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劍
【課文提示】
1
.題解?讨矍髣Γ“刻舟”在船上刻記號;“求劍”尋找劍。
2
.《呂氏春秋》是先秦雜家的代表著作,我國第一部理論散文總集。
【補充詞釋】
其:他,楚人。
所從墜:落下去的地方。
所契者:刻的地方。
行:走!
不亦……乎:不也是……嗎?
【自我測試】寫出“和”的各個讀音,并且分別組成詞語:
我和你一起去 ( h
é
)
他附和大家 。ā
è
)
和面做饅頭 。ā u
ó
)
和藥 。ā u
ò
)
這副牌我和了。ā
ú
)
【理解課文】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翻譯 楚地有一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里掉到水里。
原文 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
翻譯 急忙在這只船上刻(記號),說:“這里(就是)我的劍落下去的地方。”
原文 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翻譯 船停了,他從自己刻的地方跳入水中尋找劍。
原文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翻譯 船已經走了,但是劍沒有走,像這樣找劍,不也是糊涂嗎?
【朗讀課文】
【課文分析】
楚國人乘船渡江,不小心把劍掉入水中,他不是馬上潛水尋劍,而是在船幫上刻個記號,等船停后才去尋找。劍卻沉到江底,而船已向前行駛,這怎么能尋著劍的蹤影?
這則故事,后人稱之為“刻舟求劍”。作者通過故事,說明情況變化,解決問題的方法、手段也要隨之變化,否則就開失敗。這就叫“因地制宜”。
【思考問題】
6.《刻舟求劍》刻畫了一個怎樣的人物?
(
墨守成規、死抱教條,拘泥固執、不知變通的人。
)
7.《刻舟求劍》分幾個層次?
(
課文分兩個層次:
一是寫刻舟求劍的故事。這個層次,又有三層意思:
、傧葘懯虑榈钠鹨颍撼擞猩娼,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谠賹懯虑榈慕涍^: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
、酆髮懯虑榈慕Y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二是寫作者的議論,指出此人的糊涂可笑。這是未能找到劍的關鍵:舟已行矣,而劍不行。
最后的一個反問:“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引人深思,給人啟示!
。
8.刻舟求劍的故事給我們什么啟示?
(
做事要尊重客觀規律,要隨著事物的發展而發展,因地制宜,不能因循守舊,墨守成規。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481541.html
相關閱讀:《酒以成禮》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初中文言文閱讀《以柔克剛》附答案及翻譯
《牧豎捕狼》閱讀答案及翻譯
《勉諭兒輩》閱讀答案
“宋陳諫議家有劣馬”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