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分殘缺。
例一、北京申辦奧運成功,我就萌發了想學好外語,2008
去北京當個志愿者,為奧運服務。
例二、大力加強未成人思想道德,是學校、家庭、和社會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例三、通過這次小提琴比賽,使她的自信心增強了。
這些句子都是成分殘缺,例一缺賓語,“萌發了”什么沒說,應在句末加“的念頭”才對。例二缺主語,應在“道德”后加“建設”才對。例三缺主語,應去掉“使”或者“通過”才通順。
二、詞序、語序不當。
例三、張民不僅知道這件事,而且全班同學都知道了。
例四、夏天的千島湖,是人們避暑納涼、讀書學習的好時候。
例五、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在2005
春節聯歡晚會上演出的大型音樂舞蹈《千手觀音》,全國觀眾受到好評。
這里都是順序混亂導致的錯誤。例一應改為“不僅張明知道……”才對。例二應改為“千島湖的夏天”才與后面“的時候”相對應。例三應改為“受到全國觀眾好評”不是“全國觀眾受到好評”。
三、主體與對象顛倒。
例六、自從他參加了少足球隊后,足球就對他產生了興趣。
例七、我生長在戲劇之家,豫劇對我一點都不陌生。
例六主體是他不是足球,應改為“他對足球產生了興趣”才對;例七的主體是我不是豫劇,應改為“我對豫劇一點也不陌生”
四、肯定與否定不清。
例八、雙休日里大家去郊游時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發生意外事故。
例九、堅決防止聚眾賭博活動在“夏季攻勢”之后不死灰復燃。
例十、為了避免海嘯后不暴發傳染病,世界各國和印度洋受災地區地方政府作出了巨大努力。
例十一、仍不能完全避免不骨折和內臟破裂。
這里“防止”、“不”、“避免”等都有否定的意思,如果后面又有表示否定的詞那么該句就表示肯定,這樣有的句子的意思就不明確或是錯誤的。所以例八中“防止”與“不要”要任意去掉一個才對。例九“死灰復燃”前的“不”去掉才對。例十中“避免”與“不”也要任意去掉一個才對。例十一“不”去掉才對。
五、雙面照應不當。
例十二、有無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
例十三、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是能否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例十四、能不能戰勝自己思想上的弱點,是一個人事業上能否成功的關鍵。
這里例十二“無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怎么也會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應在“效率”后加“與否”才雙面照應;例十三“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怎么還會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呢?所以應把“能否”調到句首才對;例十四雙面照應不當,不合事理,應把后面的“能否”去掉才對。
六、用詞不當。
例十五、執法部門要虛張聲勢,讓假冒偽劣產品喪失市場。
例十六、國外的旅游者來到中國,是要領會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文明、風情的。
這里例十五“虛張聲勢”是貶義詞不能用在“執法部門”上,應改為“制造聲勢”或“擴大宣傳”才對。例十六的“領會”要改為“領略”才對。
七、重復羅嗦。
例十七、上中學以來,他一直始終參加學校田徑隊訓練。
例十八、熱烈祝賀某某土菜館連續蟬聯“中國湘菜名店”
這里的例十七“一直”與“始終” 重復羅嗦,應隨便去掉一個。例十八中“連續”與“蟬聯” 重復羅嗦,“蟬聯”有連續的意思,所以應隨便去掉一個。
八、概念不清。
例十九、到了退休齡的他,精力和身體都還很健壯。
例二十、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的祖籍是江蘇泰州人。
這里,例十九中“精力充沛”和“身體健壯”應分開來。不要混在一起。例二十中的“祖籍”是“江蘇泰州”,而不是“江蘇泰州人”,如果要“江蘇泰州人”就應去掉“祖籍”二字。
九、搭配不當。
例二十一、正確的認讀、書寫漢字,是每一個中國公民應該遵循的標準。
這里“遵循”一般與“準則”搭配在一起,“標準”與“達到”才搭配。所以“標準” 應改為“準則”。漢語中有許多固定的語言搭配習慣,一般不允許打破,這就要求我們平時注意積累,記住他們的搭配關系。
十、分類不當。
例二十一、晚會內容豐富,節目形式多樣,有歌舞、朗誦、合唱、相聲、小品等。
這里“合唱”就包括在歌舞中,前面有“歌舞”后面就應去掉“合唱”才對。這就是分類不當造成的錯誤。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450302.html
相關閱讀:歸納文章要點四法
中考說明文閱讀答題技巧
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的八大熱點
關于進行課外閱讀積累的建議
記敘文閱讀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