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性贊揚 當家長與老師對某個孩子寄予期望時,就容易發現孩子的優點,這是家長與老師應該了解的。心理學工作者通過觀察和研究得出這樣的結論:在一般情況下,家長對孩子使用的消極性語言和啟迪性語言的比例是3:1,甚至還要高些,這樣做是不對的。當人們期望某個孩子進步時,總認為這個孩子好,一舉一動都順眼,稍見進步,就喜形于色,自然會給孩子以潛在激勵。
誘導性贊揚 當孩子在某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績并表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時,家長或老師應冷靜客觀地對孩子的主客觀條件加以科學的分析。如果確信孩子適于朝此方向發展,就應循循加以誘導,通過言語舉止潛移默化地給孩子以影響,使孩子在受到贊揚的同時明確自己應朝什么方向努力和發展。特別有效地是利用間接形式對孩子進行誘導性贊揚。如,以無意的形式把自己對孩子的贊揚透露給孩子的同學、伙伴、親友和師長,讓這些人把誘導贊揚的信息轉達給孩子,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鼓勵性贊揚 當孩子在思想、學習和生活中表現出某種程度的進步時,哪怕這種進步帶有某些偶然因素,家長或老師也應及時發現孩子的點滴進步,并予以公開表揚和鼓勵。例如,孩子的學習基礎較差,但因某階段較為努力或因興趣所致,或因較易理解與接受,有一些測驗成績有所提高,家長或老師就應抓住這次機會予以鼓勵,幫助孩子找出進步的原因,使其逐步樹立起信心,繼續提高。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1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