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指出:\\\'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由此,我們可看出,語文教學與審美教育的關系密不可分。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除了要讓學生不斷感受、體驗這些以教材內容為本的審美內容及形式外,還要遵循學生審美的規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體驗到評判,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在閱讀教學中進行美的滲透,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一、在對比中體會形象美
我們都知道,只有深入地理解課文,才能打好審美的基礎,而對比又是幫助學生提高審美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發現文章中美與丑的強烈對比,不斷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如《故鄉》這篇課文,魯迅筆下的\\\'
知道無窮無盡的稀奇事\\\'
的少閏土與\\\'
素不知道這一切\\\'
的少爺公子們的兩種形象就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把握住少閏土\\\'
知道海邊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
與少爺們\\\'
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四腳的天空\\\'
進行比較,學生便會發現閏土是一個活潑可愛、知識豐富的農村少,而少爺們只不過一群孤陋寡聞、鼠目寸光的紈绔子弟。通過強烈的形象對比,在學生的心目中,一個健康活潑、聰明能干、知識豐富的農村少的形象躍然紙上。因此,教師應著力引導學生對人物之間的外表與內心、客觀與主觀、形象與本質進行相互比較,讓他們在對比中認識美、體驗美和評判美,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在誦讀中體驗情感美
情感體驗是閱讀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心理因素,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而誦讀課文又是體驗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們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課文,就是要使學生在語文文字的訓練中,更好地獲得學習語文能力,并且有機地使學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
1
、在讀中感受自然美。我國地大物博,要讓學生在短時期內感受到這一點,唯有通過文字加上他們豐富的想象來實現。如讀\\\'
這種美,是一種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直插云天,敢戲白云......
相對相依,宛如熱戀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時,只要教師加以適當的點撥,鼓勵學生結合語言文字展開充分的想象,學生眼前就會浮現出一1
、在讀中感受自然美。我國地大物博,要讓學生在短時期內感受到這一點,唯有通過文字加上他們豐富的想象來實現。如讀\\\'
這種美,是一種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直插云天,敢戲白云......
相對相依,宛如‘熱戀情人\\\'
,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時,只要教師加以適當的點撥,鼓勵學生結合語言文字展開充分的想象,學生眼前就會浮現出一幅天然美景。進一步的朗讀則會使學生感情得到升華,把自身融入其中,既可在書中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又激發了學生的自豪感。
2
、在讀中體會形象美。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理解作品的內涵,體會文中的情感,并把作者在文中的情感表達出來,激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只有通過朗讀才能實現這一目標。
3
、在讀中品味語言美。課文用詞精美、語境生動,學生通過朗讀,把文中抽象的文字變成具體可感的審美形象,讓感官經過反復的審美實踐品味語言美,逐步完善學生審美的感知力。如 \\\'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將漓江水的三種不同特征表現得淋漓盡致。相似而整齊的句式娓娓道來,學生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怎能不體味出美的韻味來呢?
4
、在讀中追求創造美。我們教材中的許多文章,可讓學生在朗讀中根據文字描述進行語言表達,在朗讀中由形象思維逐漸向象思維轉化,而美育在語文教學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達到創造美的境界。因此,朗讀成了培養學生創造美的橋梁,朗讀的過程其實就是在創造美。
三、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
教師要鼓勵他們展開大膽、合理的想象,教給他們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斷體味文章所表達的美的意境。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點,憑借熟悉的有關情景讓學生展開想象,根據事物的發展,讓學生進行推理想象,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合理想象,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兩個寫景的句子,詩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現了深邃的藝術意境。為了開拓學生的想象能力,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以\\\'
假如我就是詩人,那是怎樣的情景\\\'
的假設進入原有的意境。這樣,學生就可根據教師的點撥,展開想象的翅膀,體會這首詩的詩情畫意:春暖花開的長江兩岸,彩碟翩翩起舞,百花散發著芬芳,江面滾滾的波浪向東流去,一葉扁舟借著長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最后消失了......
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學生對美的理解和創造之中,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學生也能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四、在推敲中欣賞語言美
在中學語文課文中,詩歌用字精練傳神,散文句式優美多樣,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推敲、欣賞,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語感,又能使學生得到美的熏陶。
1
、推敲傳神的詞語。一般地說,詩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詞的傳神,它的精妙之處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豐富的內容。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
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
,\\\'
竄\\\'
字既顯示了速度快,又顯示來得突然;再如\\\'
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
,\\\'
伏\\\'
字準確地表現出黃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態。這兩個詞既形象又貼切,我們要引導學生認識琢磨,從而體會出文章所表達的美感。
2
、欣賞優美的句子。散文在中學語文教材占有一定的比例,每一篇散文都是一個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好素材,生動的語言總是依靠優美的句式來表現。有的句式對稱,講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參差,講究段落美。如《春》這一課,作者不僅用詞十分傳神,而且句式也非常講究,把春草、春花、春風、春雨的特點描繪的淋漓盡致。在教這類句子時,我們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使學生充分回味其優美意味,使學生在欣賞中得到美的熏陶。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特點,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挖掘學生的知識潛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497925.html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相關閱讀:中考說明文閱讀答題技巧
關于進行課外閱讀積累的建議
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的八大熱點
歸納文章要點四法
記敘文閱讀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