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人教版初一上《世說新語》兩則“研討與練習”解題分析及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閱讀指導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世說新語》兩則研討與練習說明 深圳龍華中學 鄧擁軍整理 一、《詠雪》中 寒雪 內集 欣然 大笑 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氣氛 ? 設題意圖是讓學生抓住課文的關鍵詞語,熟悉課 《世說新語》兩則“研討與練習”說明
深圳龍華中學
鄧擁軍整理
一、《詠雪》中“
寒雪”“
內集”“
欣然”“
大笑”
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氣氛?
設題意圖是讓學生抓住課文的關鍵詞語,熟悉課文內容,體會謝家聚會時的氣氛。
這些詞語營造出溫馨、愉快且文化氣息濃厚的家庭氣氛。
二、《陳太丘與友期》中“
君”“
尊君”“
君”
的稱謂有什么不同?
元方“
入門不顧”
是否失禮?
說說你的看法。
設題意圖是讓學生了解古代漢語稱謂的用法,進而探討古人社會交往活動中的禮儀問題。
第一問是常識性的,有這類常識,讀文言文才不至于弄錯人稱。“
君”
是有禮貌地稱呼對方,猶今之“
您”
。“
尊君”“
君”
的用法見課文注釋。
第二問是探究性的,學生可以發表不同見解。
三、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

而雪驟,公欣然

2.
撒鹽空中差可擬
3.
未若
柳絮因風起
4.
太丘舍去,去后乃

5.
與人期
行,相委
而去
設題目的是積累詞語。
1.“
俄”
,又常與“
而”“
頃”
諸字連用,皆片刻義。“
欣然”
,高興地。然,語助,無義;或作“……
的樣子”
。
2.“
擬”
,比、比擬。這是古義。唐以后才有準備、打算義,如“
比擬
好心來送喜”(
唐代民歌)
,“
也擬
泛輕舟”(
宋李清照詞《武陵春》)
。
3.“
未若”
,比不上。
4.“
乃”
,這里是“
才”
的意思。按:此字用法較多,學生剛接觸文言文,切忌多講,碰上一種說一種最好。
5.“
期”
,約會、約定。“
委”
,舍棄。
四、用“
撒鹽空中”
和“
柳絮因風起”
來比擬“
大雪紛紛”
,你認為哪個更好?
為什么?
你還能說出一兩個形容飛雪的好比喻嗎?
設題目的是誘發學生評價詩句的興趣,評價質量的好壞是次要的,有爭論更好。教師可以參考“
問題研究”
第1
點的說法作解釋,但無須作定論。
最后一問可能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能自創比喻更好,如果想不出,也可以引下面這首詩為例,讓學生說說詩中對飛雪的比喻好在哪里。


韓愈
新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五、古代神話中說月亮上有桂樹等,下面這則小故事就是由這個說法引出的。讀后評價一下徐孺子的觀點。
徐孺子
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 (《世說新語·言語》)
設題的目的是通過拓展閱讀,進一步了解《世說新語》中記載的古代兒童故事,欣賞他們的智慧和機智。
從古至今,月亮都給人以無盡的想象。徐孺子九歲時,天真無邪,冰雪聰明。他不能忍受大人關于砍伐月中桂樹的議論,可能認為這樣會破壞月亮的自然之美。他從“人眼中有瞳子”的事實中受到啟發,認為月中若無桂樹,必定也會像“瞎了眼”一般,不再明亮了。他用兒童的思維和眼光看月中桂樹的當有當無,機敏有趣。古人討論月中桂樹的詩詞很多,如杜甫的《一百五日夜對月》詩:“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白居易的《東城桂》詩:“遙知天上桂花孤,試問嫦娥更要無。月宮幸有閑田地,何不中央種兩株。”辛棄疾的《太常引》詞:“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這些詩詞可以作為教學參考,讓學生了解一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466967.html

相關閱讀:關于進行課外閱讀積累的建議
歸納文章要點四法
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的八大熱點
中考說明文閱讀答題技巧
記敘文閱讀步驟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