周年主題閱讀指導6

主題閱讀關鍵詞:

母語傳承

(六)母語傳承

讀•能力提升間

名篇賞讀

美文與雜文

余光中

臺灣的散文不但名家輩出,一般的水準也不算低,可是某些習見的散文選集,尤其是近來的年度散文選,并不能充分表現這種文體的多元生命。習見的散文選集所收的,幾乎盡是抒情寫景之類的美文小品,一來讀者眾多,可保銷路;二來體例單純,便于編輯。其中當然也有不少足以傳世的佳作,可是搜羅的范圍既限于“純散文”,就不免錯過了廣義散文的雋品。長此以往,只怕我們的散文會走上美文的窄路,而一般讀者對散文的看法也有失通達。

所謂美文,是指不帶實用目的專供直覺觀賞的作品。反之,帶有實用目的之寫作,例如新聞、公文、論述之類,或可籠統稱為雜文。美文重感性,長于抒情,由作家來寫。雜文重知性,長于達意,凡知識分子都可以執筆。不過兩者并非截然可分,因為雜文寫好了,可以當美文來欣賞,而美文也往往為實用目的而作。

且以《古文觀止》為例。全書十二卷,前五卷幾乎清一色是歷史著作,選自《左傳》《戰國策》《史記》等書。第六卷的漢文性質頗雜,多為詔策章表之類的應用文字。從第七卷起才有類似今日所謂散文小品的美文,如《歸去來辭》與《北山移文》,但是仍有《諫太宗十思疏》與《為徐敬業討武空檄》一類的公文。后面的五卷,從唐文到明文,也都是美文和雜文并列。再以《昭明文選》為例。這部更古老的文學選集,前半部是詩賦,可謂美文,后半部卻是公文、書信、論述、碑誄之類,全屬雜文。由此可見我國的散文傳統非但不排斥雜文,還頗表重視。

雜文是為解決問題、溝通社會而產生的作品,只要作者有真摯的感情、深刻的思想,而又善以文字來表達,往往也能寫出動人的美文。諸葛亮寫《出師表》,原本無意于抒情或唯美,卻因為情真意切,竟把奏議的公文寫成了千古的至文。單從《古文觀止》所選作品來看,也見得出唐宋散文的八位大師都兼擅雜文,所以也才言之有物。杜牧雖以《阿房宮賦》聞名,其實他的《樊川文集》里,最多的還是論政論兵之文和銘序書表之作。而《阿房宮賦》雖然聲調悅耳,形象醒目,不折不扣是一篇抒情的美文,其末段從“滅六國者”起,卻由感性轉入知性,邏輯的氣勢利如破竹,竟有論史論政之概。

條理分明、文字整潔、聲調鏗鏘、形象生動,一篇雜文如果做到了這四點,盡管通篇不涉柔情美景,仍可當作美文來擊節嘆賞。邏輯的飽滿張力,只要加上一點感情和想象,同樣能滿足我們的美感!哆^秦論》給我的興奮,遠非二三流的美文所及!蹲x孟嘗君傳》寥寥九十個字,比香港報紙上最短的專欄雜文還要短,但是文氣流轉,邏輯圓滿,用五個“士”和三個“雞鳴狗盜”造成對比的張力:這種知性之美,絕不比感性之美遜色。莊子和孟子無意做散文家,在散文史上卻舉足輕重。

散文的佳作不限于美文,不妨也向哲學、史學甚至科學著作里去探尋。例如布朗所編的《現代散文選》里,便有《眼球的奇觀》這樣的科學妙品。把散文限制在美文里,是散文的窄化而非純化。散文的讀者、作者、編者,不妨看開些。

(選自余光中《左手的掌紋》,江蘇文藝出版社)

賞析品味

對于美文小品獨占市場的現象,人們似乎已是司空見慣。然而作為散文中的一種,“美文”的大肆流行,其實對散文是一種窄化而非純化,不利于散文的發展。針對這種現象,作者力圖在文中梳理散文、美文與雜文三者之間的關系。

作者先從寫作目的、情感表達方式乃至作者身份幾個方面對美文與雜文進行區別。接著,作者通過列舉分析《古文觀止》《昭明文選》等古籍經典,指出雜文在散文傳統史中頗受重視。有區別就有聯系,在作者眼中,雜文與美文“兩者并非截然可分,因為雜文寫好了,可以當美文來欣賞,而美文也往往為實用目的而作”。接著作者闡說雜文如何成為美文,總結出“條理分明、文字整潔、聲調鏗鏘、形象生動”“邏輯的飽滿張力,只要加上一點感情和想象,同樣能滿足我們的美感”,從而達到提倡雜文寫作和閱讀的目的。

文章條理清晰,言簡意賅。

寫作借鑒

行文結構脈絡清晰,重點突出。既是比較美文與雜文,作者就從兩者的區別與聯系入手,文章自然也分為兩個部分。但從筆墨著重點而言,作者并沒有等同對待,而是著重表述雜文如何成為美文,突出兩者的聯系,從而達到提倡雜文寫作和閱讀的目的。我們在寫這類議論性的散文時,不妨多學習作者這種主次分明的思維方式,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閱讀練兵

宋詞中的“蒙太奇”(節選)

