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漏補缺
——初三第三輪復習策略談
重慶市北碚區教師進修學院
陳家堯
中考復習分為三個階段,雙線遞進,全面開花——重點突破,強攻堡壘——綜合訓練,查漏補缺,前面的兩篇稿子就前兩輪的復習作了闡述,現就第三輪的復習談談看法。
第三輪的復習與前兩兩輪的復習相比,沒有明確的復習線索,也沒有清晰的重點可以把握,因此這一輪的復習在部分師生看來,就是做卷子,改卷子,講卷子。因為缺乏對答卷的分析,導致這一階段機械重復訓練的現象嚴重,教學效率不高。如何搞好這一輪的復習呢?
我們首先要清楚這一階段的復習任務。這一階段是在前面全面復習、重點復習基礎上的綜合訓練或中考模擬訓練。這一階段的訓練有兩個功能:一是整合適應功能。經過前面兩個階段的復習,同學們已經對各個知識能力點有了一定的把握。如果說前面兩個階段的重點大多著眼于一個個點的訓練,那么這一階段則是將原來分散的點整合為一個面,以增強學生完成全卷的能力。二是診斷功能。通過模擬訓練對學生的知識進行全面的檢查,以便從中發現學生知識能力的薄弱點,并及時彌補。
因此這一階段復習的重點是老師對學生試卷情況的分析以及引導學生對答題情況的分析。學生答題的錯誤,往往是由于思維方式的問題,矯正學生的思維方式,才可能在短時間內有效提升學生的答題能力。但由于學生錯誤的方式很多,因此,老師在講解時要針對主要的幾種典型錯誤分析其思維方式的問題,同學們自己也要在對照正確答案中反思自己出錯的原因,并進而改進。
在最近的一次考試中,筆者對全卷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了分析,其中五個題學生得分率最低。我們選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試題進行評析:
試題:
1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問題。(6
分)
母親是煩惱中的一曲古箏,當你意志消沉時,優美的旋律一飄蕩,你的眼前就立即會出現一片青翠。
母親是挫折中的陣陣清風,當你驚慌煩惱時,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凌亂的思緒。
母親是困難中的一根拐杖,當你腳步失衡時,幫助你找好重心,開拓出一片希望的原野。
(1
)
任選其中一句,進行評析,說說好在何處。(3
分)
(2
)
仿照上面的句子,用比喻的手法再寫一句。(3
分)
母親是
,當你
時,
,
。
此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的鑒賞能力和仿寫能力。學生的得分率為57.0%
。先分析第一小題。學生在第一個小題中的答題主要呈現為以下幾種方式:
A
生:我覺得第三句好,因為母親一個特有的特點就是幫助自己的孩子,為自己的孩子布置一片希望的天空。
B
生:母親是困難中的一根拐杖,當你腳步失衡時,幫助你找好重心,開拓出一片希望的原野。這句的好處在于,將母親對我們的關心與愛護比喻得很形象,生動的體現出母親的偉大。
C
生:我選第二句。因為把母親對我們的關心寫得生動形象,把母親對我們的愛寫得如風般輕柔,讀起來回味無窮。
D
生:第一句,這句話好在用了比喻手法,將母親比喻成古箏,更形象生動地寫出母親在我們困難時給予我們的關心與幫助,體現出博大的母愛。
如果給以上四個答案打分的話,A
、B
、C
、D
分別可得0
分、1
分、2
分、3
分。
A
生的答案大而空,完全游離于“母親是困難中的一根拐杖……”的內容,這樣的答案基本是不能得分的。從中可以看出學生的思維完全是散亂的。
B
生缺乏技巧,題干中明確指出是“選一句”,只須寫出“選第幾句”即可,用不著把原句抄下來,卷子上答題線有限,抄襲原句勢必擠占答題的位置。再是此生有修辭的意識,但對比喻不能結合句意來表述,只是空洞說“比喻得很形象”,這種“萬能答案”放在許多試題都似乎合適,意義不大?梢哉f,此生還停留于思維的表層。
C
生較前兩位學生好一些,點出了本體與喻體,對于“母親”與“清風”稍有涉及,但對二者的深入聯系以及對于孩子煩惱時的影響還未理解到。對句子的深層含義的理解不足,思維的深度不夠。
D
生雖然得了滿分,但在思維上仍存在問題。答案中“寫出母親在我們困難時給予我們的關心與幫助”中的“困難”一詞使用不當,題中明示“母親是煩惱中的一曲古箏”,因此,此處的“困難”一詞顯然應用為“煩惱”。在答題中還顯現出對關鍵詞的把握能力不足的問題。
答案示例:
第一句,以比喻的手法,將母親比作古箏,將母親對孩子的關愛與勸慰喻作琴聲,以古箏、琴聲對我們精神的振奮來表現出母親對我們的安慰和激勵。
此題答案包括三個點,采用的答題模式可概括為:修辭+
修辭內容的具體化+
表達效果。明確了這一答題模式,學生回答時就不再是毫無方向地胡亂作答了。
我們再來分析此題的第二小題,首先看看學生的答案:
A
生:母親是冬日里貼心的棉被,當你寒冷瑟縮時,努力包圍好你的身體,用溫暖與愛來呵護你。
B
生:母親是失敗中的一把鑰匙,當你已無斗志時,為你加油鼓勁,打開一扇希望的大門。
C
生: 母親是絕望中的一輪太陽,當你迷失方向時,照亮你前進的道路,開辟出一條新生的田園。
當我們冷靜分析此題時,會發現題干中三個句子的結構都是比喻+
比喻闡釋+
影響,具體而言就是母親對于孩子的煩惱,是古箏的旋律;對于孩子的挫折,是清風拭去汗水;對于孩子的困難,是拐杖找好重心。如此,我們對照四個學生的答案,A
生沒有揭示棉被對于孩子心理的影響,對于原句中喻體前的限制詞沒有關注;B
生的比喻與原句的句式有一定改變,將“加油鼓勁”與“打開一扇希望的大門”二者調換一下位置就更合要求;C
生的“太陽”改為“燈塔”更與后面的闡釋搭配,在句意的流暢方面注意不夠。由此我們可以總結出仿寫的答題策略:修辭正確,句式相符,表意通暢。
在這一輪的復習訓練中,根據答案要求反思自己存在的問題,不斷總結答題策略,針對每一類題盡可能形成清晰的自覺的答題模式。思維方式對了,我們的作答就能做到八九不離十了,不致于“下筆千言,離題萬里”了?偨Y了一定的策略,還在要訓練中不斷地改進、完善你的策略,試題千變萬化,題題皆有不同,因此我們的答題策略也應在遵循規律的前提下相“機”而變。
第三輪的復習,化用孔子的一句話說,就是:做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做則殆。愿同學們在“做”與“思”之中實現能力的飛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488963.html
相關閱讀:記敘文閱讀步驟
關于進行課外閱讀積累的建議
歸納文章要點四法
中考說明文閱讀答題技巧
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的八大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