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 1 容易開心的小櫻
4歲的小櫻雖然比較情緒化,但是,只要你給她講一個好聽的故事,或者給她一個玩具,她就會馬上破涕為笑,忘卻了所有的不快。
CASE 2 “單獨活動”的好好
4歲半的好好,最大的特點就是“我行我素”加“動手動腳”。小朋友們一起做游戲的時候,好好卻獨自玩起了運動器械;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里,好好都是個“自由人”。
CASE 3 慢一拍的云云
雖然才3歲半,但云云整天篤悠悠的,平日說得最多的就是“算啦——算啦”,他從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問他為什么,他說:“他們不乖,不聽話。”他更喜歡呆在錄音機旁聽音樂。
孩子和孩子之間,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異?心理學認為,這和孩子的“氣質”大有關系
很多父母會有疑問:“這么小的孩子,怎么會有‘氣質’呢?”其實,這里說的“氣質”,和爸爸媽媽平時說的“這個人很有風度、很有氣質”的那個“氣質”不一樣。
我們說的“氣質”,是心理學上的概念,指人的一種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征,具有天賦的生物遺傳性,和人的神經活動類型有關。
兒童心理學家觀察到,剛出生的嬰兒就有不同的秉性:有些哭聲響亮,動作有力、幅度大;有些則比較平靜、柔順。這就是氣質的最初體現。稍大點的孩子,對陌生人的反應、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日;顒有、情緒性等都各不相同,這也是氣質差異的表現。
氣質分類:孩子氣質有哪些類型?
許多研究者都對嬰幼兒氣質進行過分類,這次,我們介紹廣受重視的托馬斯·切斯的類型學說。
分類一:9 個維度
托馬斯·切斯將兒童的情緒和行為分離出9個相對穩定的“維度”。
。1)活動水平:指孩子在活動中身體的活動量;
。2)節律性:指孩子生理活動(飲食起居)的規律性;
。3)趨避性:即接受或躲避的特性,指孩子對新刺激的最初反應特點;
。4)適應性:指孩子對新環境、新刺激適應過程的快慢;
。5)情緒本質:孩子平時主要的情緒表現;
。6)注意分散度:孩子的注意力是否容易從正在進行的活動中轉移;
。7)反應強度:孩子情緒反應的強弱;
。8)持久性:孩子“專心”的時間長短;
。9)反應閾:孩子生理性感知和社會性感知的敏感性。(通俗說來,指身心兩方面的敏感程度)。
每個維度都有3種表現水平,即較高(強)、適中和較低(弱),這些“指標”決定了不同兒童在氣質上的差異。
爸爸媽媽可以自測一下,您的孩子在這9個方面的表現如何。
氣質維度 | 特點 | 表現 | 教育策略 |
活動水平 | 高 | 有朝氣、強健、有探索性、接受外界信息量較多。但影響完成任務,易干擾他人,易發生攻擊、違紀、多動行為。 | 適當安排體力消耗較大的活動,滿足孩子好動的需要,釋放他充沛的精力。同時進行必要的規則、禮儀教育或帶他到某些需要保持安靜的場合,通過感染、示范等方式學會自我約束。 |
低 | 做事慢,甚至懶惰。但安靜、認真仔細,很少妨礙他人。 | 不對孩子緩慢行為妄加指責或一味敦促,使孩子無所適從,產生焦慮、自卑情緒;也不要越俎代庖,剝奪他表現和鍛煉的機會;不能因其安靜而受到忽視,循序漸進地讓其感受、參與一些有趣、活潑的活動。 | |
節律性 | 較強 | 吃喝拉撒有規律,易撫養。但環境變化后容易產生適應困難,易發生行為問題。 | 采用注意分散、其他興趣物替代等方式,偶爾打破孩子過于刻板的規律性。 |
較弱 | 隨和,環境變化后不容易產生適應困難。但把握不定,撫養困難。 | 適當進行生活規律方面的訓練,如該吃飯的時候吃飯,其他時候控制零食等的攝入;該睡覺的時候回到房間或床上,可以允許孩子玩一會再睡覺。 | |
趨避性 | 易接受 | 原接受新的東西或事物,自來熟。但也易接受不良的外界因素的影響。 | 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
易退縮 | 具有一定的自我保護作用,很少受不良影響。但對新事物采取回避的態度。常發生社交退縮、憂郁。 | 不要強求、指責或逼迫;可帶孩子慢慢觀察、接近新事物,去除他不必要的擔心;或通過觀察其他人,特別是同齡小朋友探索新事物的積極結果,消除他的回避態度,建立起興趣。 | |
