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中學
鄧擁軍
一
課文是按時間順序展開敘事的。勾畫出文中標志事件發展的語句,然后復述“我”從冒險到脫險的經過。
本題設計意圖有二:一是理清作品的敘事脈絡,二是培養復述能力。勾畫關鍵語句是達成這兩個意圖的主要手段。
標志語句:
第(1
)段:費城七月里一個悶熱的日子,雖然時隔五十七……當時和我一起的五個小男孩,因為玩彈子游戲玩厭了
(7
)我們最后來到一處空地。
(8
)伙伴們一個挨一個地向著一條巖壁上突出來的小山道爬去,
(9
)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前移動,我看在眼里,嚇得幾乎暈倒。
(10
)接著,他們又開始向崖頂攀爬。
(13
)他們左折右轉地爬上了崖頂,向下凝視著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著好了。”有個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氣。”杰利看來好像有點不放心,但還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15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暮色開始四合。
(16
)暮色蒼茫,天上出現了星星,懸崖下面的大地越來越暗。這時,
(19
)我慢慢地把身體移過去。
(22
)我每次只移動一小步,慢慢爬下懸崖。最后,我一腳踩在崖下的巖石上……我先是啜泣了一會兒,然后,……
時間:五十七前七月的一天
地點:費城
人物:“我”和五個小伙伴(包括“我”的好朋友杰利)
冒險:玩膩了彈子游戲的小伙伴們想去爬懸崖,“我”渴望像伙伴們那樣去表現自己的勇敢和朝氣,于是跟著一起去了。但在通往崖頂的小山道上,“我”膽怯起來,再也不敢走一步。小伙伴們都走了,只剩“我”孤零零地待在懸崖上,直到天黑。
脫險:父親和杰利來找“我”。在父親的鼓勵和指點下,“我”成功邁出了第一步,站穩腳跟后,又邁出了第二步。這樣,“我”不去想路程多么漫長,只想著眼前的一步,不再恐懼,最終一步步走下了懸崖,感受到了一種巨大的成功。
二
默讀課文,找出描寫“我”的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我”在這件事情中心理上的變化。
此題旨在引導學生梳理課文的情感線索。
渴望——猶豫不決——戰戰兢兢、提心吊膽——恐懼、疲乏——有了點信心——自信心更強了——產生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三
閱讀課文最后一段,說說“我”從這懸崖上的一課中學到了什么人生經驗,這對你有怎樣的啟示?
此題意在讓學生理解本文的主題,并和自己的生活實際建立聯系。
“我”學到的人生經驗是:在以后的日子里,當“我”碰到因想得太多、看得太遠而灰心喪氣時,“我”都會想起這懸崖上的一課所學到的經驗,提醒自己,“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
人生啟示:我們難免會因前路漫長、目標遠大而產生畏難情緒,把可能但不必然發生的風險擴大化,從而畏縮不前,甚至逃避。這時候,把事情化整為零,不要去想最遠的目標,而是先從最切近的事情做起,只關注近期目標,一步步做來,積小步而成大步,慢慢就能達成最遠的目標。
四
課文是以第一人稱“我”的視角寫的。請你變換視角,從杰利或“我”父親的角度改寫“懸崖脫險”部分。注意寫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同時人物動作、心理、語言要切合身份。
此題設計意圖有二:其一,通過關注敘事人稱問題,體會文章采用第一人稱寫作所帶來的真實可感性;其二,通過變換人稱的方式,培養改寫的能力。
建議:第四題可以結合本單元的寫作訓練,改為另外的題目,主要訓練學生“一材多用”和“突出中心”
的寫作能力。附題目——
《走一步,再走一步》原作寫的是“
我”
小時候一次“
冒險”“
脫險”
的經歷,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一些感悟
。請你變換角度,把原文改寫為一篇表現父親、歌頌父愛
的文章。請先參讀課本P.109-110
內容。
要求:①主要事件不要改換
,還是原作中的“
懸崖脫險”
,但可以添加
其他一些事件或情節作鋪墊
,只要有利于表現中心;②可以換一個標題;③不少于800
字。
提示:①注意原作中第16—22
段寫父親和“
我”
的文字,想想哪些地方可以有問題、有聯想、有發散、有添加,特別是哪些人物描寫可以豐滿一些
;②改寫時注意詳略安排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471782.html
相關閱讀:歸納文章要點四法
中考說明文閱讀答題技巧
記敘文閱讀步驟
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的八大熱點
關于進行課外閱讀積累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