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阮橋鎮中心學校
劉玉
子曰:
“
學而時習之
”
,
“
溫故而知新
”
,可見作業是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的重要途徑。長期以來,教師在作業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忽略了課程目標三個維度中的
“
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
。
新課標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課程中作業的設計應是開放的,應努力實現課內外聯系,學科間融合,真正讓作業成為培養和發展學生能力的一座橋梁,從而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因此,在教學中,我做了如下
“
三結合
”
嘗試:
一、多樣性和趣味性結合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
“
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索真理的欲望。
”
實踐證明
“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
,任何一門學科都應該扎實、活潑、生動的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通過教師對作業的設計,能讓學生興味盎然地去完成作業,通過教師對作業的評價,能讓學生喜歡上做作業,并期待著下一次作業。這樣的作業肯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們的語文作業形式不能呆板,內容不能枯燥,教師要尋求作業創新,要形式多樣、多元化的作業。
(
1
)找一找。在學習課文之前,布置學生查找有關資料。這樣,課文的許多疑難問題在課前得到了解決,不僅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同樣也提高了學生多方面獲取信息的本領。例如,在學郭沫若的《雷電頌》前,為了使學生情文相通,課前可以讓學生搜集、閱讀大量屈原生前的事跡,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
,再如,教學《蘇州園林》等課文前,布置學生搜集與課文有關的圖片、影象、文章等資料,教學時,結合資料理解文章內容。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主動求知,學會合作,學會搜索信息,提高處理信息的能力,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
(
2
)畫一畫。學完課文內容后,讓學生把所學的內容畫下來。例如,教學朱自清的《春》一課時,讓學生畫一幅自己想象中的春天的美麗景色,體會作者對春的喜愛之情。鼓勵學生以看、聽、摸、想象等多種感官感受知識的存在,進行學問的探討,完成生動活潑的、精彩紛呈的作業。
(
3
)抄一抄。如學習《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出師表》等文章時,可鼓勵學生們閱讀與其相關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并把其中的重要段落摘錄下來。如在學習《錢塘湖春行》時,讓我們感受到了早春一派生機勃勃的美麗景象,感受到了春的氣息,其實在我國璀璨的文化寶庫里還有許多描寫和贊頌春天的優秀詩篇,請學生搜集并摘抄到
“
讀書筆記
”
上。這樣既能積累豐富的知識,不斷增加學生的文化內涵,而且又使學生興味盎然。
(
4
)演一演。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課本劇的演出,將文字轉化為具體的形象。教完《皇帝的新裝》等課文之后,引導學生自由選擇表演伙伴,組織表演小組,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把課文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再加合理想象,并配上一些動作、表情,讓全班學生進行話劇表演練習,最后由學生評出最佳創意、最佳演員、最佳合作、最佳編劇等獎項,盡量讓每個學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悅。這樣,通過角色表演活動,引導學生把豐富的學習資源內化為自身的財富,從而激活學生思維,激發他們的創造力,發展他們多樣的個性。
學生興味盎然地完成了新穎多樣的習題,不僅獲得了許多知識信息,鍛煉了全面參與學習的能力,還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又難忘的體驗,極大地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喚醒了學習的主動性。學生怕做作業,寫作業拖拉大都是因為不喜歡千遍一律的練習形式。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應該是積極主動的,因此,教師設計作業要做到新穎多樣,突出趣味性。
二、層次性和差異性結合
學生的身心發展由于先天稟賦以及后天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差異,要想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使美個學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礎和不同的起點上得到最優發展,教師就必須采取作業分層的策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習題,品嘗屬于他們自己的
“
果子
”
。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在作業布置上既要關注后進生和中等生,又要關注優秀生。語文教師要根據不同語文能力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增加作業的層次性,供學生選擇,讓每位學生都能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保護,個性得到張揚,不同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展示。作業要針對學生的差異,分層布置,要讓每個學生在適合自己的作業中都取得成功,獲得輕松、愉快、滿足的心理體驗。我的具體做法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484358.html
相關閱讀:關于進行課外閱讀積累的建議
中考說明文閱讀答題技巧
歸納文章要點四法
記敘文閱讀步驟
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的八大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