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論壇通告:學習中有不清楚的地方就點擊>>站內搜索<<,大部分的問題都有對應的解答!
您的位置:快速記憶法 > 兒童教育論壇 > 育兒論壇 > 漢字識字教育為什么就這么難?

漢字識字教育為什么就這么難?

2010/12/2 14:54 作者:fudd 本文已影響:2748人 
現代教育的最大弊端,是人為的把教育割裂成不同的階段,沒有教育的系統性和專注性。



漢字流長三千年,為何現在識字教育越來越難?
--第二屆現代兒童識字教育國際研討會綜述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 戴汝潛
第二屆現代兒童識字教育國際研討會”(簡稱“識字教育國際研討會”)日前在北京召開。來自14個國家的38位學者、來自香港特別行政區的16學者與大陸180多位學者一起探討了“現代兒童識字教育”問題。最后在理論上達成多項共識,與會者一致認為:在世界范圍內出現“漢語潮”的新背景下,中國語文教育問題不僅是學校教學改革的科研課題,也是關乎到漢語漢字教育走出國門的大事。這就需要加快識字教育改革和語文教育改革的步伐,深刻認識目前漢字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必須利用多種方法、技術和手段來提高漢字教育科學化水平,推動語文教育課程設計及其體系結構改革的深入發展。
  現將討論成果簡要綜述如下:
端正學風是改善語文教育的前提
  識字教育作為中國語文教育的基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文教育的質量與水平。百年語文教育不盡如人意。關鍵是識字教育沒有從根本上解決 “兒童在書面語發展關鍵期掌握閱讀”——這個帶根本性的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科學理念的普及造成的,而科學理念的普及需要學術民主、嚴肅實證,和諧有容的學風。否則,語文教育頹勢將永遠得不到遏制和改善。要提高中國語文教育科學化水平,從端正學風開始。
深化識字教育科學化理念
長期以來,識字教育成效低靡,嚴重影響了兒童書面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學習。造成閱讀能力低下、習慣不良、方法不當。到1999年全國通用教材一年級一年的識字量下降到近現代語文教育歷史的最低點,即456個;遠遠不能滿足兒童發展的語言需要。因而,語言理解力、想象力和思維水平受到遲滯性負遷移,表現為語文教育整體水平的每況愈下。這種狀況說明,我們必須樹立“以兒童發展的語言需要為本”的語文教育觀念,必須創出一條識字教育科學化的新路子。
在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識字教育科學化需要溝通識字教育與腦神經生理學、心理學和思維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之間的聯系;必須運用識字教育與現代哲學認識論、方法論等基礎理論;必須吸納以數字化技術為標志的信息語言學及其應用的最新成果;必須融匯現代社會和諧、協作的人文思想。徹底改變語文教育課程設計“缺乏系統序化意識”、語文教育研究者“知識結構單一”等不良傾向。
識字教育應注入語言文字學新理念
實踐檢驗真理。百年來中國語文教育“少慢差費、怨聲載道”,只能說明中國語文教育的基礎理論出了問題。因此,正確認識問題產生的根源、正確把握問題的關鍵所在、正確確定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成為至關重要的焦點。研討會上,以著名的語言學家呂必松先生為代表的一批教授,就此相關的理念集中發表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要點:
  1.漢語、漢字是各具獨特規律、緊密關聯統一的語言文字系統。漢語漢字音形不對應的特點,不同于印歐語言;因此,學習漢字、以及學習以漢字為載體的中文,只能遵循漢語、漢字自身的規律性。漢語、漢字的獨特性規律,需要建構具有這種獨特性規律的語文教育課程教學體系,當然,也需要符合本體規律的《漢語學》和《中文學》的基礎理論作指導。這其中,識字是基礎、識字的核心是識形,決不能把學習印歐語言文字的“洋靴子”套在中文學習者的腳上。作為第二語言的中文學習,也必須遵循這個基本特點,脫離漢字識字教育的中文學習,不等于中文學習,必須杜絕培養“只會漢語不識漢字的洋文盲”。
2.漢字是形音義三者有機統一的表意文字,每個字都有特定的字理,人文性是寓于其中的本體特征,識字教育肩負漢字文化的弘揚與傳承,需要融匯文道、情境、智能的協調發展。脫離識字學習“語言”就不可避免地導致疏遠漢字文化,而疏遠漢字文化的語言文字學習則更是不可取的。決不能把專家學者教授的主觀設想當作為決策依據,把低估兒童智力發展的實際水平和文化背景的“小鞋子”套在兒童的腳上。兒童識字必須從這個基點出發——滿足兒童發展的語言需要。這個“發展”是現代社會的、中華文化的、整體素質的綜合。
  3.漢字的生成性作為漢字規律性的核心內容,使漢字的識字教育的課程教學及其教材教法設計實現科學序化成為可能。因此,我們需要運用“集大成”的智慧,尊重長期實驗成效顯著的途徑和方法,提高識字教育效率,在兒童書面語發展關鍵期實現盡早閱讀的突破,改善中國語文教育長期以來的窘困狀況。與會代表將此確認為所有識字教育方法、流派的追求目標,也是解決中國語文教育所必需的理念。中國語文教育的出路在于運用現代科學的理念改變其“無序導致無效”的狀態,科學的語文教育始于識字教育科學化。所謂“科學化”就是“理念科學、設計序化、策略高效”。