適應性 | 較強 | 很快適應環境。但在不良環境中有接受不良影響的潛在危險。 | 留心孩子接觸的外界刺激,進行是非對錯等辨別力的引導。 |
較弱 | 可減低接受不良影響的可能,而且適應環境后與人相處較好。但在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中,易出現問題。 | 進入新環境前,作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如向孩子描述、解釋可能碰到的人和事,帶他預先熟悉情況,在有安全感的基礎上適應新環境。 | |
情緒本質 | 積極 | 惹人喜歡,受人歡迎。過分樂觀易發生意外麻煩。 | 進行安全意識、道德規范和一定的挫折教育。 |
消極 | 考慮問題仔細。但會讓人感到不快,令人擔憂。易發生攻擊性行為。 | 不要自責,也不要怪怨孩子;營造輕松的環境,用愉快的表現感染孩子;孩子高興的時候,給予強化,并盡可能延長這種狀態。 | |
注意 分散度 | 不易 | 能集中精力做某一件事,效率高,學習成績好。因過于專注某一件事會忽視對周圍人或事的關心。且較難撫養。 | 不要因孩子不理睬自己而責怪孩子,理解孩子是太專注于他手頭的事情,而不是故意不聽話。 |
易分散 | 能從一件事很快轉移到另一件事中,注意周圍的事物,易撫養。但注意力分散容易影響學習。 | 進行注意力訓練。選擇孩子感興趣的內容,注意循序漸進。 | |
反應強度 | 強烈 | 易吸引別人注意,能得到他人更多的關照。但反應強烈,大哭大吵使人著急發火。因情緒夸張易發生誤會。 | 不粗暴壓制,以硬碰硬,也不要為了息事寧人而隨便許諾,要采取冷處理,待孩子冷靜之后,慢慢詢問原由,講道理;并讓他知道發脾氣不是滿足需要、解決問題的合適途徑。 |
較弱 | 對爸爸媽媽來說,教省心省力、易相處。但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感受,常被忽視得不到足夠關注。 | 給予孩子更多關注,學會識別孩子微弱表現下“隱藏”的強烈渴望和興趣;教會他表達內在感受和需要。 | |
堅持性 | 較高 | 遇到困難鍥而不舍,能完成任務并取得好成績。但固執、任性。 | 不可強制孩子不做某事,通過適時打斷、分散注意等措施,讓孩子學會在事情告一段落時停下來。 |
較低 | 易聽取他人勸告,易撫養。但遇到挫折易放棄,做事虎頭蛇尾。 | 不要一下子提過高過難的要求;當孩子不能堅持時,允許他暫時休息一下,但要提醒并監督他稍后繼續完成剛才的事;以階段性成功誘導他完成相對費力的任務。 | |
反應閾 | 閾限高 | 可以保護自己免受外界刺激干擾。但感覺遲鈍,會忽略很多變化,遺漏一些有用的信息。 | 加強安全教育和社會規范教育;鼓勵他留意、觀察周圍及自身的變化,并作出適當的反應。 |
閾限低 | 較敏感,善于捕捉環境變化,易覺察細小變化,善察言觀色。但生理上易過敏,心理上較憂郁或謹小慎微。 | 創設安寧舒適的環境,避免太多太強的刺激;音響的大小、光線的強弱、飯菜的口味、衣服的松緊、洗澡水的冷暖等方面,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對他那種過分的敏感不要置之不理,但也不能大驚小怪;鼓勵并發展某些方面的敏感性,如同情心,音樂感受力等。 |
分類二:3 種主要氣質類型
根據9個維度的不同組合,心理學家又歸納出兒童的三種主要氣質類型:
。1) 易養型:即生理節律(如飲食起居)較有規則,愉快情緒較多,情緒反應適中,對新的刺激反應較積極,比較容易適應環境,比如容易開心的小櫻。
。2) 難養型:即生理規律節律性差,父母較難掌握他們吃喝拉撒睡的不規則變化,負面情緒多,情緒反應強烈,對新異刺激反應消極,較難適應新環境,比如“單獨行動”的好好。
。3) 發動緩慢型:活動性、適應性和情緒反應性上都比較慢,情緒經常不太愉快,如果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對新異刺激會慢慢感興趣,并慢慢活躍起來,比如慢一拍的云云。
根據托馬斯·切斯的測量,易養型兒童占40%,難養型占10%,發動緩慢型占15%,其余35%具有2種甚至3種類型混合的特點,可歸結為交叉型。
氣質類型 | 積極方面 | 消極方面 |
易養型 | 隨和、適應性強、開朗 | 行動輕率、感情不穩定 |
難養型 | 敏感、感情豐富 | 任性、適應慢、易發脾氣 |
發動緩慢型 | 冷靜、情感深沉、實干 | 淡漠、缺乏自信、孤僻 |
爸爸媽媽比較容易“診斷”出自己孩子的基本氣質類型,如果您對此有疑問,可以去一些醫院的青少年心理咨詢門診,請專家做出評估。
父母視點:好氣質?壞氣質?
