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詩兩首《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未選擇的路》課后習題及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閱讀指導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關于練習 一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通篇都是勸說的口吻,沒有什么具體的形象,它卻是一首著名的詩,為世界各國人民廣為傳誦。你喜歡這首詩嗎 ? 為什么 ? 本題旨在通過課堂講解, 關于練習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通篇都是勸說的口吻,沒有什么具體的形象,它卻是一首著名的詩,為世界各國人民廣為傳誦。你喜歡這首詩嗎?
為什么?
本題旨在通過課堂講解,使學生喜歡這類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詩,并對人生構成積極的影響。
這是一道主觀題,學生回答喜歡或不喜歡都可以,但通過教師的教學,最好使學生能喜歡這樣的詩,并說出一點自己的想法。不要求有統一答案。

朗讀《未選擇的路》,說說“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義,你從中悟出什么人生的哲理。
本題旨在通過這個單元的學習,初步了解詩中象征手法的運用,進一步提高欣賞新詩的水平。
詩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寫自然界的道路,但實際上暗示的卻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一條,所以必須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本題旨在讓學生積累名篇,打好文化根基。
教學建議
一、普希金和弗羅斯特是兩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這里學生第一次接觸他們,教師可以做些介紹,使學生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書店里普希金的詩集很多,圖書館也不少,可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探究性的閱讀。
二、《未選擇的路》中詩人為什么重點寫那一條未選擇的路而不是已經選擇的路?
這恐怕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教師對此要重點加以講解。
三、給學生一點關于詩歌中象征方面的知識,注意區別比喻和象征在詩中的表現。
四、外國詩不太適合朗讀,所以不必過于強調朗讀。
有關資料
一、詩人簡介
1.
普希金
普希金(1799
—1837)
,俄國詩人。近代俄羅斯民族文學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童接受法國家庭教師管教并深受俄羅斯乳母語言的影響。12
歲隨父赴彼得堡入貴族子弟學;蚀鍖W校,以能詩聞名。1814
寫下《皇村回憶》,得到老詩人杰爾查文贊賞,發表第一首詩作《致詩友》。1817
畢業后到外交部任翻譯,先后加入“阿爾扎瑪斯社”和“綠燈社”,以歌頌自由、抨擊專制暴政為主題創作《自由頌》《致恰達耶夫》等詩作,長篇敘事詩《魯斯蘭和柳德米拉》(1817
~1820)
沖破貴族傳統文學語言局限,大量運用俄羅斯民間詞匯和口語,被認為是俄國文學語言的轉變。1820
5
月因詩作抨擊時政被以調動為名流放南方,途中患病,前往高加索、克里米亞旅行療養,9
月抵基希尼奧夫,1823
調往敖得薩。其間醉心于拜倫作品,與十二月黨人過往密切并寫下《短劍》(1821)
等詩。以當代貴族青為主人公的敘事詩《高加索的俘虜》(1822)
、《茨岡》(1823
~1827)
描寫文明人與自然之女的愛情悲劇。這一時期還創作了敘事詩《強盜兄弟》(1821
~1822)
、《巴赫切薩拉伊的淚泉》(1821
~1823)
。1924
8
月,因與敖德薩新任總督關系惡化,受陷害被革職放逐到母親的領地普斯科夫省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接受地方政府、教會和父母的三重監督。1826
9
月由沙皇批準返回莫斯科。這一時期普希金潛心研究歷史,創作歷史劇《鮑里斯·戈都諾夫》(1825)
、敘事詩《努林伯爵》(1825)
。1828
因長詩《加甫利里亞德》(1821)
“褻瀆”上帝而受傳訊。1830
9
月與莫斯科美女岡察羅娃訂婚,前往波爾金諾村料理家產,為霍亂所困至12