孔慶東

有宋一代,詩詞俱盛,而尤以詞拔峰突起,蔚成大觀,繁榮之勢可與唐詩相媲,故有“宋詞”之稱。詞之異于詩者,絕非僅僅是句之長短與齊整、吟之有樂與無樂,也不只是風格上的所謂“詩莊詞媚”,而是從總體的創作方法到具體的表現手段上都相互徑庭。特別是在宋朝,品一首詩與賞一首詞,簡直就有如同我們看一組幻燈與看一部電影這樣的感覺上的差別,當然,這種比喻不能絕對化。其原因固然是由于詩與詞的根本差異,但我認為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宋詞在表現手段上,特別講究意象的外在關聯與銜接,給人以畫面的通體運動感。借用一個電影術語“蒙太奇”來說明這個問題,是再方便不過了。

“蒙太奇”一語譯自俄文,原為法文一個建筑術語,意謂結構、組合的方法。當然,電影藝術發展到今天,“蒙太奇”的外延早已覆蓋了一切“鏡頭調度”和“聲音構成”的技巧,成為表達特殊思想內容的藝術武器。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詞以境界為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且看他所舉之例: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紅杏枝頭春意鬧”,“云破月來花弄影”。

可惜古人不知電影為何物。他們一邊淺吟低哦,一邊閉目設想著詞中境界?墒,置身于電影時代的讀者,看了這些詞句,大腦里馬上會自導自演出一小段影片來。這與古人的欣賞過程在本質上實際是相同的。詞家如果不是運用了各種“蒙太奇”技巧,就不會造出這些所謂的“境界”。如“云破月來花弄影”一句,就是主、客體同時運動,包括視距轉換、漸隱、漸現及特寫等多種技巧的蒙太奇手法。此句的作者張先的另外兩個名句“嬌柔懶起,簾壓卷花影”“柳徑無人,墮風絮無影”也都是用了類似的手法,才成就了“三影郎中”的美名。

這種鏡頭的自然移動——搖,是宋詞中最常見的描寫手段之一。它的作用是能夠在鏡頭所掃描的空間內,展現出一個完整的意境。例如柳永《雨霖鈴》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呈現在畫面上的首先是一個“濃睡不消殘酒”的落魄文人迷惘驚疑的形象,背景是一片夜色,然后鏡頭緩緩搖動,一步步現出了他近旁的楊柳、樹下的河岸、飄動的細枝柔條(曉風),最后是一彎殘月。于是,一種十分凄涼孤寂的氛圍便整體地呈現出來,使人頓生同情。

除了“搖”之外,視距與景深的靈活使用,也是詞家們的拿手好戲。視距的選擇,關系到讀者視象的濃淡去留,因此,為了準確地傳情,就必須謹慎地調對焦距和光圈。在宋詞里,遠景、中景、近景和特寫的恰當處理,俯拾皆是。如遠景:“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秦觀),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李清照)。中景:“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歐陽修),“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晏幾道),“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岳飛)。近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李清照),“走來窗下笑相扶,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歐陽修)。特寫: ,“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史達祖),“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辛棄疾)。

但是各種視距的綜合使用往往更為突出。試看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的上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廣闊無邊的一個高俯角的遠景,水天相接,遠山遙遙。然后鏡頭漸拉,一個中景的烘托,哀鴻聲里,夕陽映照著高亭。忽然轉成近景,殺敵心切的游子把寶劍看了又看,拍遍了所倚的欄桿。最后停留在一個無可奈何、悲憤萬分的面部特寫上。如果我們要拍攝一部關于辛棄疾的電影,這是最好不過的序幕了。推拉搖轉的恰當使用,有點有面,有背景,有細節,使宋詞尤其是慢詞,煥發出不可替代的藝術魅力。

(選自孔慶東《空山瘋語》,重慶出版社)

基礎層級演練:

1.本文介紹宋詞中意象的外在關聯與銜接的技巧,主要從三個方面作簡單介紹。這三個方面是: , , 。

2.“謹慎地調對焦距和光圈”指的是什么?

發展層級演練:

3.將下面的句子填寫到原文中的橫線上,將它們歸入相應的類別中。

A.“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歐陽修)

B.“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周邦彥)

遠景:

特寫:

4.假如某電影學院在你校招收導演專業的學生,你參加構思能力面試,抽到的題目是:根據下面詞的內容,自導自演一小段影片,請簡單說說你對畫面的構思與安排。(要求運用上文的知識,注明視距和聲音效果。用連貫表述或鏡頭簡述的方式均可。)

提示:仿照上文關于柳永《雨霖鈴》的意境處理和最后一段前四句的寫法。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蘇軾《浣溪沙》)

寫作拓展延伸:

5.古代詩詞名句中描繪了許多令人心醉的優美畫面,請從中選取一幅你最喜愛的,試著描繪一下,300字左右。

參考答案:

《宋詞中的“蒙太奇”》:1.鏡頭的自然移動——搖 視距與景深的靈活使用 各種視距的綜合使用 2.仔細選擇視覺距離(視距)3.遠景:A;特寫:B 4.提示:中景:村南村北響繅車(注明音響效果)近景:牛衣古柳賣黃瓜 特寫:簌簌衣巾落棗花、酒困路長惟欲睡 5.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1111630.html

相關閱讀: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的八大熱點
記敘文閱讀步驟
關于進行課外閱讀積累的建議
中考說明文閱讀答題技巧
歸納文章要點四法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