很多父母想了解:哪一種氣質是“好的”?哪一種是“壞的”?我家孩子的氣質到底是好還是壞?
心理學家認為,無論哪種氣質類型、無論氣質維度上的哪種表現水平,都各有積極和消極的兩面性。孩子的氣質根本沒有好壞之別
有些父母從字面上理解,以為“易養型”的孩子比“難養型”的孩子更有優勢。但研究表明,“難養型”孩子也有很多獨特的優勢:正因為他們比較敏感,所以,父母能及時了解他們的身體狀況,醫生也更容易正確診斷,因此能在疾病早期采取必要的醫療措施。相反,由于易養型孩子即使患病也不大哭大鬧,所以醫生診斷時容易產生錯覺,貽誤適當的治療時機。研究還發現難養型兒童要求較多,情感反應強烈,因而得到哺乳的次數也多;而易養型兒童則較易挨餓,甚至死亡。 再比如,人們一般認為易養型的孩子智力發展較快,這與他們積極探索環境,情緒控制能力強等特點有關。但是,學者發現在中上階層的家庭中,難養型嬰兒的學齡前期智力發展比易養型嬰兒更好,這是因為受過教育的父母會更耐心、花更多精力,對這類“難纏”孩子進行積極的教育。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難養型”孩子的“麻煩”也許正是他們的發展契機。
氣質教育實戰對策:順乎天性,導之有方
對于“難養型”的孩子,父母要多費些心思,更注重和孩子的磨合、互動時的方式方法;而對于易養型兒童,父母也不能因為他隨和、好帶就漫不經心,否則會延誤他的發展。
至于孩子在9個氣質維度上的表現,我們認為:表現適時一般不需要“特別對待”,而高或低于適中范圍的,則需要父母特別關注。既要尊重孩子的特點,又要采取適當方法,創設合理的環境,加以引導和改變。
特別提醒:請尊重孩子的氣質
有一些年輕父母說:既然孩子的氣質是“天生”的,而且不同氣質也各有利弊,那么,不如聽天由命算了。其實,孩子的成長,絕大部分都取決于其自身特點與早期環境的相互作用,而父母的教養方法和態度,正是早期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孩子的氣質雖然無好壞之別,但是,父母的態度卻可以左右孩子是“揚長避短”還是“揚短避長”。
有些年輕父母喜歡在心中“塑造”一個理想的孩子的“模型”,在孩子降生之后,當他們真正面對一個鮮活的小生命時,卻發現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真實的孩子有可能如你所愿,但更有可能另具特點,這就要求父母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了,如果你們一味堅持自己的意愿,采取強制方式,硬將自己活潑潑的孩子往心中的“理想孩子模型”上靠,或者因為實在“靠不上”而對孩子喪失信心、放任自流。這樣一來,一方面,導致養育困難,媽媽容易產生焦慮、厭煩、暴躁以及挫敗感、無能為力感等負向情緒;另一方面,也造成寶寶對環境不信任,對父母冷漠、疏離、對立、逆反,甚至于導致一些行為問題。
國外學者發現:在難養型兒童12個月時,母親提出的社會性要求越少,當幼兒18個月時,撫育就越困難。兩年后,這些難養型兒童的氣質特征又反過來越來越強烈地影響母親。此時,母親對這類兒童更多地采用警告、禁止的方式,態度也比較強硬,這類兒童的反抗因此更多,母子雙方的沖突也增加了。當發現兒童脾氣暴躁、頑劣不化時,母親往往會做出讓步,而這種讓步會助長孩子的壞脾氣,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由此可見,父母應該理解孩子的氣質特點,接受并尊重孩子的天性,提出合理的期望、要求,尋求適合孩子天性的個性化教養方式,實施針對性的教育引導。這樣做,既有利于完善孩子的性格,促進孩子早期心理健康發育;也有利于年輕父母消除育兒焦慮,樹立自信的教養信念,形成融洽親密的親子關系。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1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