月。此間完成了長篇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敘寫貴族青奧涅金的生活歷程,塑造了俄國文學“多余的人”的形象;以普通人生活與情感為題材創作了《別爾金小說集》,創作《吝嗇騎士》《莫扎特與薩列金》《石客》等四部小悲劇,寫下敘事詩《科洛姆納的小屋》、大量抒情詩及童話詩;文學史家把這一普希金創作高峰期稱為“波爾金諾之秋”。1831
3
月,普希金與岡察羅娃結婚,定居彼得堡并重任十等文官。編寫《彼得大帝史》時為農民起義領袖普加喬夫所吸引,游訪起義故地,1833
10
月重返波爾金諾編寫《普加喬夫起義史》,并以此為題材開始創作中篇小說《上尉的女兒》。其間寫下中篇小說《黑桃皇后》、長篇敘事詩《青銅騎士》、中篇小說《杜布羅夫斯基》以及《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等童話詩。普希金婚后苦于上流社會的應酬,家庭經濟緊張,沙皇授予“宮廷侍衛”頭銜使他感到屈辱,文學創作減少,受到上層貴族敵視。1837
1
月27
日與法國貴族逃亡者丹特士決斗負傷,29
日辭世。
普希金的文學作品主題切中當時俄國社會重大問題,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羅斯文學的典型形象。他的文學風格繼承發展了18
世紀俄國文學成果,創造性地借鑒了西歐文學的因素,將書面語與口語和諧結合并吸取大量民間語言精華,創造了新的樸素優美的俄羅斯文學語言。他曾先后參加《文學報》《現代人》的創辦工作,留下許多文藝批評著作、政論文及書信。普希金的文學創作結束了俄國文學的落后局面,為俄國19
世紀文學的繁榮創造了條件。
(
選自《中國小百科全書·文學與藝術》,團結出版社1995
版)
2.
弗羅斯特(
李文俊)
弗羅斯特(1874
—1963)
,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父親在他11
歲時去世。母親把他帶到祖籍新英格蘭地區的馬薩諸塞州。中學畢業后,在哈佛大學肄業二。這前后曾做過紡織工人、教員,經營過農場,并開始寫詩。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
弗羅斯特的詩歌最初未在美國引起注意,1912
舉家遷往英國定居后,繼續寫詩,受到英國一些詩人和美國詩人埃茲拉·龐德的支持與鼓勵,出版了詩集《少的意志》(1913)
與《波士頓以北》(1914)
,得到好評,并引起美國詩歌界的注意。1915
回到美國,在新罕布什爾州經營農場。他的詩名日盛,于1924
、1931
、1937
、1943
四次獲得普利策獎,并在幾所著名的大學中任教師、駐校詩人與詩歌顧問。他晚是美國的一個非官方的桂冠詩人。在他75
歲與85
歲誕辰時,美國參議院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的詩歌在形式上與傳統詩歌相近,但不像浪漫派、唯美派詩人那樣矯揉造作。他不追求外在的美。他的詩往往以描寫新英格蘭的自然景色或風俗人情開始,漸漸進入哲理的境界。他的詩樸實無華,然而細致含蓄,耐人尋味。著名的《白樺樹》一詩,寫一般人總想逃避現實,但終究要回到現實中來!缎迚Α穼懭耸篱g有許多毫無存在必要的有形的和無形的墻。除了短篇抒情詩外,他有一些富于戲劇性的長篇敘事詩,刻畫了新英格蘭鄉間人物的精神面貌,調子比較低沉,亦頗有特色。在格律方面,弗羅斯特愛用傳統的無韻體和十四行體的各種變體,時常押韻,在節奏上具有自己的特色。
弗羅斯特常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意指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他又被認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弗羅斯特的著名詩集還有《山間》(1916)
、《新罕布什爾》(1923)
、《西去的溪流》(1928)
、《又一片牧場》(1936)
等。1949
出版了《詩歌全集》,以后仍陸續有新作發表。
(
選自《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文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2
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362204.html

相關閱讀:關于進行課外閱讀積累的建議
歸納文章要點四法
記敘文閱讀步驟
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的八大熱點
中考說明文閱讀答題技巧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