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
一、細讀全文,畫出精辟的語句,然后復述課文大意,并說出聞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點,前后期有什么變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設題意圖是,讓學生把握課文大意和聞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的主要特點,并提高把握關鍵語句的能力、復述的能力和概括的能力。
〖參考答案〗
聞先生前期為了探索救國救民的出路而潛心學術,不畏艱辛,廢寢忘食,十數如一日,終于在學術上取得累累碩果。后期則投身于民主運動,敢于為人民講話,面對兇殘的敵人無所畏懼,視死如歸,體現出民主戰士的大勇,成為中國革
命知識分子的楷模。聞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對社會認識的變化。但作為一名卓越的學者,一名偉大的愛國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卻是始終如一的。
二、說說下列句子的含義,注意其中加線部分的意思
1
、那時候,他已經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
2
、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
3
、
1930
到
1932
,“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
4
、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5
、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
設題意圖是,引導學生確切理解句中詞語,從而進一步理解句子以至文章的意思。
〖參考答案〗
第
1
句“詩興不作”是文言說法。“作”,起。“詩興不作”就是寫詩的興致減少了。
20
代,聞一多寫了許多愛國詩篇。從
20
代末起,轉入對我國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第
2
句“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是比喻的說法,指尋找使我國民族文化繁榮昌盛起來的方法。自
20
代末起,聞先生過了十多“書齋生活”,企圖從文化上尋找振興民族的途徑。
第
3
句“望聞問切”是比擬的說法,把我們的民族比成一個病人
(
第
2
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擬
)
,說明聞一多當時從文化研究上來探求救國的方法,也還僅僅是走出了第一步。
第
4
句“它”指深夜燈火。深夜只有孤燈相伴,本來應感到寂寞,但聞一多則不然,他在一盞孤燈的照耀下,全力進行學術研究,成績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聞一多詩《靜夜》,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祖國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切。課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現聞先生深夜從事學術研究那種怡然自適的情景,與“大開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脈相承。
第
5
句“潛心貫注”和“心會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說用心極專極深,除學術研究外,沒有別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三、從下面兩題中任選一題展開討論
1
、課文的兩個部分之間,是用哪些話過渡的
?
把這些話找出來,說說是怎樣起過渡作用的。
2
、這篇文章在敘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寫
?
說說這些描寫的作用。
設題意圖是,使學生注意過渡句的運用,以及敘述中描寫的運用及其作用。
〖參考答案〗
1
、是用兩個句子完成過渡的。“做了再說,做了不說”,這是對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這只是聞先生的一個方面。“聞先生還有另外一個方面──革
命家的方面”,這句領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這兩個句子關聯得十分緊密,“僅……還……”“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這都是起關聯作用的詞語,“學者的方面”“革
命家的方面”這是呼應緊密的提法。作者在兩個部分之間,用了總承上文和總起下文的句子,在兩句之間又注意彼此的關聯,這樣就使兩個部分的過渡十分自然。
2
、課文中對聞一多的語言、肖像有許多具體描寫。例如炯炯目光、頭發零亂、昂首挺胸、長須飄飄、目不窺園。又有細節描寫,例如“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凡此種種,能起到具體再現聞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風仿佛都成了可以具體感知的東西。
四、△聞一多先生的事跡很多,試為本文補充一兩個事例
設題意圖是,加強學生課外語文活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496977.html
相關閱讀:中考說明文閱讀答題技巧
記敘文閱讀步驟
歸納文章要點四法
關于進行課外閱讀積累的建議
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的八大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