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史陀生於比利時的布魯塞爾,成長於法國巴黎,生活在巴黎十六區(XVIe arrondissement)中以藝術家尼古拉·普桑為名的一條街道;普桑是他后來景仰的藝術家,他也撰寫過關於普桑的文章。李維史陀的父親也是一位畫家,李維史陀之所以出生於布魯塞爾,是因為他的父親簽約前往當地從事畫作。
李維史陀在巴黎的索邦大學研習法律與哲學,后來沒有繼續攻讀法律,而在1931年取得哲學教師資格。1935年,在從事幾年的中學教學工作后,他在最后一刻獲準參加一支法國文化派遣團前往巴西,擔任巴西圣保羅大學的訪問教授。
在1935年到1939年間,李維史陀生活在巴西。這段期間,他進行了首度的民族誌田野工作,在幾次短暫的研究考察行程中,進入了馬托格羅索州與亞馬遜雨林。他首先研究巴西印地安人的Guaycuru人Bororo人。在1938年,他從事第二度的、長達一年的探險,研究Nambikwara人與Tupi-Kawahib人的社會。這次經驗鞏固他成為一位人類學家的專業身分。艾德蒙·李區提到,依據李維史陀在《憂鬱的熱帶》(Tristes Tropiques)一書的自述,他無法在同一地點停留超過幾個星期,而且也無法使用當地語言,與任何一位當地報導人輕鬆對話。法國著名的龔古爾文學獎的評審團表示,他們很遺憾《憂鬱的熱帶》一書不是小說,因
而他們不能頒獎給李維史陀。
1962年,李維史陀出版了許多人認為他的最重要作品La Pensée Sauvage。這個標題是一個雙關語,但在英文是無法翻譯的;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 The Savage Mind,中文譯名即來自英文書名:《原始人的心智》。但這個標題無法掌握到「原始」以外的含義。法文的pensée 同時意指「思想」與「三色堇」,而 sauvage 同時意指「野蠻」與「原初」。這本書關注的是原初的思想模式,也就是我們全都使用的思想模式。(李維史陀建議的英文標題是 Pansies for Thought ,《哈姆雷特》之中的角色奧菲莉婭的一場演說)。如今,法文版的封面保留著一朵花。
這本書的前半段鋪陳李維史陀的文化理論,而后半段則將這個理論敘述擴充到一個歷史與社會變遷理論。本書的這個部分使得李維史陀陷入與薩特對人類自由本質的激烈辯論。一方面,薩特的存在主義 哲學使他堅定一個立場,人類基本上是隨自己喜歡而行動的。另一方面,薩特也是一個左派份子,信守於一個概念,個人受到強加於他們身上的強大意識形態所約束。李維史陀提出他的結構主義施為者的概念,以反對薩特。這場在結構主義和存在主義之間的論辯,后來激發了年輕一輩的作者,如皮埃爾·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
目錄:
Préface i
Chap. I^'. — La science du concret 3
— II. — La logique des classilîcations totémiques 48
— m. — Les systèmes de transformations 100
— IV. — Totem et Caste 144
— V. — Catégories, éléments, espèces, nombres 178
— VI. — Universalisation et particularisation 212
— VII. — L'individu comme espèce 253
— VIII. — Le temps retrouvé 287
— IX. — Histoire et dialectique 324
Appendice 358
Bibliographie 361
[emule] ed2k://|file|%5B%E9%87%8E%E6%80%A7%E7%9A%84%E6%80%9D%E7%BB%B4%5D.Levi-Strauss.-.la.pensee.sauvage.pdf|18314853|3f2302b49af8d8fe8a3ff504e26556ac|/[/emule]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10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