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尋求真理(好奇心)
對于生命有無窮的好奇心,這也是學習和創造力的泉源。達芬奇可能是有史以來好奇心最強的人。好奇,也說出了我們渴望與神性有所連結。
二、承擔責任(實證)
致力于用經驗與堅持不懈的態度來驗證知識,并且愿意從錯誤中學習。達芬奇不相信教條和迷信,這也是為自己探索負責的表現。在靈性之路中,我們必須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負責,最后更要對自己創造出的一切東西負責。
三、精進覺知(感受)
不斷鍛煉與磨礪各種感官能力,尤其是眼力,多方追求各種體驗。達芬奇注意到,“我們的五種感官主宰了靈魂”,他持續磨練察覺力,所以能進入創造的深處。
四、接受陰影(包容)
愿意擁抱曖昧、矛盾和不確定的事物。達芬奇為了尋找光,不僅是包容與理解了黑暗(既是字面意義的黑暗,也是象征意義的黑暗),而這往往是心靈成長之路上的失落環節。
五、調和陰陽(全腦思考)
左腦思考與右腦思考加以平衡,形成全腦思考。達芬奇的人格、面貌和作品,不知表達了邏輯與想象、科學與藝術之間的平衡,同時也均衡展現了造物中的陽剛和陰柔特質。
六、整合身心(儀態)
藉由培養優雅風范、靈巧雙手、健美體格和良好姿態,達芬奇做到了身心合一。他先天的杰出體魄,以及在解剖、治療和健康方面的見解,都展現了他身、心、靈的整合。
七、愛的表現(關聯)
體認到萬事萬物之間的相互關聯,加以珍惜。達芬奇明白“所有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有關”。他所指的是,天地萬物彼此相互連結,宇宙是神圣之愛的表現。
——摘自《達芬奇心靈密碼》作者【邁克爾葛柏】
備注:小括號里的詞本來有相應的英文的,我沒打上來,再次說明。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10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