識字教育應吸納現代科學的新成果
著名的思維科學家張光鑒先生的講演指出:“我認為當前對漢字教與學方法的改進,應該和語文教學很有經驗的老師一起共同探討,用腦科學、神經語言學與認知語言學、心理學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對漢字、漢語教學法來進行一些行之有效的改革,為漢字、漢語科學教育提供參考,是當前很重要的事!
1.學者們用腦科學研究成果分析漢字從象形文字到抽象符號的發展變化中,聲音、圖像、語意、符號整合為一體的漢字,以及漢字在重組新詞的高度適應性看漢字的科學性。同時運用思維科學結合腦科學研究成果《相似論》的觀點,看國外認知語言學的最新的“隱喻理論”和“象似性理論”的本質,并分析漢字、漢語發展建構過程中的科學性。指出將漢字聲音與圖像進行匹配,以改善兒童視覺與聽覺神經語言生長中的靈活性,具有十分現實的重要意義。
  為此,特別提出:當前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一些有豐富經驗的語文老師,讓他們了解腦科學中關于語言發育原理和規律,用以改進教法的重要性;以及根據腦科學對兒童2—5歲語言的敏感期的研究成果,學齡前兒童在認讀一些常用漢字的學習方法方面急待加強的建議。
  2.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語言學家徐通鏘以《漢字與認知》為題明確指出:
聽覺和視覺是人類最重要的兩種認知途徑,語言和文字是這兩種認知途徑的實踐和表現方式。印歐語社團的認知途徑以聽覺為基礎,視覺依附于聽覺,發展出拼音文字系統;漢語社團的認知途徑以視覺為基礎,聽覺依附于視覺,在文字的發展中用表意改造表音,最后形成以形聲組配為特征的表意文字體系。它超越時空、“以不變應萬變”,任憑方言分歧,漢字的表意體系屹立不動,幾千年來沒有經歷體系性的改造,在世界文字體系中 “一支獨秀”,并且由此而建構了漢人特殊的思維方式。漢語、漢字的這種獨特性是漢語社團獨特的認知途徑的反映,它與大腦神經生理功能的聯系不同于印歐語,這已為神經生理學的實驗所證明。漢字負載著中華文化的傳承,我們應該根據這種特點進行漢語、漢字的教育,充分關注“形”的教育的重要性,不能機械地照搬國外的“語音中心主義”理論,不然,母語教學和外國語教學都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
  3.參與研討會的漢字編碼學專家、計算機軟件設計家、信息語言學家一致指出,漢字的數字化信息技術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我們可以做到按照漢字字形規律,設計出符合兒童識字教育認知規律的漢字數字化技術。中科院軟件所首席研究員戴國忠先生更進一步提出:讓兒童從計算機鍵盤操作中解放出雙手的目標,從而為識字教育科學化技術展現了美好的前景。研討會使得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實際上是以“語文技術”的普及為基礎前提的,所以,也就越來越得到計算機技術研究者們的廣泛關注,當然,也應當得到語文教育工作者的認識、理解和吸納。

腦科學、思維學、認知心理學、數字化信息技術研究實證了漢語漢字的語言文字學基礎理論研究,為識字教育和語文教育基本原理提供了全新的視角,使識字教育科學化和倡導科學的語文教育成為可能。
憂慮與困惑、期待與向往
良好的學風帶來豐盛的收獲和無限的信心,同時也促使人們更為冷靜地認識問題的所在、準確地把握問題的關鍵,既有憂慮與困惑、也有期待與向往。
  1.人們發現時至今日,我們就小學識字教育的一系列基本問題,諸如識字數量、字種、基本字等入門課題,還遠沒有取得共識。何談構建語文教育大廈?
  2.研討會上,國外朋友大都提及和關注在第二語言的語言環境里,學前兒童識字教育的理論、經驗、方法和成效。然而,處在母語環境中的中國兒童在學前期卻不準許識字,這種反差令國內外同仁費解。當然,更不能令人們理解的是——何以國家主管部門支持國家級大報,連續以三個版面的篇幅,炒作 “三歲兒童、120天識字4000”的所謂學前識字“奇書”,甚至推向國外,適得其反。
  3.在母語環境中進行識字教育,兒童識字的“頭口奶”究竟應當是怎樣的內容?以及采用怎樣的方法是科學合理的?作為4-6歲的兒童,認知科學的研究成果早經證明,口語發展水平已經具備學習書面語的需要和條件,適度識字讀書是必要和可行的;機械地割裂與劃分口語和書面語學習的界限,甚至套用拼音文字方法,造成兒童入學學習的不適應、錯過書面語學習關鍵期,急需糾正。
  4.漢語、漢字學習難,是中國人自己創造出來的天方夜譚。法國學者白樂桑先生就十分詫異地責問:很奇怪,中國人怎么自己說自己的語言難學?——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時至今天,我們有些人甚至還在在國家級報刊上著文講漢語、漢字有“五難”之多!——這非但不是事實、也否定了所有研究家們經長期探索取得的成功經驗!顯然,這是與世界興起的“漢語熱”極不協調的,也不利于漢語漢字和漢字文化走向世界。

上述問題可以簡單地歸結為:為了漢語漢字和漢字文化走出國門,必須從根本上轉變非科學理念、改革國內識字教育和語文教育,“正人先正己”——國人應當在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率先作出榜樣,此為其一;其二,理論與實踐充分證明漢語漢字學習并不難,我們已經創造出有效的經驗、途徑和方法做到了“化難為易”;其三,以弘揚漢字文化、規劃漢字文化教育為宗旨,成立“漢字文化教育研究中心”,立項研究漢字文化教育課程設計。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10483.html
快速記憶法 - 逍遙右腦記憶 - 右腦記憶論壇 - 速讀訓練軟件
Powered by DiY-Page 6.5.0 © 2005-2025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