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論文《 語文教學中的文化浸潤》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閱讀指導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語文教學中的文化浸潤 云南省曲靖市師宗縣彩云鎮彩云中學 殷佳斌 yjb126@163.cn 內容提要:語文教學因其與文化之間的天然聯系負載著文化浸潤的使命。在當前教育存在較為普遍的文化 語文教學中的文化浸潤
云南省曲靖市師宗縣彩云鎮彩云中學

殷佳斌
yjb126@163.cn
內容提要:語文教學因其與文化之間的天然聯系負載著文化浸潤的使命。在當前教育存在較為普遍的文化缺失與道德失范的情況下,在文化強國戰略的引領下,語文教學中的文化浸潤不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必要。語文教師要自覺樹立文化意識,善于挖掘語文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在課堂教學中積極踐行文化浸潤,使學生由讀書人升華為文化人。
關鍵詞:語文

教學

文化

浸潤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統一的學科,在教育教學改革中歷史性地走在了風口浪尖。語文教師應該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敏銳洞察教育教學改革動態,及時調整教育教學行為,以適應當前大語文教育及文化強國的趨勢。

下面就語文教學中文化浸潤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文化浸潤談談我的粗淺認識。
一、
文化浸潤的重要性。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個國家強大的根源在于文化,一個民族興盛的源泉同樣在于文化。反過來說,離開文化,國家的發展、民族的進步是不可想象的。文化的興盛創造了很多盛世景象:其中開元盛世堪稱典范。日本民治維新促使日本成為亞洲最早走上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國家,進而發展成為亞洲目前唯一的發達國家。中國的五四運動掀起反帝反封建運動的新高潮,該運動的先鋒為新文化運動。魯迅的棄醫從文,揭示了醫愚勝于醫人的道理。凡此種種,文化關乎國家、民族的興衰。文化的傳承、發展、更新對政治、經濟乃至整個社會多層面、多維度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
百大計,教育為本。而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始于教育。因此,在“德育為先,智育為本”思潮的引領下,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自覺踐行文化浸潤,讓學生從單一知識型人才向能力型、創新型、文化型人才方向發展,成為當務之急,勢在必行。
二、
文化浸潤的必要性。
當前我國教育存在較為普遍的文化缺失與道德失范問題。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然而歸根結底還是教育本身的問題。
在眾多學科里,語文與道德、文化的聯系最為緊密。因而語文學科的教育教學注定要與德育以及文化浸潤發生千絲萬縷的聯系。面對普遍存在的文化缺失與道德失范的現狀,教育工作者特別是一線教師不得不自省,不得不認真審視我們的教育。
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不獨收錄于各種經史子集之中,更多蘊藏于中小學語文教材里。語文教師應充分挖掘語文教材里的文化因素,在學生學習成長的關鍵時期種下道德的種子,培育文化的根苗。
三、
文化浸潤的方法。
中國是一個禮儀的國度、詩歌的國度、成語的國度。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但它不是干巴巴的教條。它像太陽的光輝彌散在神州大地的每一個角落,它像春天的雨露滋潤著中華民族的每一代兒女。顯而易見,傳統文化大量散見于古典詩詞文的字里行間。因此在語文學科的教育教學中有著得天獨厚的文化教育素材。
文化的本質涵義就是自然人的社會化,而社會化的一個必由之路就是教育。教育作為自然人社會化的基礎環節、關鍵環節,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特別是語文教師應該自覺領悟教育教學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正確把握教材中的文化因素,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受到道德濡染和文化浸潤。
就語文學科而言,文化浸潤的方法就是在備課、上課、輔導、考評等教學環節中深入挖掘課程尤其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文化因素,科學設計教學內容,讓傳統文化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地呈現出來,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受到潛移默化,從而由讀書人升華為文化人。下面舉例論述之。
在人教版語文七級上冊《〈論語〉十則》的教學中,除了讓學生掌握文言實詞、虛詞,能夠疏通文意、領會主旨之外,還應該系統闡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舉一反三、學以致用、學思并重、立志有恒、克己內省、改過遷善、身體力行……這些知識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還能夠展示中國古代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促進學生對當前尊孔學孔世界潮流的理解。
在人教版語文七級下冊《傷仲永》的教學中,可以著眼于“后天教育對于成才的重要性”這一主題,列舉古今中外知名人士的成才之路,讓學生深刻領悟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從而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
語文教師善于采集道德標本,烘焙人格蛋糕,定能讓學生領略無數地道中國人倫風情。
中國古典詩詞文里的文化盛宴可以說是俯拾即是:周敦頤《愛蓮說》是封建士大夫精神家園的集中寫照,“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君子品格更是傳統文化的經典定格;陶淵明《五先生傳》里“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的淡泊名利;文天祥《過零丁洋》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舍生取義;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心懷天下;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推己及人;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積極進取……
凡此種種,古典詩詞文大百科全書式的文化櫥窗陳列著不計其數的精品。語文教師稍加甄選,學生一定能夠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飽食一道道文化大餐。享受著這樣的饕餮盛宴,學生的視野為之開闊,思想為之活躍,認識為之深刻。
語文課堂不單純教漢語言文學,而要讓漢語言文學“搭臺”,文化浸潤“唱戲”。惟其如此,方顯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特質,方顯語文教師教書育人的雙重使命。
當然,任何學科的教學都負有文化浸潤的責任。只是語文學科與文化的聯系異常緊密,因此語文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更加自覺地關注文化,關注文化的傳承。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371473.html

相關閱讀:記敘文閱讀步驟
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的八大熱點
歸納文章要點四法
關于進行課外閱讀積累的建議
中考說明文閱讀答題技巧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