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關語言修辭的題型
:
描繪類
提問方式: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么?或:文章的某個句子說成另一個句子好不好?為什么?
答題模式: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具體(形象、準確)地寫出了+對象+效果,換了后就變成+不好的效果;颍翰恍,因為該詞比另一詞的感情更強烈(或該詞比另一詞更切合對象的性格特征)。
答題示例:山間林密,泉隱其中,有時,泉水在林木疏朗處閃過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尋,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遠的嬌態,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時,常常繞我膝下的愛女。每見我伸手欲攬其近前,她必遠遠地跑開,仰起笑臉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顧,她卻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間。好一個調皮的孩子。ü澾x自謝大光《鼎湖山聽泉》)
問:
“
好一個調皮的孩子
”
,為什么不說成
“
真是可愛的孩子
”
?
答:因為
“
好一個
”
比
“
真是
”
感情更強烈,
“
調皮
”
比
“
可愛
”
更切合愛女的性格特征。
結構類
提問方式:某兩個或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
答題模式:不能。因為(
1
)與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不一致(
2
)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
)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表達了
……
答題示例:
“
記。合胝急阋说娜,往往占不到便宜!
”
父親指著碗里的荷包蛋告誡兒子
……“
記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虧!
”
父親指著蛋教訓兒子說
……“
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會讓他吃虧!
”
父親意味深長的對兒子說。(節選自《荷包蛋》)
問:文中的
“
告誡
”“
教訓
”“
意味深長
”
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
答:不能。因為文中這三個詞語是遞進關系,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之情。
修辭類
提問方式: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么好處?
答題模式:確認修辭手法+修辭本身的作用+結合句子語境
1.
比喻、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
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層層鋪開,逐步擴大,對點明主旨起強化作用等;強調了+對象+特性
3.
對比:強調了
……
突出了
……
4.
設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6.
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答題示例:兩千多前的這個關于知音的傳說,已經深深地珍藏在無數華夏子孫的心坎里,有時發出細微的聲響,讓人們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時卻又像颶風似地咆哮,催促人們趕快付諸行動。神往和渴求充滿了崇高友誼的知音,是一種多么純潔而神圣的情操。(節選自
2002
全國卷《話說知音》)
問:怎樣理解這一段中
“
有時發出細微的聲響,讓人們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時卻又像颶風似地咆哮,催促人們趕快付諸行動
”
的表達作用?
答:此處運用了比喻、比擬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表達了知音的傳說帶給人們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二、有關布局謀篇的題型
:
提問方式:某句(段)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題模式:
1.
文首:開篇點題;照應題目;總領全文;渲染氣氛,埋下伏筆;設置懸念,為下文作輔墊。
2.
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呼應前文。
3.
文末:點明中心;升華感情,深化主題;照應開頭,結構嚴謹;畫龍點睛;言有盡而意無窮。
答題示例:我怕我父親,他打我是真打。看著他瞪圓了眼,一步一步逼近,還不敢躲,繃緊了肌肉等著,于是一巴掌扇過來,于是腦袋嗡的一聲
……
(節選自韓羽《父子之間的怯意》)
問:請簡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
1
)為下文寫父親對
“
我
”
的愛作反襯;(
2
)為文末寫父親對
“
我
”
的怯意作鋪墊;(
3
)照應了
“
父子之間的怯意
”
這個題目。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451355.html
相關閱讀:關于進行課外閱讀積累的建議
中考說明文閱讀答題技巧
記敘文閱讀步驟
歸納文章要點四法
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的八大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